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鄰里互助傳溫情

作者: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30

老人去世伏山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居住方式的變遷,鄰里關係被逐漸淡化。“一牆之隔不往來,擦肩而過不理睬”,是相當一部分人鄰里關係的真實寫照。然而,昨日,記者向身邊人提出“你得到過鄰居的幫助嗎”這個問題時,聽到的卻是一段段飽含溫暖與感動的鄰里互幫互助故事。

“誰沒個頭疼腦熱?誰家不會遇上點難事?比起遠在千里之外的親戚,能及時伸出援手的,往往還是鄰居。”一次半夜三更向鄰居求助的經歷,讓從商城縣伏山鄉來市裡打工的孫波改變了對“城裡人”的看法。

“以前覺得自己是從山溝裡出來的,怕別人看不起,所以很少跟鄰居們說話。”孫波說,2017年3月,他和妻子在羊山新區新二十二街擺了一個小吃攤兒,雖然在信合小區租房好長時間了,但是跟鄰居幾乎沒有交流。

2017年7月下旬的一天,孫波的兒子半夜高燒不退,因為找不到車送孩子上醫院,孫波在隔壁鄰居家門口徘徊了好幾圈,看到妻子急得眼淚直流,才鼓足勇氣敲響了鄰居家的門。“真沒想到,鄰居大哥二話沒說,穿上衣服,拿上鑰匙開車就把孩子送到醫院了。”經聊天得知,鄰居大哥姓王,在一家裝修公司上班。

正是那一次的經歷,讓兩家人熟絡起來。此後,孫波經常帶孩子去串門,誰家炒了好菜,一準給對方端去一盤;誰家有事需要幫忙,只要吱一聲對方立馬過來,連兩家的孩子都成了好朋友。

家住羊山新區新都華城小區90後小夫妻劉文輝和李莉,也有著與孫波類似的經歷。

“人都說‘鄰居好,賽金寶’,要我說,有個好鄰居,關鍵時刻準能幫你一把。”劉文輝告訴記者,前不久的一個週末,李莉去買菜,他在家照看8個月大的女兒,順便修理門鎖。沒想到一不小心,把門從外面給鎖上了。女兒在裡面“哇哇”大哭,他卻既沒帶鑰匙,又沒帶手機。怎麼辦?

正急得團團轉時,一個平常幾乎連招呼都沒打過的鄰居阿姨瞧見了,問明緣由,直接掏出自己的手機遞過來。10分鐘後,接到電話的李莉趕回去開了門。“我倆摟著滿面淚痕的女兒,還被鄰居阿姨責備了幾句,但心裡卻是暖的。”昨日,回想當時的情景,劉文輝感慨萬千。從那以後,劉文輝在小區裡碰到大爺大媽提重物就會上前搭把手,見到鄰居總是主動打招呼,誰家有了難事他也會熱心幫忙……他相信,鄰里之間,種下一份友善,收穫的將是更多的美好與溫暖。

記者感言

千金難買好鄰居

中國人有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不管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質樸的鄉村,鄰居都是離我們最近的人。

猶記得兒時,鄰里之間有事沒事喊一聲,有活一起幹,有好吃的你一碗我一碗,彼此之間就如親人般親密,生活和諧而有趣味。然而,如今很多搬進了高樓大廈中的人們住在同一層樓,平時卻很少打招呼,甚至連住在對門的鄰居也不認識。曾有新聞報道,小偷入室作案,住戶由於不認識鄰居,還以為是對方在搬家。這樣的新聞讓人看後心驚。還有新聞報道,一些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才被發現。假如鄰里之間互相走動,有個照應,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悲劇?

好鄰居的寶貴,在於熱心腸、責任心,在沒有任何利益牽扯的情況下展現善良。不只是本文的主人公,相信不少讀者心中都珍藏著一份鄰居帶給自己的溫暖與感動。那危急時刻的援手,那多年如一日的關照,甚至那不期而至的家常美味,雖然微小、平凡,卻足以觸碰我們心靈中那柔軟的部分,讓我們感念生活的美好。

好鄰居不僅給人帶來切實幫助,給生活增添更多樂趣,更傳遞了社會正能量。作為鄰里,隔著一堵牆是兩家人,但拆了心裡的牆,就能成為一家人。讓我們守望相助,成為彼此的好鄰居,共同見證歲月的變遷、生活的美好。(來源:信陽日報記者 殷 英)

【來源:信陽文明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