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陸遜取得夷陵之戰劉備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何因此一蹶不振呢?

作者:由 小林讀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23

夷陵之戰陸遜救誰

三國時期各方勢力為了使得自己的權力更加穩固,發動了很多戰役,其中官渡之戰、夷陵之戰和赤壁之戰是最為著名的三大戰役。

但是很多人認為,赤壁之戰是孫劉兩方聯軍與曹操對抗,目的是讓曹操想統一天下的野心破滅,使得天下三分,因此這場戰爭的重要性和關鍵性並不能與其他兩次戰役相比。那麼究竟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陸遜取得夷陵之戰劉備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何因此一蹶不振呢?

官渡之戰對於曹操來說應該平定北方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如果這場戰爭失敗,他將失去在北方立足掌權的機會。要知道當時他雖然挾持了漢獻帝,但是他的權力中心卻是在群雄圍繞的中心之處,如果他稍有不慎,肯定會受到四方敵人的侵襲。於是他首先採用懷柔政策,消滅了一直與他為敵的呂布,解除了一大隱患,然後清理朝廷的董卓餘孽。

陸遜取得夷陵之戰劉備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何因此一蹶不振呢?

不過這個時候公孫瓚大敗袁紹,狼狽自殺。隔著黃河曹操與袁紹之間,便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場戰役。此時袁紹在這場即將發生的戰爭上的優勢非常顯著,北方的幾方勢力更是為了避免惹禍上身採取中立的態度,天時地利人和彷彿都在表達著他這場戰爭的勝利。而曹操的處境則恰恰相反,他前有袁紹蠢蠢欲動,後有劉表、孫策等人虎視眈眈,如果這幾方勢力前後夾擊他將絕無勝利可能。

陸遜取得夷陵之戰劉備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何因此一蹶不振呢?

但是袁紹的內部並不如曹操和睦,在圍攻曹操的決定上他的謀士們意見不合方法不一,誰也不讓誰,這也是曹操最終取得勝利的一個重大原因。官渡之戰可以說是曹操爭奪北方權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戰爭勝利之後,他一反曾經的劣勢,成為了比袁紹更加厲害的存在,也為以後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

陸遜取得夷陵之戰劉備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何因此一蹶不振呢?

夷陵之戰的起因是劉備在取得了益州之後,沒有兌現自己對孫權的承諾。再加上之後呂蒙為了奪回荊州,用計殺害了關羽,使得兩方關係直接走向破裂。為了給自己的結拜兄弟報仇,劉備便發起了夷陵之戰。東吳面對蜀國的來勢洶洶求和不成,便選擇與曹魏求和,同時派出陸遜迎戰。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陸遜以五萬的兵力直接戰勝了蜀軍,創下了由防禦戰轉為反攻戰的一個經典戰例。

陸遜取得夷陵之戰劉備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何因此一蹶不振呢?

其實劉備之所以會輸也並不是偶然,他並沒有經過周密的計劃而是因怒而興兵,這本就犯了戰場的大忌諱。此後又因不探查作戰之地,將軍隊帶入到蜿蜒的小道之中,更是對作戰部署造成了嚴重的隱患,最終在面對吳軍的攻打時,導致本來勝算很大的局面變為被動,取得了一個慘敗的結局。這場戰役對於剛建立起來的蜀漢有著非常大的打擊,一方面損失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另一方面使得蜀漢的許多將士殞命。

陸遜取得夷陵之戰劉備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何因此一蹶不振呢?

蜀漢本是剛建立的時候,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尤其天下政局不穩,內憂外患之下發動戰爭明顯是不智之取。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花了五年的時候重新將軍隊建立起來,平定內外的隱患,發展經濟使得蜀漢能夠重新與其他勢力做對抗。因此,夷陵之戰可以說是三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界點,它也是讓吳蜀關係更加溫度的一個關鍵,此後三國出現了穩定的對峙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