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作者:由 名為東哥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17

唐彥謙的留別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體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留戀和喜愛之情。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於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絕。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大林寺桃花

一一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這首詩是作者於當年初夏四月份來到大林寺,而這個時候山下的花草已褪去豔麗,而此時卻在山寺中看見了剛剛盛開的一片桃花。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作者用很少的文字,就把春天描寫的真實生動,更把看見桃花的那種驚呀與喜悅的心情表達的是淋漓盡致。整首詩可以說是切入點巧妙,立意新穎,語言簡煉,妙趣橫生,不愧是一首千年佳品。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為什麼說《大林寺桃花》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留戀和喜愛之情?

可以說在詩人上廬山之前,還在為短暫春色的消失而悔恨和失望。可當他到了山上,偶然發現一片桃花爛漫的春天景映入眼簾時,心中的惱怒和失望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湧上了心頭。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時,可以說是動了番心思的,既想把看到這世外桃花激動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又想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讓人一看便知,朗朗上口。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因此,他就用看的見的實體桃花來比喻較為抽象的春色,桃花的出現,一掃山下春光不再的不愉快,轉憂為喜,一下子,所有的不開心,煩惱事統統拋開。作者把全身心都投入進了這片得來不易的春光。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這首詩的可貴之處還在於,詩人為了將看到的春光寫的生動形象,就採用了擬人化手法,很有趣味化,把春光描寫得像一位活潑好動的小姑娘,帶著微笑,忽來忽去,讓人捉摸不定。

所以我們說正是由於詩人內心充滿了對春光的無限留戀,才能寫下這樣一首充滿童趣的詩來。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當然寫出這樣對春光無比留戀的心情,是和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

這首詩是白居易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創作的。當年他直諫不諱,冒犯了朝庭上層,因此,受朝廷排斥排擠,才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正是由於才幹不能被認可,仕途的挫折,前途的渺茫,讓他的心情十分苦悶煩惱。而這時人間四月裡春光不再,更加增添了他內心惆悵,為了排除苦惱,他來到了廬山上,而恰巧高山古寺中的桃花這時才剛剛盛開,好像是特地為他而開的一樣。他的那些煩惱,憂愁正是由於這片桃花的出現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大林寺桃花》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