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作者:由 皊姐說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28

沈焯是清代有名的畫家嗎

“揚州八怪”是對清代中期一批著名畫家的總體稱謂。在以往各家論說中,人名略有出入。按較有代表性的六種說法統計,人數計有15人之多。但論述清代中期揚州畫家,當推華喦影響更早、更大也更深遠。1。華喦華喦(1682-1756年),字秋嶽、德嵩,號新羅山人,又號白沙道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土等,福建上杭人,少年時曾為造紙作坊徒工。性愛繪畫,據傳他小小年紀便在白沙村華氏宗祠廳壁繪畫四大幅,深為鄉人讚許。青年時離開家鄉到景德鎮瓷器作坊作窯瓷畫工,後再輾轉往江蘇杭州一帶,長期寓居揚州賣畫為生,晚年移居杭州至辭世。華喦才藝過人,山水人物花鳥草蟲走獸無所不精,所畫花鳥最負盛名。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華喦的花鳥畫能取陳淳、周之冕及惲壽平諸家之長,形成兼工帶寫的小寫意手法,以機趣天然見長。他重視寫生,構圖別緻,敷色鮮嫩不膩,枯筆幹墨淡彩兼施,格調松秀明麗,詩趣撩人遐想,因而能在花鳥畫上創新風氣。揚州畫家受華喦影響者為數不少,直接師承華喦的,如女弟子汪璉、寓居揚州的張四敏、徐網、徐澤、沈焯等人,均有名於時。2。金農金農(1687~-1763年),字壽門,號冬心,又字司農,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二十餘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州。50歲科舉不中就再無心功名,遂寄情於畫。晚年寓居揚州鬻文賣畫,生活時見困窘潦倒,抄佛經,販古玩,刻硯銘,寫燈籠,繪畫片各種活計都做過,還請袁枚推銷他所畫燈片。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有時也時來運轉,“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至晚年更生出世之想,寄居揚州三祝庵和西方寺,寫經之暇,畫佛為事,最後窮困而死。他初到揚州,先以詩名震於一時。書法工隸、楷,以樸厚見長,更自包一格,稱為“漆書”,特具奇古茂密的意味。篆刻得秦漢法,收藏金石文字達千卷。在繪畫上,他沒有囿於題材、樣式的技巧法式羈絆,于山水人物佛像鞍馬花卉蔬果無一懼色。而且每落筆便不同凡俗,造型奇特,構景別緻面目多變。今存金農作品,大致可分為比較工整或趨向生拙兩大類。所畫梅花尤為功力深厚,淡墨枯筆,繁花密枝,尤見膽識氣節。在傳世的金農作品中,有一些是他的弟子羅聘、項均和童子陳彭代筆,由金農題識以為應酬,金農對此並不隱諱。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羅聘羅聘(1733-1790年),字通夫,號兩峰,又號花之寺僧、衣雲和尚等,原籍安徽歙縣,遷居揚州。24歲隨已經71歲的金農學畫,為“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他與金農一樣,一生布衣,性喜遊歷,酷好金石。在繪畫上,人物、山水、花草、梅竹,無不臻妙,深得金農神髓。能承繼師法又自成風格,常為其師代筆,金農在《自寫真題記》中稱讚羅聘筆『“無毫末之舛”。他的技藝很全面,作品題材廣泛。尤擅畫梅,有論者認為他“生平所得力,全在梅花枝”。畫梅所體現出來的筆力和縱橫放逸,已成為羅聘的藝術特色之一。其妻方婉儀、子允紹、允贊均擅畫梅,被稱為“羅家梅派”。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他也畫過《丁敬像》軸以及一些佛像,也有更多花果題材作品傳世,則大多突出了羅聘那種朴茂奇崛的韻味。羅聘所作的《鬼趣圖》,堪稱別開生面。在不同的畫幅中,他窮形造相,畫出各種詭狀殊態的鬼魅,醒世警俗,極具諷刺意味。當時就轟動文壇,名流如蔣心餘、翁方綱、姚鼐、錢大昕、蔣士銓、袁枚等爭相題詠者多達百人。羅聘獨特的筆法,開啟中國近現代漫畫之先聲。4。鄭板橋“揚州八怪”中更具盛名與影響力的代表人物當推鄭板橋。鄭板橋(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號板橋,祖籍蘇州,明洪武年間先人遷居興化,遂為江蘇興化人。他四歲失母,由乳母費氏撫育,自幼天資奇縱,穎悟過人,又勤讀詩書。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應試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土。50歲時任山東範縣知縣,數年後又調任灘縣。時值連年災荒,以致“人相食他多方設法賑濟而得罪豪紳,遭誣告而被罷官,60歲以後在揚州鬻畫為生。卒年72歲。在濰縣為官七年,鄭板橋廉明清正,後當地民眾在濰縣海島寺為他建立生祠。他在送給山東巡撫的《風竹圖》上題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種胸襟和情懷實不多見。鄭板橋離官時,據傳只有三條毛驢,除了他和僕人坐騎各一頭,另一頭馱著書籍和阮琴,正所謂“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在“揚州八怪”當中,鄭板橋是百姓最為樂於稱道的一家。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同時,在揚州畫壇諸家中,他又可說是思想最活躍、作品風貌最鮮明也最突出的人物,詩、文、書、畫均能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他的詩,創意新奇,明白曉暢,一反清初格律詩囿於韻格的拘謹。他批評王維、趙孟等人:“試看其平生詩文,可曾一句道著民間痛癢?”鄭板橋的《維縣竹枝詞四十首),在清代文學史上,亦有一席之地。對他的詞,論者評價很高,認為“詞猶勝於詩,弔古攄懷,激昂慷慨,與集中家書數篇,皆不可磨滅文字”。在書法上,他折中行書與隸體,非古非今,縱橫錯落,瘦硬奇峭,自成體貌,人稱“板橋體”,他則自詡為“六分半書”。在繪畫上,鄭板橋也有著鮮明獨特的個人風格。他最長畫蘭、竹、石,偶也作松、梅、菊花等。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題材雖少,畫風卻能於單純中見豐富,精神專一,情感真摯坦蕩,往往有一種沁人心牌的藝術感染力。在筆法上,他以草書中豎長撇法畫蘭寫竹,筆力勁峭,體貌疏朗,做到多不亂、少不疏,歷來被人推為以書入畫的典範。總而言之,鄭板橋特別強調錶現“真性情”“真意氣”,強調書畫同源共理,強調詩畫相結合,更強調詩文書畫與高邁的文人品格、凜然的君子氣節貫通融合,把文人畫的特徵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境地,對近代以及現代中國畫壇影響甚大。鄭板橋的存世作品中,以竹石、蘭竹、梅竹題材居多,也最能體現他的藝術特徵。除鄭板橋外,“揚州八怪”中做過七品縣官的還有李饉和李方膺。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他們去官後也在揚州以鬻畫賣文為業,在藝術觀上和鄭氏亦有相近之處,三人並相友善。5。李鱓李鱓(1686-1762年),一作李鱓,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木頭老子、衣白山人等,江蘇興化人。在宦海仕途上,他“兩革科名一貶官”,一波三折,崎嶇經歷,不能不使他的人生理想大受打擊,無奈之下唯有走上“窮途賣畫”的道路。從風格上說,他的作品下筆勁健,隨意揮酒而自具理趣,而且個人面目很鮮明,作畫縱橫馳騁,不拘繩墨而多得天趣,最能體現他“水墨溶成奇趣”的個人特色。6。李方膺李方膺(1696-1755年),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等,江蘇南通人。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官場生涯之沉浮起落,使他深感世態炎涼。終於,他不再返回仕途,而往來於南京、揚州賣畫為生。他擅人物、山水,尤長於花卉蟲魚,晚年最喜畫梅。7。其他在被列為“揚州八怪”的眾多畫家中,成就較突出的還有:汪士慎(1686一約1762年),字近人,號巢林、左盲生等,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賣畫為生,尤愛梅花,所畫梅花,多以清健雋水之筆出之。有“鐵骨冰心”之稱。高翔(1688-1753年),字風網,號西唐,又作犀堂、樨堂,江蘇甘泉(今揚州)人,早年曾隨程邃學畫山水。終其一生,均以賣畫為業。黃慎(1687~-1768年),字恭壽、恭懋、菊莊,號瓢子、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寓居揚州。

大清之風:畫壇群雄——揚州八怪

早年家貧,放棄舉子業而習畫謀生,與鄭板橋為莫逆之交。黃慎最為人稱道的是人物畫,所作多取神仙故事及士大夫生活題材,也畫縴夫、漁民、樵子、乞丐,曾畫過逃荒者流落街頭的《群丐圖》。他的人物畫筆法奔放,善於捕提人物神態,技法特徵很鮮明。但其衣紋描法用筆過繁,形同絞索,失之累贅,畫格不古。高鳳翰(1683-1748年),字西園,號南村,晚號南阜老人,山東膠州(今膠縣)人。曾任安徽歙縣縣丞、績溪縣令。在任泰州巡鹽分司時被誣人入獄,後無罪釋放,但右手已廢,改以左手作書畫,客居揚州賣畫謀生。畫法偏於工細,晚年趨放縱恣肆,氣韻蒼勁老辣人所不及。邊壽民(1684-1752年),初名維棋,字顧公,號漸僧、葦間居士等江蘇山陽(今淮陰)人。少以文名,工詩善畫,尤以潑墨蘆雁馳名於江淮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