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作者:由 永珍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07

譚嗣同犧牲在哪裡

(永珍歷史特約作者:一聲雷)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1865年3月10日,譚嗣同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瀏陽。父親在京為官,後官至湖北巡撫、湖廣總督。譚嗣同在北京度過了童年時光。

5歲時,母親、二姐和大哥染上瘟疫,在五天內先後死去。譚嗣同也被傳染,昏死三天才甦醒。因此父親給他取別號“復生”。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1875年(10歲),譚嗣同拜瀏陽籍著名學者歐陽中鵠為師。受其影響,他對王夫之的思想很感興趣。

1877年(13歲),譚嗣同離開北京,跟隨歐陽中鵠回到家鄉瀏陽,結識了小他兩歲的唐才常。兩人一見如故,結為好友,後來成為刎頸之交,人稱瀏陽二傑。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唐才常)

1878年(14歲),父親到甘肅任官,聘請瀏陽著名學者塗啟先教授譚嗣同。譚嗣同系統學習了四書五經等儒家典籍,開始接觸算學、格致等自然科學。

1882年(17歲),譚嗣同赴長沙參加科舉,沒有考中,父親就出錢給他買了個監生稱號,取得參加會試的資格。1883年(18歲),譚嗣同奉父命和同僚之女李閏結婚,兩人非常恩愛。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1888年(23 歲),父親升任湖北巡撫,譚嗣同也回到家鄉,拜著名學者劉人熙為師,開始認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同時,他又到處蒐集西方科學、史地、政治的書籍,豐富自己。他還拜一些武術名家為師,學習劍術。

1894年(29歲),譚嗣同先後六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他心灰意冷,決心不再踏進科場。父親還是託人給譚嗣同安排了一個候補知府的頭銜,譚嗣同深以為恥。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康有為)

同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康有為等人“公車上書”,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譚嗣同對清政府也極為不滿,逐漸醞釀出變革科舉制度,興辦教育來救亡圖存的想法。

1895年秋(30歲),譚嗣同與歐陽中鵠、唐才常等人自行籌資,在瀏陽文廟(今瀏陽一中)籌建了算學社,同時在南臺書院設立史學、掌故、輿地等新式課程。瀏陽算學館是湖南近代第一所兼學西方自然科學知識的學校,成為湖南新學的起點。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右一為譚嗣同)

1896年春(31歲),譚嗣同進京,與梁啟超成為摯友。1897年,譚嗣同被任命為江南籌防局提調。在這裡,他頗受冷遇,生活孤寂。

他開始撰寫《仁學》。書中宣傳“君末民本”的民權說,否定“君權神授”,帶有鮮明的革命色彩。這是譚嗣同最主要的代表作。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1898年初(33歲),受湖南巡撫陳寶箴的邀請,譚嗣同回到湖南協辦新政。他先後發起創辦了湖南時務學堂、武備學堂、南學會、不纏足會以及一些新式學堂。

他把《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含有民族主義意識的書籍發給學生,向他們灌輸革命意識,使得時務學堂真正成了培養維新志士的機構。

譚嗣同與熊希齡、唐才常等創辦《湘報》,並擔任董事,使之成為宣傳維新變法的陣地與喉舌。湖南因此而成為當時“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1898年6月11日,清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光緒電召譚嗣同進京覲見。

6月20日,譚嗣同進京前,給妻子李閏寫信說:“夫人益當自勉,視榮華如夢幻,視死辱為常事,無喜無悲,聽其自然。”

8月21日,譚嗣同到達北京。9月5日,光緒下詔授給譚嗣同和林旭、劉光弟、楊銳四品卿銜,參預新政。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軟禁光緒,維新變法失敗。譚嗣同把自己的書信、文稿交給梁啟超,要他東渡日本避難,並慷慨地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

日本使館派人與他聯絡,表示可以提供“保護”,他毅然回絕:“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在獄中,他從容鎮定,寫下一首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9月28日,譚嗣同與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義於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年僅33歲。當時,刑場邊圍觀百姓有上萬人,他們向六人身上扔菜葉子,扔雞蛋,吐口水。譚嗣同神色不變,臨終時還大聲說:“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第二年,譚嗣同的遺骸運回瀏陽,葬在城外石山下。

121年前的今天,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譚嗣同慷慨就義

(永珍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497篇作品,營員“一聲雷”的第39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