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為什麼朱元璋一家幾代人,名字裡都是數字?古人起名真有毒

作者:由 魚羊秘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03

漢代的秀才什麼意思

為什麼朱元璋一家幾代人,名字裡都是數字?古人起名真有毒

別看朱元璋這個名字起得還不錯,但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的原名其實叫“朱重八”。

而我們都不知道的是,原來朱重八一家還都是數學家,上至高祖的名字,裡面都有數字。

朱元璋的高祖叫朱百六,曾祖叫朱四九,祖父叫朱初一,父親叫朱五四。

其實這樣的數學名聽起來已經很正常了,畢竟秦始皇的曾伯父,居然叫做“嬴蕩”。嬴不是問題,蕩也不是問題,只是這湊到一起,諧音就有些引人遐想了。同理還有南北朝一位叫魏收的史學家,他的字是“伯起”。

還有的人,長得壯,性格也強,可是名字卻跟本人極有反差感。

三國中的黑山軍首領眭固,統領十多萬黑山賊。為了打敗他,曹操還派出了曹仁和徐晃等五子良將。就是這樣一位讓曹操也不敢掉以輕心的猛將,他的字卻是“白兔”,聽起來竟還有一絲溫順。

有一些人可能是自小不受父親寵愛,名字也是被起得千奇百怪。

魯文公的兒子叫“惡”,衛宣公的兒子叫“急子”,王羲之的兒子叫“操之”,金朝權臣胡殺虎的兒子直接被取了個名叫“豬糞”。

這些名字聽起來,真的不知道是古人沒文化,還是古人太隨便。怎麼聽怎麼都和我們看的古代作品裡的名字不符啊,像《鏡花緣》中的陰若花、陽墨香,《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紅樓夢》中的劉蘭芝等。

就算是《水滸傳》中的盧俊義,聽起來即使沒有那麼詩情畫意,但還是很正經的,為什麼還是有大多數人的名字,只是隨便起起呢?

最隨便的時代,是上古時代,因為沒有規則,所以名字想叫什麼就叫什麼。

據說中華始祖伏羲的形象是半人半狗,他名字中的“伏”就是半人半狗的意思,“羲”則沒有實際意義,由“兮”演變而來,兮就是一個無實意的文言助詞。

先秦時期的孩子,得長到3個月大的時候才由父親取名,“子生三月則父名之”(《儀禮》)。

那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了爆款名字,名字中含有甲乙丙丁等簡單好記的字。只不過實在太爆,後來人們才開始根據樣貌或孩子的其他特性取名。

我們比較熟悉的莊公,因為其母親武姜難產,厭惡莊公,所以給他取名叫“寤生”。還有孔子名“丘”,是因為他額頭大,隆起就像一個小山丘一樣。還有晉成公的名字叫“黑臀”,是因為他的母親夢見神靈在他的屁股上留了一個黑印。

我們現在取名多是三個字,甚至有人為了更有意思而起四個字的名字。

不過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人的名字都是姓加單字。這是從漢代開始流行的,不管皇室宗族還是平民百姓,多以單字取名。

漢人取名,也習慣選用比較尊敬虔誠的字,這樣的風氣一直流傳到南宋。

剛剛我們提到了書法家王羲之,他的兒子叫王操之,其實他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王徽之和王獻之。為什麼一家都叫“之”呢,而且父子都叫之,是不是不好區分尊卑?其實這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流行。

當時人們喜歡取名為“之”,是因為好聽,而且“之”字只是一個助詞,沒有實際意義。還有就是,那個時候的父子長幼用字沒有避諱,因此出現父子名稱同字也沒有關係。

並且名字中有“之”字的人,不是德高望重就是位高權重。

宋代起名的流行趨勢是配合五行和八字,還有一點就是開始“論資排輩”,名字以字分輩就是從那時流行起來的。中國譜系最完整的族譜,是從北宋元豐年間開始編修的孔氏族譜。

所謂的以字輩起名,就是同宗同輩的人,名字中都有一個固定的字。這個方法在後來也成了人們起名的最主要手段,不僅方便,而且符合中國人一脈相承的傳統。

元明兩朝的人起名,比較喜歡以數字入名,就如我們最開始提到的朱重八一家。這樣的起名手段並不是那時候的人不夠文化,而是和朝廷政策相關。元朝時就有規定漢人庶民無職者,不許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齡等來稱呼。

所以說到底,古代人們想起什麼名字就起什麼名字,基本只存在於先秦以前,後世的忌諱和限制已經逐漸多了起來。

在古代,人們不能起重字的名字,因為那會被視為低賤。唐宋以後的人們起名,更要注意不能犯了帝王的忌諱,不能與帝王重名。

到了清代,根據個人喜好起名的習慣才開始流行回來。不過對於一些名門望族來說,還是得按照字輩起名。普通人的話,大概拿起一本《康熙字典》,隨手翻到什麼字,那個就會成為自己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