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落魄書生棄宋投夏成國相,發動一場戰爭,邊陲數千人披麻戴孝

作者:由 東坡先生pro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03

西夏向宋稱臣是什麼事件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宋仁宗在群臣的奏議下,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改革,“詔進士與殿試者皆不黜落”,凡是進入殿試的人一律授以進士出身。按照舊制,以往科舉殿試,按照三分之一、兩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的比率錄取,沒有被錄取的人就被淘汰了。這項制度對於天下讀書人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落魄書生棄宋投夏成國相,發動一場戰爭,邊陲數千人披麻戴孝

科舉制度大都沿襲舊制,宋仁宗為何做這種改變呢?

這要從叛宋投夏的張元說起。

落魄書生棄宋投夏成國相,發動一場戰爭,邊陲數千人披麻戴孝

張元是華陰縣人,本名姓張,但名不詳,進入西夏後才改名張元。張元是個頗有傲氣的讀書人,自負有廊廟之才,卻在科舉考試中累試不第,自此憤恨於心。張元有個同鄉胡昊,也是一位讀書人。二人情形類似,便惺惺相惜,時常感嘆,大有懷才不遇之感。當時,二人為了抒發心中不滿,用石板明志,並吟詩大哭,希望引起重視,結果被縣令暴打了一頓。當然,暴打併沒有起到懲戒作用,反而激起了他們為異國效力的決心。

落魄書生棄宋投夏成國相,發動一場戰爭,邊陲數千人披麻戴孝

張元有才不假,但相比於出人頭地,他更想證明自己。北宋自然是無法證明了,西邊呢?當時,李元昊正在籌劃建國,極為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收羅。二人便來到了西夏,並雙雙改名,張元由是改名,胡昊也改姓為吳。二人進入西夏境內後,在酒館吃喝,並在寫道:“張元吳昊來飲此樓”。

巡邏的西夏士兵看到這句話,大吃一驚,這不是犯了李元昊的名諱嗎?細看二人,也不像西夏人,於是便將他們押送到李元昊跟前。李元昊質問為何犯諱,二人振振有詞,你李元昊姓尚能改姓,又何必在乎別人改名呢?李元昊聽了非常震驚,便覺得二人不尋常,考慮到自己正在廣羅人才,便重用了他們,其中張元為任為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不久,李元昊又將二人家眷接來,讓其安心為西夏效力。

落魄書生棄宋投夏成國相,發動一場戰爭,邊陲數千人披麻戴孝

張元雖有能力,但報復心極強。投靠李元昊後,張元時常鼓動西夏發動對宋戰爭,並由此建立了很多功勳。在好水川之戰中,宋發兵三十萬,西夏用兵七萬,張元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致使宋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韓琦屬下死亡大半。退兵中途,陣亡將士的父兄妻子數千人,披麻戴孝,持紙錢為烈士招魂,場面慘然。好水川之戰對宋朝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而對於張元來說則是一次建功的機會。此戰之後,他頗為得意,還升至西夏國相。

落魄書生棄宋投夏成國相,發動一場戰爭,邊陲數千人披麻戴孝

好水川之戰後,西夏士氣正盛,張元建議李元昊乘勝追擊。於是,西夏又發兵10萬,分兵兩路,再次大舉攻宋,宋夏戰爭的第三場戰事定川寨之戰開始了。對於西夏而言,戰事並不順利,李元昊直搗關中的計劃最終破滅。西夏與宋,耗損已久,只好談判議和,西夏向宋稱臣。張元極力反對合議,但終究無濟於事。張元報復宋朝的夢想至此破滅。後來,西夏又與契丹發生戰事,張元自知理想無法實現,便憂鬱寡歡,乃至最後在含恨中病逝。

落魄書生棄宋投夏成國相,發動一場戰爭,邊陲數千人披麻戴孝

張吳二人幫助元昊成就了一番事業,卻給北宋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事後,宋廷分析討論,眾大臣認為,張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其叛逃實是因為科舉不順,現實受挫。最後人們一致歸咎在於殿試的淘汰制度,並極力要求變革,這才有了開頭宋仁宗改革科舉一幕。

參考文獻:《燕翼貽謀錄》、《西夏書事》、《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