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劉文泰治死明孝宗?明代唯一官修本草背後的鬥爭

作者: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04

翰林醫學公眾號怎樣?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黃逸

“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藥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的《本草品彙精要》,一是世紀末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而前者的名聲和影響之所以低於後者,只是因為它從未出版過。”這是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的論斷。

今人皆知《本草綱目》,而比它早問世73年、明代唯一官修本草《本草品彙精要》,卻罕有人知。

民國時,《本草品彙精要》首次印刷出版,已是成書400多年後。在《校勘記》中,中醫學家謝觀盛讚:“此書搜採之廣,較《本草綱目》為多,而分類去取之謹嚴,又較《綱目》為精審,綜其大體,實駕於《本草綱目》之上,可謂集中國藥物學之大成矣。”

明孝宗也對《本草品彙精要》非常滿意,在序中寫道:“一按圖而形色盡知,載考經而功效立見。”書成不足2個月,明孝宗病死,參與本書的49人中,12人獲罪,主要作者劉文泰和其他二人被判死刑。

在現有歷史記錄中,劉文泰被描繪成奸臣、小人、不懂醫的騙子,坊間寫手更稱他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先後治死明憲宗(朱見深)和明孝宗(朱祐樘),是“治死皇帝最多的醫生”。

清末民初,《本草品彙精要》原本、抄本基本流失海外,堪稱痛史。明代讀書人常以道義擔當為名,坦然扼殺科技成果,總以為毀一人、滅一書無足輕重,卻不知由此斷送了數百年的國運。

劉文泰治死明孝宗?明代唯一官修本草背後的鬥爭

明抄彩繪本《本草品彙精要》插圖

明初御醫竟然沒工資

劉文泰的史料甚少。《明史》無傳,只在《王恕傳》《邱濬傳》中提及,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補遺》中有500餘字記錄。他的生卒年不詳,只知他是江西上饒人,明孝宗弘治年間(1488年至1505年,共18年),在太醫院任職。

明孝宗父親明憲宗去世時,劉文泰任右通政(四品),很多人誤以為劉不懂醫,是從文官被派到太醫院任職。其實,對成化、弘治兩朝“傳奉官”制度略有了解,便知原因。

明初太醫院是“不繫常選,任滿黜陟,取自上裁”,幾無制度,甚至可能沒工資。直到宣德時期(1426年至1435年),才定薪給:

醫生:月支米2鬥(後漲到有家小者4鬥,單身3鬥)。

食糧醫士:有家小者月支米5鬥,無者3鬥(後漲到7鬥和5鬥)。

冠帶醫士:食糧7鬥,任滿3年,1石。

支雜職俸醫士:1石。

支品級俸醫士:5石。

醫士可免二丁的勞役,醫生只免本身,再往上是醫官。

吏目:從九品,5石。

御醫:正八品,6。5石。

院判(副院長):正六品,10石。

院使(院長):正五品,16石。

明初醫官最高五品,成化時,始授“傳奉官”,即不經吏部選拔、考核,以皇帝名義,由太監“傳奉聖旨”直接任官,醫官因此被提拔的數量僅次於“善文書”者,成化時達82人。太醫院的上級是禮部,難進人,“傳奉”任命的醫官多安排在通政司。

通政司俗稱“銀臺”,正三品,近於信訪機構,明英宗後,相關工作多歸內廷,通政司成了空殼,可安排閒職,劉文泰被“傳奉”成右通政。

劉文泰治死明孝宗?明代唯一官修本草背後的鬥爭

明抄彩繪本《本草品彙精要》插圖

名臣為何恨醫官

醫官屬“伎術官”,例不過五品,四品以上則是文官的傳統地盤。

《萬曆野獲編·補遺》稱:“(劉文泰)以投劑乖方,致損憲宗,給事中韓重、御史陳谷等,交章公疏參劾,孝宗命降為院判。”意思是劉文泰治死明憲宗,導致被貶官。明憲宗去世時才41歲,正當壯年,從患病到死亡僅10天,可能確有醫療失誤,但與劉文泰關係不大。

首先,此時劉文泰地位一般。劉文泰之前,名醫方賢、蔣宗武已任左通政(四品,但左尊於右),右通政多達五人。皇帝病危,輪不到劉文泰獨當一面。

其次,劉文泰被貶職後,仍在太醫院工作:貶職主要是明孝宗想治理“冗醫”,將掛在通政司的幾名醫官都貶回太醫院,包括院長施欽、任義、胡廷寅、仲蘭、章淵等,劉文泰被降職後,仍是太醫院副院長,後因冗員多,再被貶為御醫。5年後,劉文泰又出任副院長。如果真是他治死明憲宗,處理不可能這麼輕。

醫官遭貶,或與名臣、時任吏部尚書的王恕有關。

王恕與馬文升、劉大夏並稱“弘治三君子”,他堅決打壓醫官,可能因個人恩怨。據學者劉小朦鉤沉,王恕曾向朝廷申請,給年逾80歲的父親以誥命(誥命是皇帝授予高階官員家屬的榮譽證書),但吏部以微不足道的理由拒絕,而太醫院院長施安(施欽的父親)、副院長方賢給母親申請誥命,得到批准。

王恕當時是正三品,施安是正五品,方賢是正六品。不久,王恕的父親病逝,生前未能享受殊榮。在王恕心中,埋下不滿醫官的種子。

弄得自己“裡外不是人”

重當副院長第二年,劉文泰便彈劾了王恕。

王恕性格剛強,與首輔邱濬不和,邱濬知王恕曾請人寫傳,並雕版發行,中有諷刺明憲宗的句子,邱濬故意告訴劉文泰,“沽直謗君,上聞,罪且不小”。

劉文泰果然上當,明孝宗拿到彈章後,交給王恕。王恕大怒,回奏稱:“(劉)文泰無賴小人,其造此機巧深刻之詞,非老於文學陰謀詭計者不能。”明孝宗遂將劉文泰下獄審問。

一審,牽連出邱濬,這下明孝宗難堪了,只好模糊處理:“劉文泰誣奏及妄攀大臣,甚是刁潑,宜重罪,姑從輕降太醫院御醫。王恕作傳賣直沽名,本當究治,宥之,傳並板即令焚燬,邱濬罷,其餘悉免問。”

此方案兩敗俱傷。

王恕背上“賣直沽名”的惡名,打了20多次報告求退休,明孝宗只好批准。

邱濬背上“陷害忠良”的惡名,家門被貼上一首詩:“秦檜當年陷岳飛,宋家宗社竟衰微。如今丘濬排王恕,明主須當早見幾。”一年多後,邱濬病死。

據《明史》記:“及(邱)濬卒,(劉)文泰往吊,濬妻叱之出曰:‘以若故,使相公齮(音如椅,意為傾軋)王公,負不義名,何吊為!’”意思是邱濬去世時,劉文泰去弔唁,邱濬妻子罵道:你讓邱濬與王恕產生矛盾,背上罵名,還有臉來弔唁?

劉文泰不懂高官鬥爭中“面子裡子都要”的玩法,把自己弄得“裡外不是人”,言官彈劾說:“(劉)文泰一舉而傾兩大臣,若不重加之罰,則奸邪讒謗之徒後將何懲?”明孝宗倒是明白人,回覆道:“所言之請,不允。”

官修本草 太醫院求退出

據明代楊儀《明良記》,明孝宗一次喝茶,對太監張羽(可能是張瑜)說:“劉文泰善煮茶,與我這個比如何?”張羽說,他哪能喝到這麼好的茶。明孝宗讓張羽送一壺給劉文泰嘗,並親自往壺中放了少許茶末,說:“別被他笑話。”

明孝宗這麼做,一是他待人友善,夫人張後生病,他親自端水喂藥,怕驚張後,咳嗽前都避到一旁;二是劉文泰可能確有能力。

明孝宗一直想官修本草,弘治十六年(1503年),下令:“本草舊本繁簡不同,翰林院其遣官二員,會同太醫院官,刪繁補缺,纂整合書,以便觀覽。”

翰林院是文官大本營,怎願和太醫院合作?

首輔劉健上奏:“本草《證類》等書,多系前賢編纂,出入經史,文義深奧;今太醫院官生,僅辨藥物,文理多有未諳,字樣亦有不識,其所纂輯,恐多乖繆,致誤後人。乞敕禮部,將該院所擬纂修等項官生,嚴加考選。如果明通藥性,兼曉文義者,方許供事。”意思是,翰林院主抓,太醫院學生考試過關,才能參與編輯。

據《明會典》:“凡醫士,俱以父祖世業代補。”太醫院學生均是醫戶後代,學滿三年,經太醫院考試,一等任食糧醫士,二等任醫生;三等留院學習一年再考,連續兩年不過關,遣返並削醫籍。

這種世襲且封閉的教育體系,學生水平自然低。明代有“近世無良醫,供官者尤多庸猥,王公大臣及草澤醫有精脈訣者,每召入診視”之說,翰林院考試,估計無人能通關。

劉文泰也不傻,上書請求太醫院退出,交翰林院自纂。

創新不多 但直觀豐富

翰林院只會評議道德和挑刺,哪會編醫書?被劉文泰將了一軍,馬上說:“藥物方書,太醫院專職,臣等職在論思,理難侵越。”把球又踢回來。

參與《本草品彙精要》者達89人,總督張瑜(太監)和提調施欽、王玉均屬監工,總裁是劉文泰,他是主要作者。

《本草品彙精要》用了1年多編成,學者傅再希先生認為,不宜過高評價該書:

首先,書中一些地方錯得離奇。比如《序例》中把唐慎微的作品說成是掌禹錫的,把宋徽宗年號用於宋仁宗,說明劉文泰的文化基礎差,而且糊塗。

其次,硬套《皇極經世》。處處分為四類,四四相乘成16種,毫無意義。

其三,收入新藥少。與《證類本草》比,只多48種,多出來的要麼有名無內容,要麼與別的條目重複,僅22種是新的,其中13種又抄自忽思慧的《飲饌正要》,僅9種採自其他資料。

不過,全書彩色圖繪多達1358幅,其中336幅是新增,由8位宮廷畫師完成,包括王世昌等名家。

此外,書中加入了辨別假藥的技巧,共收贗品百餘種。比如阿魏,“日蒸蒜餅為偽”;水銀粉(輕粉),寒水石糯米粉明瓦屑為偽;藿香,棉花葉為偽……以及方解石替石膏、紅升麻替升麻、杜衡替細辛、木蟹仿八角茴香、竹葉椒替蜀椒、貝母仿川貝母等,本書還是首次提出“道地藥材”的醫書。

書中還記載了從煉丹術獲得的化學知識,如用爐甘石煉黃銅,用水銀煉輕粉,用水銀硫磺煉靈砂。

《本草品彙精要》雖創新不多,但直觀、豐富,足以與《本草綱目》比肩。

劉文泰治死明孝宗?明代唯一官修本草背後的鬥爭

明抄彩繪本《本草品彙精要》插圖

為什麼偏揪住劉文泰?

學者王家葵指出,《本草品彙精要》的序中,有挖苦翰林院之意,比如“前代之人,雖妍於辭章,而方技之理,恐有未諳”,是諷刺劉健此前說“多系前賢編纂”,而“聖君簡命,恐不能息偏執者之言”,其中“偏執者”似有暗指。

書編完不久,明孝宗便病倒了,8天后去世,年僅36歲。

《萬曆野獲編》稱,明孝宗患熱病,太監張瑜不請診脈,私下讓劉文泰、高廷和進藥,明孝宗流鼻血、口乾,不久死亡。

明代皇帝用藥有嚴格規定,需兩名太醫同時斷症,藥方需留檔,誰敢私下做主?沈德符說:“文泰一庸醫,致促兩朝聖壽。”沈不滿醫官,曾抱怨說:“本朝太醫院使,雖止正五品,然……與文臣亦無異矣。”

沈德符根本拿不出證據,於是,他使出兩大招:

一是說與宦官勾結。其實醫官升職快多因醫術,名醫仲蘭被提拔時,“中官皆不預知”。

二是說醫官治死人。怕劉文泰翻身,把兩個皇帝的死都安在他頭上。

明孝宗身體一直不好,當時太醫院尚有名醫施欽等,級別、資歷都強於劉文泰,為什麼偏揪住他?因他彈劾過王恕,修《本草品彙精要》又佔了上風,文官集團恨之入骨。明武宗登基後,文官集團鼓譟,將張瑜、劉文泰等三人定為死刑,但名臣謝遷、李東陽深知原委,只判不執行,待物議略平息,只將劉文泰發配出京。

《本草品彙精要》從此埋沒深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在秘庫中發現原本,予以重繪。1923年,故宮中正殿著火,該書流出市面。可國人不知此書珍貴,原本、抄本均流落異鄉。(作者:黃逸;責編:沈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