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秀才也有做官的機會,但及艱難

作者:由 大學專業深一度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21

秀才有做官的資格嗎

《明史。選舉志》雲:“

諸生上者中式,次者廩生,年久充貢,或選拔為貢生。其累試不第、年逾五十、願告退閒者,給與冠帶,仍復其身。其後有納粟馬捐監之例,則諸生又有援例而出學者矣。

”生員要出仕,必須出學。大體有五個途徑,一是不斷進學;二是補廩,再出貢;三是納捐,出學再入仕;四是累計不第,年過五十,給榮譽;五是透過舉薦入仕。

中舉授官

生員透過科舉出仕,是最重要的途徑,但也是最難的。生員考舉之難,主要是定額限制。一是府州縣對參加鄉試有限額;二是各省舉人又有限額,幾乎不會有太多增加,而生員的基數則不斷增加。

秀才也有做官的機會,但及艱難

出貢

明末清初葉夢珠言

:前朝學校最盛, 廩、貢最難, 凡歲一科兩試, 不列一等一、二名, 無望補廩, 甚或一、二名而無缺可補;廩生非二十歲之外, 無望歲貢, 甚或有三四十年, 頭童齒豁而始得貢者。生員需在歲科兩考中,名列一等前一、二名,方可補廩

。對秀才來講,出貢是無奈的選擇,是一條艱難的路。秀才要在歲科兩試中名列一等的前一、二名才有補廩機會;有時無缺,即使考前面也需要等待。有的生員花了大半生時間,牙齒掉了才有機會,有的則至死都沒有等到機會。

秀才分等級為廩膳生、曾廣生、附學生,廩膳生因有津貼和歲貢的便利,因此是秀才中等級較高的。貢生有歲貢、選貢、恩貢、拔貢、納貢幾類。除了拔貢和納貢外,其他選貢都和年齡有關,

選貢也稱“挨貢”,一個挨字足見年月的煎熬

明初定製“

府學一年二貢,州學二年三貢,縣學一年一貢

”。出貢的人數有嚴格限制。

考貢照近日事例,每歲欲將次年應貢生員限年六十以下、三十以上,屢經科舉者六人,嚴加考選,取其優者充貢。定限次年四月到部聽候廷試,文理不通者,即行停降;年老衰憊者,姑授與冠帶榮身,不許但挨次濫貢。其有停廩、降廩者,等,方許收復,未收復者,不許起送應貢

”。

幾個要求:

一是

在歲考中居末流,而降、停廩,就沒有考貢資格,只有在新的歲考中位列一二等的,才有考貢資格。

二是

年齡限制,在60歲以下、30歲以上,哪怕是很年輕就是秀才,年紀不到仍舊沒有選貢資格,所以,儘管朝廷規定禁止以年老力衰者應貢,而實際應貢者仍大多是年老力衰之人;

三是

只有屢經科舉的廩膳生,方許應貢,後曾規定,將屢經科舉限定在“曾經科舉二次”,三年一次大比,即使順利,最少也需要在廩膳生的位置上捱滿六年,方可應貢。而事實並非如此順利。由於科舉生員配額的存在,有些生員雖歲試前列,但科考一般,無法參加鄉試;而有些儘管可以鄉試,但偶然因事故不得進場。這樣,年復一年,要獲得曾經兩次鄉試的資格,非十年不可。

秀才也有做官的機會,但及艱難

從應貢秀才的要求,已決定了應貢生員必然年齡偏大。與此同時,人才日多,生徒日盛。相比之下,生員出貢的機會比明初更少。明代中期蘇州一府生員仕進之途的基本狀況:蘇州一府八州、縣,在學生員大約1500人。合三年所貢,不及20人;鄉試所舉,不及30人。科、貢二途相加,獲出路者僅不到50人,約佔生員數的3。3%。年復一年,生員累計數量更大,出貢更難。

貢生仕途:以學官為主

一是地方府州縣官,二是出任教職。

後期,地方學校的學官,除了少部分是舉人擔任,成了貢生的專職。

學官的官銜儘管不高,貢生也需千辛萬苦才能獲得此職。且不說耗時之長,就是出貢後,也需經四次考試,先廷考,進國子監後繼續考,然後吏部考,合格的再廷考,方能授官。所授官職也以教職為主,教職在後期已經不被重視。

除教職外,授官也是雜官,而且重科甲,輕貢生,貢生出生的官幾乎無升擢希望。

對於大多數生員來講,能出貢再授教職已是萬幸,畢竟有的秀才貧困潦倒,退無他業,進無門路。

秀才也有做官的機會,但及艱難

納貢:有錢人的遊戲

秀才可以透過納捐的方式入監,免去苦挨而獲得監生身份,藉此入仕。納貢成為納貢生後,早期也需要經考選才可以授官,後期則是明碼標價捐官。明清視納貢的官員非正途出身,並不被同僚所看重。

秀才作為科舉中最低科名,儘管有一定的特權,但隨著秀才人數越來越多,地位與早期相比下降明顯。作為秀才儘管有出仕的機會,但競爭激勵,論資排輩,只能苦苦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