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10天兩入國家綱要!山東半島城市群收穫新定位!

作者:由 鳳凰網青島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11

山東半島就是山東全省對嗎

全國兩會是觀察地方經濟發展、區域走向的重要視窗。

日前公佈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透露了未來5年乃至15年的國家戰略版圖。其中,在城市群層面,明確加快形成“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提及各城市群的發展定位時,則明確表示,

發展壯大山東半島

這也是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將山東半島劃入“八組群”後,中央給予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又一定位。

而從站位上看,站位決定地位,在交通綱要中位列“八組群”中的第二位,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排在“發展壯大”層級第一位。10天內兩次進入國家綱要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將如何錨定新定位?

10天兩入國家綱要!山東半島城市群收穫新定位!

城市心觀察第563期

撰文

/於瑩

審校

/張慧

10天內兩入國家綱要,

山東半島是何站位?

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公佈,規劃綱要草案再次點題“城市群”、“都市圈”,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託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特色化發展。

在“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層面,明確加快形成“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這“兩橫三縱”城市群包括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最佳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

第二個層次是,

發展壯大

山東半島

、粵閩浙沿海、中原、關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

第三個層次是,培育發展哈長、遼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24日公佈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便已賦予山東半島城市群新的定位。《綱要》提出,按照極、組群、組團之間交通聯絡強度,打造由主軸、走廊、通道組成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從4個極到8個組群,再到9個組團,基本涵蓋了全國主要城市群,而該劃分實際上也是綜合實力和地位的分類

其中,

山東半島被劃入包含長江中游、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中原地區、哈長、遼中南、北部灣和關中平原8個地區在內的“組群”中

這樣來看,山東半島城市群在十天內便收穫了兩次進入國家綱要的重大利好。

而從山東半島城市群在兩部綱要的兩次站位來看,

在交通綱要中排列在“8個組群”中的第二位,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排在“發展壯大”層級第一位

由此可見,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站位較為靠前,但從《綱要》對於“發展壯大”的定義來看,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最佳化提升”層級的城市群來說仍存在差距,但也證明其尚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正如“發展壯大”層級所意味的——城市群介於發展和成熟之間,已經有一定規模和質量,但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10天兩入國家綱要!山東半島城市群收穫新定位!

山東半島城市群面臨的兩大問題

山東半島城市群雖然被列為第六大城市群,但其發展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最明顯的則體現在政策與區域聯動方面。

先來看政策方面,首先體現在山東對半島城市群的範圍規劃搖擺不定。

“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概念最早是在2002年被提出,初步定型於2003年。彼時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概念,第一次把濟南等中部區域包括了進來。

2003年,山東正式確定山東半島城市群範圍,包含青島、濟南、煙臺、威海、濰坊、淄博、東營、日照八市行政區域。

2005年,山東半島變成了“八市+鄒平”的格局,但“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範圍仍未最後定型。

2005年版本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因考慮到區位因素,未納入西部的菏澤、聊城等地市,但隨著區域經濟的深化發展,西部菏澤、聊城的“腹地連線”作用越來越突出。

2017年,山東半島城市群,由最初的八市擴充套件到全省17個設區市(萊蕪劃歸濟南後是16個設區市),自此,“山東半島城市群”基本定型。

然而,範圍規劃幾經變動的同時,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名字也在一直髮生改變,曾用過膠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

其次,問題還出在地域限制上,其僅侷限於一省。

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例,目前它是我國最具活力、開放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而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南京都市圈便很好地實現了跨區域的協同發展。目前,“南京都市圈”正式成員有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和宣城八個市,及常州溧陽市、常州金壇區。另外,安徽的蚌埠和淮南等城市正在申請加入。

從十四五規劃“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來看,山東半島城市群正處於一縱一橫的交匯處,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為此,如何藉助區位優勢實現區域聯動,不乏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實現更好發展的機遇。

10天兩入國家綱要!山東半島城市群收穫新定位!

山東半島,何以成“群”?

區域協調發展,始終牽動人心。山東半島城市群與成渝雙城經濟圈很像,都屬於雙核驅動的城市群。

城市群中,除了要處理好核心城市和其他區域之間的關係,讓要素和經濟流量進得來、出得去,區域內的其他城市也要有足夠的實力承載流出的資源;更核心的則是要處理好區域內兩個核心城市之間的關係。

相向而行,做好協同發展這篇文章,無疑是城市群最終能否晉級的關鍵。

對於山東城市群來看,青島和濟南“雙核”地位已經無疑,山東的確也需要一個強省會,但從經濟驅動力和戰略價值來看,青島都是當之無愧的龍頭,尤其是考慮到未來雙迴圈格局之下,青島的戰略價值將會得到進一步凸顯。

而山東也意識到了此前區域記憶體在過多的無效競爭,目前省內明確支援濟南建立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便有助於明確兩座城市間的定位,從而實現更合理地配置資源。

具體來看,對於山東來說,

首先要發揮濟南強省會優勢,輻射帶動周邊區域,且濟南地處山東核心位置,能隨之更主動參與當前的國家佈局,有望拉動省內發展,在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貢獻“省會力量”。

而在強省會戰略之下的青島,應“避開”濟南主動南下,錯位發展。

一方面透過鐵路建設實現時空距離的縮短;另一方面,又透過加強與深圳、上海的交流對接,在深化自身開放屬性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城市影響力。透過與南方“優等生”的積極對接與主動融入,也為青島在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下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提供了助力。

此外,要想在接下來的區域發展格局中佔得先機,或許可以從青島在海洋方面的優勢入手。

藉助自貿區、上合示範區等國家戰略的落地以及藍谷、金家嶺金融區等功能區的設立,青島可以加大力度發展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創新政策體系,提升營商環境。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帶動區域轉型發展,從而實現高階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突圍。

而透過著力發展海洋特色產業,青島的龍頭效應將被進一步放大,不僅有助於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將進一步深化其核心城市屬性,在調配資源、與周邊城市產業聯動方面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作為山東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青島顯然要承擔起更重的責任,從而帶動提升整個山東半島的國際影響力。藉助各個國際客廳的先後落地,加強與日韓等國的貿易往來,增強青島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

對內,青島也要著力增強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聯通,進一步打造交通樞紐城市。

基礎設施的完備,也將有助於青島吸引來更多的人才、工廠、科技園、大學、商業中心以及文化中心等資源。

隨著深圳成為青島全面對標的物件,透過借鑑吸取深圳40年的發展經驗,青島唯有堅定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對外開放,才能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進而更好地在“雙迴圈”格局中實現各類優質要素的聚集與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