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王的前朝之魯共公的宴會:誰行那酒令,誰有那詭計,誰又是霸主?

作者:由 海叔說春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25

魯共公是怎樣的人

王的前朝之魯共公的宴會:誰行那酒令,誰有那詭計,誰又是霸主?

王的前朝之魯共公的宴會

中國人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對酒的鐘情可謂貫穿於古往今來。中國是禮儀之邦,凡事都要講禮制,所有事情都要有完整的規則,就是喝酒也要裝在酒樽裡喝。春秋戰國以來,盛酒之器物則為樽,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儀式上人們用的都是不同的酒器,彰顯的是身份尊卑。不管是在上流圈層還是在底層社會,人們對酒的情感大致相同,只是上流圈層的人們對酒的品味更是上升到某種層次,甚至跟國家興亡頗有關係。雖說人們極為推崇“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但凡事皆有度,若是過度了就不會有好事情,商紂王就有“酒池肉林,夜夜笙歌”,嗜酒後來就成為周人否定殷商的第一罪狀。

可是周人對酒也是情有獨鍾的,在“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中,最重要的祭祀和征戰,往往都會有酒相隨,周人的諸侯國們舉行重大盟會之時,酒這個東西是絕少不了的。在周人的職官體系中甚至還有專掌制酒的官員, “酒者乳也,王者法酒旗以佈政,施天乳以哺人”,說的就是上天有掌管酒的酒旗星,酒乃是上天哺育人類的乳汁。這段記載來自周人較為權威的《春秋》,即是說明周人也把飲酒作為較為神聖的事情,是能與上天進行溝通的方式。周人其實是對酒的品類有著更多的開發,史書中對酒就有“酪、醴、醪、鬯四者”,更為有趣的是這四種酒從數千年前直至今天,始終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也就是說不管是春秋戰國的諸侯們,還是民間之百姓,對此認同度從始至終就沒有變過。

王的前朝之魯共公的宴會:誰行那酒令,誰有那詭計,誰又是霸主?

王的前朝之魯共公的宴會

今天的中國人,甚至形成了酒桌上的文化,就是很多事情要在酒桌上才能談得攏。這就是說明在中國人的骨子裡依然推崇禮制,因為只有在酒桌上人們的矛盾才可以冰消瓦解,可以平心靜氣的坐下來。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們很喜歡開會,一邊開會一邊飲宴,就是今天的酒桌文化的起源。齊桓公的會盟、晉文公的宴會、楚莊王的飲馬黃河,諸如此等其實都少不了酒。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打來打去,等到打得累掉了,或者是要有所談判的時候, 就會舉行會盟,會盟談得好的就是皆大歡喜,大多數諸侯國形成戰略同盟,對陣少數同盟。在這些會盟上大家就會飲宴歌舞,要是喝酒喝得不開心的,就會出大事情。齊國人有個姓高的使臣在參加晉國盟會的時候,因為唱歌不好聽,就被晉國人認定為有忤逆心,後來發動聯盟軍攻打齊國。

而那麼多的盟會,除了那些由強國霸主們所舉行的重大盟會,即便喝了無數的酒,說了無數的故事,打了無數的仗,也很難為後世所知。而魯國有個魯共公,曾經參加過一場魏惠王主持的酒宴,這場宴會非常的出名。因為魯共公在宴會上說了幾句酒的故事,讓中國酒文化的淵源上溯到更早的時期,其間還為後世留下了一些所謂治國的道理。這個時候的中原正是紛繁之際,諸侯列國在變與不變中重新洗牌,西方的秦國正在大力推行商鞅變法,而魏國人與齊國人的稱霸戰爭進入拉鋸階段,中原的小國家們也基本進入了最後的垂死掙扎期,僅存的宋、魯、衛等國已經被定性為稱霸戰爭的犧牲品,魯共公顯然認識到這種可能性,所以在公元前356年的時候跟宋衛兩國共同到魏國參加宴會,以朝拜魏惠王。

王的前朝之魯共公的宴會:誰行那酒令,誰有那詭計,誰又是霸主?

王的前朝之魯共公的宴會

當時的魏國已經在馬陵之戰中慘敗於齊國,事實上魏國最強的魏武卒等有生力量已經被摧毀,所以魯共公等國君能夠到魏國朝拜,對魏惠王而言是政治上的巨大支援,所以魏惠王對這場宴會是非常重視的,好酒是少不了的。史書中說的是“觴諸侯於範橐,酒酣,請魯君舉觴”,魏惠王自以為是霸主身份,要魯共公行酒令。而魯共公似乎在此時也找到作為臣屬的角色,趁酒醉之際,即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本來魯共公應該和魏惠王是同等級諸侯,可是魯共公卻以上古“帝君”之寓來暗示魏惠王,這就是以臣屬的身份向魏惠王勸諫,顯然就要低於魏惠王,這當然就讓魏惠王興奮,即便魯共公說了“酒亡其國”,也是坦然接受,與魯國的政治關係更進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