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秦趙兩國在長平激戰正酣,為何各國不介入這場長平之戰?

作者:由 古今興衰多少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1

趙孝成王為何不向其他諸侯國求援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調兵遣將大舉進攻韓國,經過數月的激戰,秦軍一舉攻佔了韓國連線本土與上黨郡的樞紐——野王城,使得上黨郡成為了秦國的囊中之物。韓桓惠王無奈之下,準備以上黨郡作為禮物,換取秦國退兵。

可就在韓王特使抵達上黨郡,命郡守馮亭率全郡百姓向秦軍投降之時,馮亭卻轉投趙國懷抱,意圖藉助趙國力量抵抗秦國。韓國君臣見此,認為馮亭此舉是“移禍大邦,脫我存亡之危也”,對韓國有利,便對此默許。

剛剛即位的趙孝成王見韓國獻城,趙國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得到十七座城池,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是因茲事重大,趙孝成王先後與叔父平陽君趙豹、平原君趙勝兩人商議。

秦趙兩國在長平激戰正酣,為何各國不介入這場長平之戰?

平陽君趙豹看穿了韓國君臣的想法,認為馮亭此舉是將“禍水東引”,使得秦國將目光放在趙國身上,這會提前引發秦趙兩國間的決戰,趙國接受上黨郡,絕對是弊大於利的事情。

平原君趙勝則不是這麼認為,他認為趙國能夠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得到上黨郡的十餘座城池,何樂而不為呢?就算是秦軍進犯,那也只要趙軍積極防禦,秦國勢必不會與趙國死磕。

趙孝成王在一番考慮之後,選擇聽從了平原君趙勝的建議——接受上黨郡。

秦趙兩國在長平激戰正酣,為何各國不介入這場長平之戰?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很清楚,趙國四十餘萬大軍全軍覆沒,那位建議趙孝成王接受上黨郡的平原君,也因此被太史公這樣評價——“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之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我們都知道,長平之戰對於整個戰國乃至整個古代中國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在此戰之後,山東六國再無任何一國能夠獨自抵抗強秦的進犯,秦國統一天下的障礙基本被掃清,使得秦國的統一大業成為了一個時間問題。

於是乎,就有很多同學在討論,在趙國與虎狼之秦苦戰於長平之時,為什麼其餘五國都不顧唇亡齒寒之理,選擇了隔岸觀火,坐視趙國敗亡呢?

我們今天的

就是這個問題,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吧。

秦趙兩國在長平激戰正酣,為何各國不介入這場長平之戰?

首先,我們需要將隔岸觀火的其餘五國分為兩類,一類是真的是在隔岸觀火的,一類是想要施以援手,但因趙國自身的因素,導致這些國家師出無名。

第一類的國家有:齊國、燕國、韓國

為什麼說齊國、燕國、韓國是真的在隔岸觀火呢?

韓國自不用多說,本來韓國將上黨郡移交給趙國,就是包藏禍心,想要將秦國的進攻重點引到趙國身上,現如今秦趙激戰正酣,不正是韓國所希望的嗎?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又怎麼會介入長平之戰。不過很可惜,在長平之戰的後期,秦昭襄王為了保障秦軍後勤,調遣偏師發動了對韓國的戰爭,韓國被迫捲入了這場戰爭之中,最終丟掉了國內的所有重鎮以及國內要道。

而燕國和齊國的態度,這就源於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了。

我們先來看看齊國,齊趙之間的矛盾,這就源於二十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84年的那場五國伐齊,在這一戰中,齊國幾乎全境淪陷,連齊閔王也因此慘遭虐殺,而這場五國伐齊,出力最大的除了燕國,便就是秦趙兩國了,而且就算田單復國之後,齊趙之間的關係非但沒有緩和,還因不斷地邊境衝突,使得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這也就成為了齊王建拒絕向趙國借糧的原因。

而燕趙兩國之間的事情呢,其實可以從四十年前的子之之亂說起,當時燕國幾乎亡國,趙武靈王與秦惠文王強勢改立公子職為王,是為燕昭王,一舉蕩平了燕國內亂,並且驅逐了為害燕國的齊軍。從此之後,燕趙兩國關係日益密切,但是隨著燕昭王的去世,以及樂毅奔趙,燕惠王多次索要樂毅不成,惱羞成怒,使得兩國的親密關係惡化,此後的燕國雖然沒有膽子對趙國用兵,但是卻也希望趙國在長平之戰慘敗,燕國可以去打趙國的“秋風”。

秦趙兩國在長平激戰正酣,為何各國不介入這場長平之戰?

第二類的國家有:魏國、楚國

魏國與楚國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是時刻關注,因為魏楚兩國常年是處於抵禦秦軍進犯的第一線,再加上國內分別有如信陵君、春申君這般具有天下格局的戰略家輔政,兩國深知這場戰爭對於天下的意義,也知道一旦趙國遭遇慘敗,秦軍將會無敵於天下,山東六國再無一國能夠對秦國形成掣肘。在趙軍落入下風,被秦軍所壓制之時,他們有出兵的想法,可是卻沒有合適的藉口出兵介入。於是乎,他們在等趙國的反應,等待趙孝成王開口求援。

可就在這個時候,趙孝成王拒絕了虞卿的建議——攜帶珍寶向魏楚兩國求援,重新形成合縱之勢,迫使秦國走上談判桌。而是選擇接受了樓昌提出的建議——直接派遣使臣與秦國議和。

結果真如虞卿所預料的那樣,秦昭襄王與范雎隆重接待了趙國使臣,向天下傳達出了一個錯誤的訊息——秦趙即將議和,楚國和魏國得知之後,不再關注長平戰事,而秦國達到這一目的後,悍然拒絕了趙國的議和請求。此時,因魏楚兩國錯認為秦趙和議已成,趙國被徹底孤立,隨後只能孤軍奮戰,直至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