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一看就懂的史記》: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可否翻盤將歷史改寫?

作者:由 元元的天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28

項羽因何而死

公元前202年,項羽在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之際,帶著800餘人跑路,被漢軍灌嬰率5000騎兵追擊。

《一看就懂的史記》: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可否翻盤將歷史改寫?

項羽劇照

項羽一路拼殺至烏江邊,發現當年追隨過江的八千江東子弟只剩他一人,自覺愧對江東父老不肯渡江,發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奈若何?!"之嘆後,毅然拔劍自刎而死。

項羽因英雄末路的悲壯結局,在後世為他贏得了比劉邦更多的同情。

李清照有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贊他生為人傑死為鬼雄,想必威風凜凜的西楚霸王,也曾從才女閨房的夢裡打馬走過。

何況還有一部《霸王別姬》戲,為西楚霸王配上色藝雙絕的美人虞姬,加上文人墨客的助推,可以說比起勝利者劉邦更有人氣。

這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史記》故事,也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猜想:

假若項羽聽了烏江亭長的話,到了江東繼續稱王,有沒有機會翻盤呢?

古人對此,歷來有過許多評論。唐代詩人杜牧去池州上任途中,路過烏江亭時也忍不住感慨了一番: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才子這句"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感嘆,更增添了許多關於項羽重振雄風的遐想。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比如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日後拜將封侯;曾國藩湘軍和太平軍打了敗仗,急得兩度要投水自盡,勝敗乃兵家常事,忍得一時之恥,終有出頭之日。

李自成潼關南原大戰兵敗後,突破孫傳廷所率明軍十道封鎖,最後只剩十八騎人馬逃往商洛山中,僅僅六年後就勢如破竹,攻進了紫禁城……

他們都從人生低谷的至暗時刻熬了過來,一雪前恥。

《一看就懂的史記》: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可否翻盤將歷史改寫?

王安石劇照

不過與杜牧認為江東子弟能力出眾,捲土重來勝負還未可知不同。北宋名相王安石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上百次的征戰早已使江東百姓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的情況下,楚軍失敗之勢再難挽回。

《疊題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而今想想26歲的項羽雄姿英發,率幾十萬諸侯大軍攻入咸陽,就有了破敵滅國的成就,怎麼可能不驕傲呢?

雖然英雄末路悲壯的結局,但總是令人同情。難道真如《霸王別姬》中的,遭遇四面楚歌的霸王,真的是老天爺要亡他麼?

《一看就懂的史記》: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可否翻盤將歷史改寫?

《鴻門宴》劇照

但除去認為項羽少謀,不善用人,剛愎自用等傳統觀點,認為項羽無力翻盤的的主要理由是:

江東經濟和人口,支撐不起項羽的野心。

儘管如上所說,北宋的王安石作為政治家就具有相似的觀點,這個說法並不新鮮,但貴在論據的精準。如溫伯陵在《一看就懂的史記》一書中,沒有從項羽的能力去考量,而是從爭霸天下需要的經濟和人口基礎去討論,無疑具有新的意義。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單挑項羽很能打沒錯,實際上一場戰爭的勝負,並不完全取決於武力值高低。正如拿破崙那麼會打仗,但他卻說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

《一看就懂的史記》: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可否翻盤將歷史改寫?

拿破崙

在2000年前楚漢相爭的冷兵器時代,錢就具體成了糧食和人口。

因秦漢的相關資料很少,溫伯陵便以《史記。貨殖列傳》為參照,得出江南沃野千里,只是生產方式太落後,根本不可與中原的繁榮相比。這就導致江東之地餓不死人,卻積累有限,無法支撐持久大規模的戰爭。

司馬遷寫《史記》的時間,距項羽死不過七八十年。想想漢初中原經過多年戰爭,劉邦君臣出行,想找清一色的四匹馬來拉車都湊不齊,可見戰爭對經濟的破壞有多大。

再說人口,也始終是項羽割據江東的天花板。

秦朝滅亡前,中國有2000多萬人口,經過八年戰爭摧殘,按照“戶口減半”的說法,漢初人口保守估計有1000萬到1500萬。

《一看就懂的史記》: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可否翻盤將歷史改寫?

烏江亭

江東有多少人口呢,烏江亭長都說了有數十萬。單從數字來說,幾十萬人口似乎不少,足夠稱霸一方,但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到整個中國,則遠遠不夠用。

如果按有600萬人口的秦國,動用兵力的極限是60萬,那麼“漢承秦制”的漢朝,軍隊規模不會比秦國小。

這樣估算項羽在江東將動員力發揮到極限,大約能招募到10萬軍隊,卻有陷入經濟斷檔困境的危險。而劉邦擁有千萬人口的基數,不用開足馬力,即使留有足夠的勞動力去搞農業生產,仍然招募幾十萬軍隊沒問題。

不同於劉邦每次輸得精光之後,蕭何都能在關中迅速招募到人,趕緊送到前線補充兵員,讓劉邦重新和項羽對陣;項羽兵源補充不上,士兵越來越少,扛不住打消耗戰啊。

《一看就懂的史記》: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可否翻盤將歷史改寫?

《鴻門宴》劇照

劉邦正是透過消耗戰,活活把項羽給拖死的。

經濟決定了政權的下限,人口則決定了它的上限。回顧楚漢戰爭劉邦能贏,除了用人和手段之外,主要在於他家底厚本錢足。

打個比方說,劉邦創業失敗,好比富二代可以捲土重來,窮小子項羽一次拼完老父老母棺材本的家底,沒個幾十年光景,根本緩不過氣來。

三國時期的東吳政權以荊揚為基本盤,就沒有和曹操正面對抗的實力,必須和蜀漢結盟勉強維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人口不過百萬的蜀漢,諸葛亮從來沒領過10萬以上的大軍,北伐曾因缺糧,幾度中途無功而返。一個國家沒有人口和經濟,不論諸葛亮的計謀和政策多麼厲害,也無法改變蜀國被吳所滅的命運。

所以,項羽思前想後絕望而死。他要是聽了烏江亭長的話,跑回了江東,有生之年並無多少反敗為勝的希望。

哪怕東山再起,也只能在劉邦不斷圍攻下,地盤越來越小,人口越來越少,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

《一看就懂的史記》:如果項羽過了江東,可否翻盤將歷史改寫?

《鴻門宴》劇照

所以,烏江邊的項羽,發出了"時不利兮奈若何"仰天長嘆,悲壯地為曾經氣蓋世的西楚霸王畫上一個句號。

有道是:"霸業方看徒手成,何來四面楚歌聲?興衰存亡如兒戲,從此英雄不願生!"

項羽以一死勝了劉邦。

他的死,甚至贏得劉邦臣子司馬遷的同情,在《史記》裡,將其寫進皇帝才有資格進入的"本紀"中,打破"成王敗寇"的評判慣例,在歷史好評榜上佔了一席之地,也算是實現了逆襲,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