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前大公總裁"施壓":願意迴歸 但關建中必須改變

作者:由 華爾街見聞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06

口大公是什麼字

前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總裁,現華科金控(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傑,致信大公董事長關建中。

致關總:“大公”二字依舊閃亮

關總:

上週五,大公被監管部門處罰的訊息釋出後,引起廣泛關注。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手機的刷屏讓我自己都沒辦法選擇忽略,其間不斷有電話資訊進來,有對本人表示關心的,也有想從我這裡詢問具體細節的,甚至有幾個大公老同事直接詢問我是否跟此事有關係。換正常人來講最好的迴應方式就是沉默,就像18個月前我遞交辭職報告一樣,無論後來有多少關於我和您的是非傳說我都選擇了緘默。如果問我為什麼,原因很簡單,每一個關於大公的問題都不是可以用一兩句話說清楚的,既然說不清又何必自尋煩惱……

上個週末井不平靜,期間不斷收到朋友們發來的大公給央行主管領導的信件,看到陸續有自己過去多年熟悉的機構、朋友都開始站出來表達個人觀點,有莫名的感同身受,但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的煎熬,因為如果說在所有大公人心目中評選一個過去十年在大公體系中最受恩寵被重用的人,那我一定毫無懸念的當選。人說成功來的太快不是好事,真的不假。在大公沉澱的8年,從個市場小兵到總裁也算是奇蹟了,8年中無論市場、人事行政、公共關係還是最後的管理我皆有參與,只可惜自己的離開太過匆忙,以至於很多員工還沒緩過神來,留下的可能更多是別人的人云亦云和您對我的恨吧。

愛之深恨之切這句話我開始特別能理解它的意義。曾經我認為您不會對外去過分批評我,因為否定我就是對您自己最大的否定,但哪知道我的離開會給您帶來如此之深的影響,以至於在過去的18個月從來沒有間斷過對我的各種版本的評述。直到前幾日由於業務關係在和一個您的老朋友寒暄時仍然得知您始終沒有真正原諒我。所謂員工離職了、業績下降了等等這些問題可能都會被誤會是我在背後搗鬼,就連這次監管的處罰我也難逃這口鍋,可能在這一切誤解背後只有一句話可以解釋如果讓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你得平凡成什麼樣子?

藉此機會,我也想就目前輿論或媒體所摻雜的各種真假言論客觀地從自我情懷上有一個表述,沒有任何目的,只是想還原這所在我眼裡的大公學校和那批尚在求學或已然畢業的大公學員,當然還有您這位讓我們又愛又恨的校長。

我是從2009年加入大公,於2017年1月正式離職,這8年我見證了大公最為輝煌的發展歷程,人數由百到千,辦公面積由千平到萬平,從國內評級到國際評級,從學習三大到敢於亮劍,從單一評級到集團化運營,作為一名民營企業獨自挑起民族品牌大旗在同行裡絕對算是特立獨行。

沒有外資背景的支撐,沒有國有背景的背書,您自己掏腰包聯合美國、俄羅斯評級機構組建世界信用評級集團,聘請法國、澳大利亞、巴基斯坦、俄羅斯四國前政要奔走世界宣講中國評級,只有一個目的——呼籲中國在世界的評級話語權。從低調聯合某高校成立信用學院,每逄週末安排大公技術大牛去為學生義務進行專業輔導,提供各類崗位給學生進行實習,這種付出效果顯而易見——第一屆學院學生就業率100%。聯合55所高校成立信用教育聯盟,希望由此推動整個國家的信用教育水平。為了在評級方面提前匹配國家發展戰略以一己之力撬動亞洲各評級機構進行深度交流合作,率先在博鰲論壇成功舉辦亞洲評級論壇分論壇······諸如此類憑藉情懷與責任以一己之力而做的大事要事確實不少,我就不一一贅述。這也就不難理解大公為什麼會經常被人誤解為國資背景,因為大公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做了太多本該國家去支援投入的事情。

說到大公人,從市場到評級再到管理,在千人規模時也繼續保持相當嚴苛的入職條件。對於一家重研究的機構,近80%的碩士研究生,30%的博士博士後們,在這裡學歷不能說明一切,清華北大畢業生一點都驕傲不起來,牛津哈佛也一樣要以報告質量為標準,科研報告才是核心競爭力。說起離職率高的確不假,說大公是北京的黃埔軍校我一點都不臉紅,放眼看看圍繞債券市場的各大板塊,評估、擔保、審計、券商、銀行、資管······哪裡沒有大公人的身影,在大公工作一年只要願意跳槽工資翻番是最基本的待遇,這是市場對大公人的認可。

編者注:收入與責任擔當不成比例

換個角度看看,監管部門規定一份評級報告不低於25萬的標準從10年前就有了,同時比照其他鏈條,每年上千萬的承銷費,破百萬的評估審計費。而擁有間接影響發行資格、對發行成本如此重要的評級機構卻拿著如此低的費用又怎能不掉鏈子,評級機構的工作真心不好乾。發行人付費模式決定客戶是我們的上帝,但最終我們需要揭示上帝的問題,這是一個矛盾。市場人員是評級的矛,攻城掠寨是本,對外自掏腰包求客戶求渠道,飛機加高鐵爭分奪秒只為簽下一單沒想到才是噩夢的開始,客戶的各種不合理要求,時間的要求、結果的要求就像唐僧的緊箍咒任由你再能萬千變化日行千里又如何,因為在同一屋簷下的分析師是盾,他們必須要遵守公司的防火牆制度,哪怕市場是親人也愛莫能助,有誰見過在同一屋簷下有這麼兩撥可愛的人時而劍拔弩張為自身所代表的立場拍案而起,時而把酒高歌一笑泯恩仇?“大公24小時”記錄了他們的點滴,我也曾有幸帶領這幫可愛的人進行全國路演、開展投融資服務論壇、舉辦“奔跑吧大公”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大家彼此理解、互相感動,但這隻能解決一時卻無法治本。縱然關總績效給你們200分也解決不了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評級行業的整體收入和圍繞債券服務生態的其他機構在收益和責任擔當上極不成比例的現象仍然存在,讓市場人員怎麼來拓展渠道維繫資源,讓分析師們如何願意始終加班加點、主動承擔技術研究,當分析師去進場訪談時發現其它的中介機構都是五星酒店而自己只能入住快捷酒店時讓他們如何堅守底線,內心不出現絲毫委屈,接受企業的招待不對,接受市場人員的援手也不對,不去拒絕就更不對。當然大公自身肯定有自己的問題,但往往還是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編者注:員工不僅需要信仰,也需要錢

尊敬的校長,從2017年1月21日發給您的最後一條訊息至今已有500多天了,還是那句話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離開了您,我也不會有對於中國債券市場的深到理解。我在過去的日子裡一點不比您好過,創業該走的彎路我都走了,很多人都說我和您特別像,尤其這個時候我開始思考到底哪裡像呢?可能對認定的事情太過於執著,情商都太低了,外表看似強悍內心都太善良了,典型的嘴硬心軟。山西人所謂的“摳文化”,於您而言,我更理解為是一種艱苦樸素,公司發展到今天您也算傾囊而出了,所謂的績效扣罰、工資不高、獎金幾乎沒有的確是實情,這我都很理解,但也想斗膽第一次正面有個評述,至少我敢說過去十年除了您自己要真說誰最瞭解您我至少應該排前三吧。

1、過於專注於評級研究導致脫離市場,使您的決策有一定滯後性。

2、您不是個老闆更像個學者,哪有每天自己鑽在評級研究中做管理的,成天對內對外都是科研、原理、思想,至少應該因人而異、用人之長啊。

3、耳朵太軟,寧信其有的風格成就了多少不良風氣,結果變成做事的人越做越累,做得越多罰的越多。

4、迴歸本質,我知道您的高風亮節,但中國的評級話語權不是一日之功,信用資訊消費模式的創新引領需要夯實基礎,實現網際網路時代的評級變革尚需努力。

所有大公人都認同您的理論,但無法接受現實的殘忍,因為彼此的標尺不一樣,曾經我也不理解但今天我漸漸懂了,每個行業的發展及完善都需要不同的時期有人去主動肩負,乃至被誤解,甚至是犧牲。不是所有員工都能知道您把錢用在了世界評級集團的建立、專家顧問的聘請、海外機構的設立,包括過程中被國外機構欺負設障所花的冤枉錢,您也不能因為自己很清楚自己所做的無愧於心就可以無視現實、自我催眠。每個週末都拿感動開會不現實,期待員工堅持兢兢業業、早出晚歸的結果是讓員工發覺自己都不如樓下飯館小二賺的多後遲早會崩潰,他們要詩也要遠方。

編者注:願意帶領團隊迴歸,但關建中必須改變! 

我堅信,大公過去20多年的沉澱不會就此抹去!過去二級市場對於大公評級的客觀認可,同等評級下接近30bp-50bp的優勢是絕對的市場化行為。近萬億規模的債券配置仍然需要專業的人員去輔助、需要評級思想的不斷創新去引領,而委託評級的放緩恰恰給了您主動評級的機會;從股票的市值管理思考如何形成更有意義的債值管理是一個方向;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和其背後的發行主體以及機構投資者巴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是否會存在監管要求雙評級的可能性,對此我們也需要思考。過去18個月我組建的隊伍隨時願意無條件迴歸,可以肯定有此情結的絕不止我一人,當然前提是您需要改變。記得早年在大公曾經有句玩笑話叫“剩者為王”,我們不妨先行忍耐,堅持到最後才能有機會擁抱未來。

我堅信,“大公”二字依舊閃亮!

您的學生

宋傑

2018年8月21日

前大公總裁"施壓":願意迴歸 但關建中必須改變

前大公總裁"施壓":願意迴歸 但關建中必須改變

前大公總裁"施壓":願意迴歸 但關建中必須改變

前大公總裁"施壓":願意迴歸 但關建中必須改變

前大公總裁"施壓":願意迴歸 但關建中必須改變

宋傑簡介

根據資料整理,宋傑於2009年加入大公,2017年1月正式離職,離職前曾任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總裁。2016年創辦華科金控(深圳)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本文來源於新浪財經,原文標題《獨家!前大公總裁"喊話":願意迴歸 但關建中必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