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中元朝拜上清回,古詩四首,談談中元節的來歷

作者:由 初衣勝雪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22

農曆七月十五放假嗎

中元節美詩四首:錦帆天子狂魂魄,應過揚州看月明

農曆七月,除了有七夕,還有七月十五中元大節。

在唐朝,中元節是個官方特定的假日,定在七月十五,那麼與之配套的,是上元節正月十五,下元節十月十五。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相當官方的稱謂、在唐朝,唐玄宗年代,中元節放假一天並編入了官方的《唐六典》。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是早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中元朝拜上清回,古詩四首,談談中元節的來歷

上古,中國人就有月神崇拜,這種痕跡一直流傳在日曆裡,所謂年月,在古代,月份是以月亮的週期來設定。這套曆法,起源先秦上古,一直流行到清朝末年。

而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三十日,稱為朔,望,晦。對於月圓的崇拜和祭祀,一直沒有斷絕,月亮代表繁殖,變化,永恆。

在上古就有星辰崇拜,所謂日月星。早秋是祭祀星辰的時段,其中不可忽視的就是月亮。

道教起源於漢朝,但其根脈在上古,也延續了日月星辰的祭祀文化和神話。

唐朝以道教立國,屬於道教內部的三元體系,就官方化了,定為官方的節日。而且推動這個節日的,有唐玄宗,因為到了晚年,他迷戀道教。

他曾經將道教 王希明納入宮廷作為翰林供奉,當然王希明也沒有辜負他,寫下了關於古代天文學和道教的重要詩歌文獻《丹元子步天歌》

中元朝拜上清回,古詩四首,談談中元節的來歷

中元北極紫微宮,北極五星在其中。

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

唐 · 王希明 《丹元子步天歌 北極紫微宮 》節錄

簡單而言,這是七月中元之時,天上的北極星正照耀人間,天上紫微星,人間紫微宮。而唐朝的紫微宮就是皇城。皇帝就是紫微星在人間的化身。

所以皇帝重視七月十五,是有皇權天授的深刻寓意的。

那麼中元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抗衡佛教。

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其中著名的故事 《盂蘭盆經》裡說,“ 釋迦弟子目連,看到死去的母親在地獄受苦,如處倒懸,求佛救度。釋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即僧眾安居終了之日,備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可使母解脫。”

佛教在中國盛行,但是印度的七月十五是否是中國的七月十五是值得商榷的,但是中國農曆的早秋,自古就有祭祀先祖的傳統,所以轉化成中國農曆的七月十五。

而以南北朝梁朝的國君最為虔誠,設定了盂蘭盆。

傳統的孝道和佛教結合,形成了盛大的祭祀狂潮。

那麼唐朝以道教立國,當然是宣揚本土宗教,所以特意將中元節設定為官方名字,並舉行盛大的道教儀式。這種儀式由皇帝,官員,道教成員組成核心部分。

中元朝拜上清回,古詩四首,談談中元節的來歷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 唐 · 李商隱《 中元作》

李商隱作為唐朝的進士官員,常年工作在秘書省,參與這種儀式也是他工作中的一部分。這首詩可以看到當時中元節那種儀式的壯觀。

大隊人馬和儀仗,從宮廷出發,前往附近的皇家道觀,朝拜上清神仙,又大隊人馬的離開。

這裡面用的全是道教或者神話典故,沒有涉及到佛教。

可以知道,當時官方對於

中元

的認定,是立主本土教派。

當然李商隱夾帶了自己個人的情感,因為這個中元節盛大的儀式上,有他心愛的人,此時作為道家仙姑,和他遙遠見面。

在這樣隆重華麗的道教氛圍裡,李商隱悲欣交集,因為他們註定只能相望不能相守,哪怕愛如迷路花開一樣沉醉過。

中元朝拜上清回,古詩四首,談談中元節的來歷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輕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唐 · 李郢《 中元夜 》

李商隱寫的是長安官方的中元節,而在遠離京城的江南,中元節更為浩大熱鬧,是一個旅遊和民俗相結合的狂歡夜。

大家一起到寺廟去看十五的月亮,天上皎潔的初秋的明月,像嫦娥一樣美麗,而人間卻是人山人海。那月光沐浴著無數美女的青絲髮髻,珠光寶氣。

到寺廟裡遊玩的美女,徹夜不歸,有的穿夏天的薄羅衣裳,有的穿秋天的盛裝。

到處瀰漫著香氣。

那麼這裡也沒有談到佛寺,反而以巫峽湘水,點出了這裡是民間的道觀。

大家在這裡賞月,看熱鬧,人山人海。

中元朝拜上清回,古詩四首,談談中元節的來歷

木葉回飄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

秋涼霧露侵燈下,夜靜魚龍逼岸行。

欹枕正牽題柱思,隔樓誰轉繞樑聲。

錦帆天子狂魂魄,應過揚州看月明。”

唐末 · 羅隱《 中元夜泊淮口 》

這首詩寫了揚州的中元節的明月。

在有落葉的水邊,詩人三更還在水上。很有可能他是路過而非遊玩。

水上的半夜,起了輕輕的霧,聽得見魚群向岸遊動的聲音。

無邊夜水,一天明月,聽得到附近歌船上動人的歌唱,顯示這裡雖然半夜,卻相當繁華熱鬧。

他說,如果今夜隋煬帝有靈魂,他一定會飄到這裡,來看看揚州七月十五的明月和繁華。

那麼佛教認為七月十五有餓鬼出現,道教則認為此日會赦免亡魂的過失。

至少在唐朝,中元節重靈魂的祭祀和緬懷,具有精神的上揚和大氣,而並非是給人陰森之感的悲哀鬼節。

那麼鬼節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中元朝拜上清回,古詩四首,談談中元節的來歷

實際這是民間對於佛教道教節日和生活民俗相結合,形成的說法。這天祭祀先祖,強化了亡靈的存在,而鬼和靈魂之間的區別,在於中國上古的靈魂是向上的,而佛教的鬼魂是六道輪迴,延續著人生的痛苦和磨難。

實際中元節是個美好的日子,初秋澄澈,明月皎潔,若是有靈魂,那也一定在月光下,輕舞飛揚。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火老金柔暑告殘,秋暑古詩六首,解讀火老金柔的含義

楊萬里秋熱古詩七首:不道去年秋不熱,今年秋熱去年無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初衣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