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作者:由 山河足跡1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23

周莊王12年任用誰執掌政權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縣,地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資源富集區的過渡地帶,西靠河南,南臨安徽,北接河北,位置承東啟西、引南聯北。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縣域屬黃河沖積平原,地下水資源豐富,人均佔有水量 370 方,是山東省平均水平的 1。4 倍,年降水量 589。2 毫米,屬全國一類豐水區。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這裡是中華民族開發較早的區域之一,“三皇五帝”中的堯、舜二帝都曾在境內活動,周時為衛國之鄄邑,西漢初置縣,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縣內有全國最大的人發專業市場,是全國重要的發製品原料購銷集散地和加工出口基地,全縣人發購銷隊伍達 6。4 萬人,素有“中國發都”之稱。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境內的舜王城中藥材市場,是全國17家專業市場之一,是繼安徽亳州、河北安國以後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此地便是

鄄城

,說到鄄城,讓你印象深刻的可是以下幾個?

孫臏旅遊城

孫臏,字伯靈,出生於阿、鄄之間(今鄄城縣北),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取得桂陵、馬陵兩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旅遊城位於鄄城箕山鎮,景區佔地面積999畝,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分為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遊覽區三大區域,內有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諸多景點。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置身景區之中,看圓融廣場上蒼翠碧綠,兵聖門前肅穆莊嚴,大雄寶殿佛意盎然,還有落英繽紛的歷史長廊,讓人流連忘返。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蘇泗莊

黃河千迴百折,一路奔騰而下,過山東首當其衝的便是菏澤,境內的黃河臨黃大堤是在原有民埝的基礎上加修而成的,即下游聞名的“豆腐腰”堤段。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蘇泗莊治河歷史公園長5公里,寬0。2-0。3公里,面積約2。2平方公里,公園以黃河堤防和南金堤堤防為主線,串聯起蘇泗莊周邊江蘇壩、臨濮集、蘇泗莊閘等20餘個黃河文化點。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蘇泗莊管理段往西不遠的黃河大堤上,立有一塊江蘇壩遺址碑,1926年,為消除洪水威脅,蘇北人民出資,組織民夫,在蘇泗莊以上築起10道堤壩,稱之為江蘇壩。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工程結束後,部分民眾居留在江蘇壩附近,形成了江蘇壩村,遺址碑對面就是反映江蘇壩保衛戰、江蘇壩修建歷史的大理石浮雕。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鄄城王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人,曹操之子,卞夫人所生,自幼穎慧,10歲餘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黃初二年封鄄城侯,黃初三年三月進封為鄄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戶,後封地變更多次,六年二月朝廷以陳四縣改封曹植為陳王,十一月抱恨而終,後世稱“陳思王”,長眠於東阿魚山。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曹植是建安時期文壇鉅子,在文學的革新與發展上立下不朽的功勳,《詩品》贊其“建安之傑”,謝靈運評他“才高八斗”,常出現在“貌比潘安,才同子建”的俗語中,一首《七步詩》聞名於世。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中國發都

熬夜、加班、壓力大等問題在年輕人中普遍存在,如今,脫髮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煩惱,脫髮群體年齡正在下沉,髮際線後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脫髮的隊伍,挺禿然的。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據國家衛健委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大批90後也被“頭等大事”所困擾,有人調侃:“90後還沒脫單就先脫髮了”“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的事,除了脫髮”。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而今兒說的鄄城,擁有全國最大的人發市場,人發產業已然成為當地一項支柱產業,每年有超過4000噸的發製品從這個小縣城出口至世界各地,在這個全球防“禿”的時代,中國人的頭髮毅然挑起了世界大梁。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鄄城引馬鎮一帶的農民就開始收購人發,隨著市場的逐步放開,從事人發購銷活動的農民增多。到九十年代,人發交易量越來越大,在引馬鎮駐地自發形成了交易市場。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糖果餞

鄄城縣傳統特產,類似於大家小時候印象中的吹糖人,種類多樣,以飛禽走獸、神話傳說等為主,尤以境內紅船鎮紅船村、舊城鎮任莊村、城關鎮邰莊村從事民間手工糖果餞的技藝最為精湛。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糖果餞的前身是模製面質的動物造型,模製面質造型早在明代就已出現,俗稱“花饃”,隨著白糖在民間應用的普及,逐漸的代替了以往的面製造型,演化為以糖為原料的風格獨特的鄄城糖果餞。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糖果餞的規模生產可以追溯到清代晚期,距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製作過程全部都需要手工來完成,工藝分為泡模、束模、化漿、注塑、拆模五道工序。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在80和90年代,家中有剛嫁出的女兒,年初二回孃家,親朋要帶上糖塑前來串門,俗稱“暖婿”,前去‘暖婿’的人要帶上4個、6個或者8個不同形狀的糖塑,方顯隆重。

孫臏故里,曾為曹植的封地,有“中國發都”之稱

你對

鄄城

的印象如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山河足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