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大明風華:一道聖旨兩處錯誤,世上萬般下限,無非是不讀史

作者:由 花開無田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12

李淵退位的時候多少歲

《大明風華》最新的劇集中,漢王朱高煦到底還是棋差一招,被侄子朱瞻基以懷柔之策,甚至劇中還有朱瞻基效法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中,火燒通敵將領書信一般的橋段,如此一來勝負已分,朱高煦部屬臨陣倒戈,連帶朱高煦自己也成為了階下之囚。

大明風華:一道聖旨兩處錯誤,世上萬般下限,無非是不讀史

但朱高煦有也一個護身符,那就是作為朱家人,太宗皇帝朱棣曾經拉著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瞻基五人盟誓,誓言便是不殺自家人;而且按照劇中設定,經營幾十載的朱高煦朝堂心腹頗多,由此朱瞻基也只得將朱高煦圈禁,並下聖旨命于謙作為漢王陪讀,以期漢王能夠認識到錯誤。可問題就出在這短短的幾十字聖旨之中,還是兩處不可彌補的錯誤。

大明風華:一道聖旨兩處錯誤,世上萬般下限,無非是不讀史

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 :朕聞 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得仁義必於悌愛之家。朕常閱史書, 見自古皇家 , 漢有八王之亂 , 唐有宣武門之變, 宋有燭影斧聲 , 手足相殘 、不絕如縷。朕常心中自警 ,日日修德 ,今漢王作亂,幸喜平叛,溯(劇中讀作shuo,自然是錯)其原由,皆為忙於軍旅之事,少讀史書所至。今遣大臣伴其讀書,希於往日之錯 ,得識於萬一,欽此!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聖旨

聖旨中朱瞻基作為勝利者,自然要“說教一番”。忠臣仁義之士,出自孝悌之家,講的便是門風、家世的影響,而朱瞻基自己便常常閱覽史書,並且還特意為造反的二叔朱高煦羅列了一系列的前車之鑑——西漢漢景帝“八王之亂”、唐李世民的宣武門之變、宋朝趙匡胤、趙光義之間的斧聲燭影。

大明風華:一道聖旨兩處錯誤,世上萬般下限,無非是不讀史

當然為了恪守誓言,不至於讓自己揹負殺親叔的惡名,他也為朱高煦的作亂找到了理由,無非就是二叔太忙於軍旅之事,忽略了自身的學習,沒時間讀史書的原因,還貼心的派遣了于謙前來伴王讀書。

可能寫到這裡,就已經有真正熟讀歷史的讀者發現了這份聖旨中的兩個錯誤了。

一個便是西漢的“八王之亂”,在歷史上西漢所發生的藩王之亂,乃是漢景帝時的“七王之亂”。在漢景帝二年(前155年),漢景帝的朝臣晁錯有鑑於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藩王尾大不掉的社會現狀,上疏《削藩策》主張削藩。漢景帝採納了他的意見,次年便開始著手削藩。此時以吳王劉濞為首,糾結了楚王劉戊、淄川王、膠西王等七個劉姓宗室發動叛亂,伊始漢景帝惶惶然,將晁錯誅殺希冀諸王能夠退兵,但在無果之下依靠周亞夫、竇嬰、梁王劉武將七王打敗,也掃清了威脅中央的諸侯王實力。

大明風華:一道聖旨兩處錯誤,世上萬般下限,無非是不讀史

若說“八王之亂”,歷史上則發生於西晉時期。由於取曹魏而代之,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便大肆分封同宗為王,而在晉惠帝上位後,由於晉惠帝本身腦子的問題以及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最終也爆發了這場長達數年的八王之亂,此亂也讓西晉亡國告終,成為五胡亂華的最直接原因,司馬氏一族也因此被人詬病千年。

第二個錯誤,便是人盡皆知的玄武門之變。626年,秦王李世民在宮城玄武門發動兵變,處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淵退位。

大明風華:一道聖旨兩處錯誤,世上萬般下限,無非是不讀史

但玄武門與宣武門可不是一個概念,玄武門,乃是指代的北宮門,古人篤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並以此作為四個方位的代表。朱雀門,為南門,主興旺;玄武門則主穩固,因此朱雀門、玄武門也大都是最為壯觀的兩個門。

根據舊唐書記載,“六月四日,太宗(指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那麼宣武門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宣武門,在北京是與崇文門相互呼應的,完工與明朝朱祁鎮正統四年,有“武節是宣”,有“武烈宣揚”之義。因此顯然二門出處是不一樣的。作為觀眾,咱也不知道是不是朱瞻基的歷史都讀到那啥裡去了,還是說作為《大明風華》編劇的幾位歷史都讀到那啥裡去了!難不成亦或是朱瞻基的歷史是“體育老師”教的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