首頁 > 歷史

為什麼古代一定會產生封建制度?

作者:由 古今縱橫發車站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15

封建制度為什麼落後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社會,每個國家都處於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相對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知名度更大。畢竟世界上每個國家在改革之前都處於封建社會。而我國的封建社會更是持續了兩千多年之久。

提起封建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對此深惡痛絕,對自己現在生活在民主社會感到很開心。但提起封建社會為什麼會產生?對社會的發展起著什麼作用?很多人對此一知半解,

不少人回答為:古代人很迷信、封建統治者要藉助這個制度來攫取利益、剝削百姓。這些答案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沒有答到點子上。

畢竟封建制度的落後是擺在眼前的,深受其害的百姓怎麼會容許封建制度存在上千年之久呢?並且在古代,每個國家都必定要經歷封建社會才能到文明社會。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古代一定會產生封建制度?

身為封建統治者的皇帝

要解釋這個原因,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學過政治的朋友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筆者上初中時就對這句名言如雷貫耳了,卻一直不知道他隱藏的含義。老師也沒對這句話進行解釋。不過當筆者看過很多資料後,對這句話終於有了自己的見解。由於筆者不是政治、歷史專業的學生,不敢過度解讀,僅從解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角度對此予以說明。

以我國古代著名的科舉制為例。不少人對此感到疑惑,

為什麼在科舉制成功考中的讀書人能直接當朝廷命官,而那些行政經驗更為豐富的衙役卻不能當官。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和古代生產力的落後有關。在古代,民以食為天,而最能養活更多人口的產業必定是農業。

為什麼古代一定會產生封建制度?

我國的氣候

我國因為農業發達,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人口的最多的國家,人口總量居世界第二的印度也是靠農業才能養活那麼多人口的。由於生產力的落後,使封建統治者難以有效地管理縣級單位以下的基層地區。

有句話說得好:皇權不下縣。不是皇權不下縣,而是皇權根本沒有這個財力來養活那麼多吃公家飯的人,

因此,衙役哪些是不吃公家飯的,他們的日常開銷需要由縣令、知府也就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來負責。

試想一下,知府、縣令為了養活那麼多衙役,需要花費多大的費用。所以知府、縣令看上去高高在上,其實只靠朝廷給的俸祿是難以養活衙役的,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的知府、縣令不得不剝削百姓。就算是不剝削百姓,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好不到哪去。

畢竟冬天的時候,

農田裡的糧食很難成熟,因為熱量不夠。而且一遇到蝗災、旱災、水災這樣的自然災害,百姓就肯定吃不飽飯了。這樣一來,必然會加劇社會矛盾。那要靠什麼方法使百姓安於現狀,讓他們不會反抗朝廷呢?答案只有一個:教化。

這才是封建制度能夠在古代站穩腳跟的原因。畢竟古代的生產力很落後,又有天災人禍,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百姓必須長期忍受貧困的生活。

為什麼古代一定會產生封建制度?

岳飛

可想而知,百姓在這種情況下艱難地生存下去,難保他們會對封建政權產生不滿。因此,封建統治者為了讓百姓接受統治,讓自身能夠維護統治,就會強調各種權威思想來“教化”百姓。

而能夠在科舉制下考中的讀書人,雖然缺乏行政經驗,但自身的理論基礎非常豐富,能勝任教化百姓的任務,所以朝廷才會任用他們為官。

而那些衙役,雖然行政經驗豐富,但理論基礎不紮實,無法教化民眾,朝廷為了更有效、花更少的成本穩定社會,是不會任命他們為官的。

從這裡我們就能得知,為什麼古代產生不了民主制度。不是古代的人迷信,

而是古代生產力落後,有很多人吃不飽飯。如果實行民主制度,就會激發起百姓的物質需求,這樣一來,古代爆發的農民起義就會有成百上千次。到時候,由於社會長期動盪,老百姓的生活只會越來越差。

為什麼古代一定會產生封建制度?

我國首創民主制度的孫中山

為了避免讓這種槽糕的情況出現,民主制度在古代是難以生根發芽的。至於民主制度的產生和普及,則要等到工業革命發生之後。工業革命發生後,社會生產力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質變。這個時候,

如何發展生產力成為了統治者的首要任務。近代列強為什麼能主導全球,就是因為他們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

而在這種背景下,封建制度所強調的“教化”已沒有什麼作用了,因為這會導致階級固化。

為了激發人們投身工業的積極性和促進階級流動,統治者就會採取民主制度,為生產力的進步提供製度保障。所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政治術語也就有理可循了。

古代若實行民主制度則會引發社會動盪,近現代若實行封建制度則會埋沒人才,阻礙社會的進步。

這也說明了社會結構一定是和生產力掛鉤的,當然了個別國家會產生特殊情況,這裡就不具體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