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作者:由 千山涵菱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5

張衡地動儀為何退出教科書

“震中洋房林立,但廢墟猶在,雜草叢生,傷痛沒有忘記”

。歷史上的種種悲痛經歷告訴我們,

地震

是一種無法預防的惡劣地質災害。

從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幾十萬人在這樣嚴重的地質災害中喪生,那些觸目驚心的損傷數字讓國人心生悲痛。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惡質地理災害讓大家心生恐懼的同時,也給全世界的科學家帶來一個艱難的課題,即如何能準確地預測到這場災難的發生呢?

但遺憾的是,當今的科技水平仍不能對地震的到來做到準確預測,

而說到地震儀器的發明,我們不得不提及我們曾經在歷史課本上常見的人物——張衡。

01

千年古器為何被質疑?

《後漢書·張衡傳》記載: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在地震多發之時,張衡的地動儀在發明之後,經過多次檢測,大多能較為準確地預測到地震的發生,張衡地動儀雖在發明之初飽受質疑,但在經過多次準確的預測後,人們對於張衡的發明技術深信不疑。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理所當然的,這項偉大的發明被列入了中小學課本中,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長。那麼,為什麼在2018年,張衡地動儀被從中小學課本中刪除了呢?這其中倒另有一番故事。

張衡地動儀的真跡早已不存,

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王振鐸廣泛查閱古籍,一定程度上覆原了張衡的地動儀。

但是此次地動儀復原事件存在的最大問題在於,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徒有其表,可謂是科學設計上的花瓶,沒有任何實際功用。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而當時課本上出現的地動儀原型,也沒有指出圖片是王振鐸復原後的地動儀,如此不嚴謹的教材選材,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由此,人們對張衡地動儀的科學性也產生了進一步的懷疑。

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一個徒有其表的花瓶,何以代表中國古代先進的科技水平?

之後發生了更為激烈的矛盾衝突點

,在日本進行地動儀展示之時,現場試驗結果極不理想,使得場面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更甚者,

日本研究員直接指出了裡面直杆原理的失誤,美國學者也認為張衡地動儀的製作原理模糊不清至此,

張衡地動儀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面臨的否定之聲也越來越多。

甚至還有人說出了“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嘲諷意味十足。

02

不可企及的古人智慧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後漢書對於張衡地動儀的發明給予極高評價,而在當今,復原後的地動儀飽受質疑,是一件值得今人反思的事情。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之所以受到了如此巨大的質疑,最根本之處在於,其沒有真正觸碰到張衡地動儀的神韻。

換句話說,張衡的地動儀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復原,王振鐸的復原,只觸碰到了表象,而沒有進一步觸控到張衡地動儀內部結構的發明,張衡的發明實在是太過於複雜,後人無從捉摸。

而張衡本人對此也沒有詳細的記載,再加上現今亦沒有實物流傳,今人若想真正實現對地動儀的復原,實在是難上加難。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關於地動儀的外形,在後漢書中有詳細的記載,

“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

其實體像一個巨型的酒樽,酒樽的外面刻有八條龍,分別口含銅製的圓球一枚,一旦有那個方位有地震的徵兆發生,人們即可以透過龍吐珠子的方位,快速判斷出發生地震災害的方位,進行及時的救災賑災救援活動。

即使許多人對地動儀的靈性飽含質疑,但是在我們的史書記載中,也都明確記載有某某年份的地質災害發生,這顯然為張衡地動儀的發明提供了可行的第一手資料,為他的發明創造奠定了資料基石。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而張衡的地動儀之所以受到教授的嘲諷,更準確地說是,復原後的張衡地動儀受到了極大的嘲諷,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後人沒有觸及到張衡發明的根本,也沒有真正企及到古人的智慧。

雖然地動儀的外形和製作原理在史書中得到了詳細記載,但是後人依然無法根據史料進行完全復原。

從老莊哲學,到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不得不說,古人早已把中國哲學以及中國科學,奠定了相當深厚的基石。

03

在曲折中前進的中國科學

雖然先人為我們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遺產,但我們亦不能妄自菲薄,認為今人的智慧絕不可能超越先輩。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僅從地動儀的發明來看,現如今仍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地動儀的實際用處,一切結論仍是根據史書推測,而不可否認的是,漢書給予張衡地動儀如此高的評價,或許是因為其代表了當時科學的最高成就,適用於那個時代的發展。

“前人之事,後事之師”,

復原後的張衡地動儀在經歷了巨大的質疑之後,我國一群文化學者並沒有因此頹廢,反而力排眾議,飽含自信的開始了對地動儀的再復原。

經過研究學者的不懈努力,並在社會的廣泛關注下,他們相對成功地復原了張衡的地動儀,並找出了第一次復原失敗的誤區,在使用層面上,也能較為準確的預測出地震發生的方位。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原因到底是啥?真就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但是,就此來看,研究者們也不敢就此確定地說,他們真正復原了張衡的地動儀,並確定和張衡地動儀的使用效果一樣,畢竟,上千年的事情,任誰也不敢輕易下論斷。

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可謂是

“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

經由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在不嚴謹的選材中落筆教材,又在教授的聲討中,民眾的質疑聲中,在教材中落下帷幕,多有滑稽之處,卻不免令眾人感嘆。

通識書目的選材應多加嚴謹,因此,將地動儀從書中除名不足為奇,只是惋惜在於,先人智慧的結晶我們後人竟難以觸碰,也幸有執著探索的科學家,不斷推動者中國科學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