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背景篇」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這不是和平而是休戰二十年

作者:由 巴巴維維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17

巴黎和會就是凡爾賽會議嗎

在一戰結束後的第58天,贏得戰爭的協約國成員們召開了著名的巴黎和會。除了蘇維埃俄國以外,其餘27個戰勝國悉數參加。最終經過5個多月的討價還價,於6月28日簽署《對德合約》,也就是日後的《凡爾賽和約》。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次戰勝國共同商議戰後格局的會議,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會議的主角實際上只有英國、法國和美國,義大利和日本算是配角,其餘的參會國家都只是跑龍套的。

「背景篇」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這不是和平而是休戰二十年

先介紹一下凡爾賽和約最終敲定的主要內容:剝奪德國在海外的所有殖民地(主要在非洲,一部分在亞洲),並歸還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薩爾地區交由國際聯盟管轄,其煤炭的開採權歸法國,期限為15年;德國在萊茵河左岸的領土,由協約國軍隊駐紮,期限5 - 15年;右岸50公里內不允許駐軍;德國陸軍只允許保留10萬人的規模,海軍只允許保留1。5萬人,不得裝備重型武器;德國向協約國支付1320億馬克(約合330億美元或60億英鎊)的戰爭賠款。

根據此項協議,德國丟失了十分之一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海外殖民地以及16%的煤炭和一半的鋼鐵產業。

法國的想法

法國是最不希望一個強大的德國出現的,按照我們中國的人話來講,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歐洲大陸上,只能有一個強大的法蘭西,而不能出現第二個強國。1870年的普法戰爭,法國沒有抵擋住德國的崛起,還喪失了洛林和阿爾薩斯兩塊領土。這一次,新賬舊賬要一起算。在整個巴黎和會期間,法國提出的對德國的制裁,比凡爾賽和約上的內容更加苛刻。在和會期間,美國和英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一再反對法國的過分要求,才最終讓法國有所收斂。即便如此,巴爾和會上最大的贏家當屬法國。

美國的想法

正如在一個合適的時機選擇加入戰爭一樣,戰後的和會,美國繼續有條不紊地走向世界的舞臺。美國人明白,如果自己要主導這個世界,那麼現在主導世界的格局就需要打破。而這個格局,就是英法聯盟主導世界的格局。在和會上,美國並不樂衷於對戰敗德國的制裁,而是站在道義的高點,提議成立國際聯盟,來解決國際上的爭端。國際聯盟是什麼?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我們就知道他的成色了。它不過是替代英法霸權的工具,並不是真正的要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國際舞臺。就像《讓子彈飛》中結尾說的那句話:我想要什麼並不重要,沒有你,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英法兩國當然明白美國的用意,但是看破不說破,只是說國際聯盟太過於理想化,並不適合當時的國際局勢。所以每當美國提起國際聯盟的時候,英法總是將議題轉向如何制裁德國身上。在對戰敗國的態度上,美國並不贊成法國的意見。在歐洲大陸上,能有一個制衡法國的國家存在,更加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且德國還可以制約東面剛剛成立的紅色蘇聯,這一點也符合美國的利益。此外,美國時任總統威爾遜就提醒法國總統克萊蒙梭,過分地制裁,會激起德國民眾的反抗,這不利於對德國的長期控制,而這些都被那位70多歲的老人無視。

美國在和會期間,還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和“民族自決”政策,是針對貿易壁壘和海外殖民地的。這兩項提案由於美國的堅持,最終英法兩國做出了妥協。不過,從後來美國轉而奉行“孤立主義”政策來看,美國顯然低估了英國人的狡詐。

英國的想法

當時的英國,作為地位已經不太穩固的世界老大,參加巴黎和會的目的,就是要藉此鞏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在和會期間,英國首相喬治(並不是佩奇的弟弟)長袖善舞,在法國和美國的爭吵聲中,扮演了居中調停的角色。英國也不同意過分制裁德國,原因也與美國基本一致,希望戰後的歐洲大陸實力更加均衡,而不是法國一家獨大。英國顯然也不會掉入美國提出的國際聯盟的陷阱。所以,儘管英國在凡爾賽和約中,獲得了很多的好處,例如三分之一左右的戰爭賠款,以及一部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但是作為世界的霸主,這些所得對於其維持霸權的幫助並不大。

義大利的想法

義大利作為一戰的戰勝國,在戰爭中也付出了100多萬軍隊的代價。但是在巴黎和會上,他們並沒有撈取到太多的好處。在和會開始前,義大利興致勃勃地開出了一列清單,包括對原奧匈帝國的領土要求、對巴爾幹地區的特權以及對非洲殖民地的要求。英法的態度則讓義大利憤懣不已。英國的答覆是先讓法國表態,而法國的答覆是讓英國先表態。結果是兩國都不先表態,官僚主義害死了義大利。也正因為如此,戰後的義大利對英國和法國態度發生了轉變,並在二十年以後,堅定地站在了德國的一邊。

德國

反映

德國得知凡爾賽條約的內容以後,可以用憤怒來形容,但是面對家門口的槍炮,德國人不得不選擇忍受。此後的德國國內經濟一片凋零,而內心復仇的火焰越燒越旺。在巴黎和會結束以後,一戰時期法國陸軍總司令福煦元帥就感嘆:這不是和平,這只是二十年休戰。此言一語成讖,在巴黎和會結束的20年後,德國又一次發動了規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的想法

大戰爆發之初,日本就對德國宣戰,並迅速派出5萬人的部隊,佔領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膠州灣。此外,日本還出動海軍,封鎖德國在亞洲的殖民地,並在地中海為協約國運送部隊和物資。當然,日本肯定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在整個戰爭期間,像美國一樣,日本也收到了歐洲大量的訂單,其國內工業也迅速發展,為其在二戰中的侵略擴張,積攢了籌碼。

在巴黎和會上,日本的主要訴求,就是撈取德國在亞洲的利益,其中就包括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美國則一直警惕著亞洲新崛起的這個對手,對於亞洲領土,美國相比歐洲還有一些地理上的優勢。日本作為此地的地頭蛇,不得不讓美國防範。所以在和會期間,反對日本的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日本這時表現出了狡猾的一面,他們趁著義大利在和會期間掀桌子的時機,也出來威脅英法美,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退出和會。在英法看來,自己的吃相也不能過於難看,於是日本的陰謀還是得逞了。

中國的想法

一戰期間,中國處於北洋政府統治時期。1917年,美國宣佈對同盟國宣戰以後,在美國的勸說下,中國政府也加入了協約國陣營。在戰爭期間,中國為歐洲輸送了10多萬的勞工,數千人在那裡獻出了生命。戰後,在美國一再堅持下,中國作為戰勝國也受邀參加了巴黎和會。但是在那個憑實力講話的場合,中國代表的任何聲音都被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