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作者:由 精選歷史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1

牛皋是不是笑死的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述(最多18字

01

電影觀後感

剛剛看了《滿江紅》,我感覺挺好看的。不過,相比起以前票房幾十億的大電影,現在的電影水平的確下降了不少啊。只能說比起同期的電影,《滿江紅》是不錯的。

很多人說像小品,我並不這麼覺得。更像是喜劇的外殼,悲劇的核心,是有很多歷史賣點在裡面的,劇情也是層層遞進的。主角一個小兵為了達到目的,策劃殺了秦檜身邊的兩大總管和兩個統帥,一步一步獲得成功。雖然在電影中看起來容易,但放在真實的歷史上做起來是很難的。先殺了郭京飛演的將領王彪,再殺了岳雲鵬演的副總管武義淳,然後是張譯演的總管何立,最後是歐豪演的將領鄭萬,以及秦檜身邊的兩個保鏢,只剩下秦檜一人了。

實際上,電影裡也不簡單,光是張譯演的總管就是很難對付了,更何況,是秦檜這樣狡詐多疑的宰相,智商肯定是高的,主角能想到的,他肯定能想到。位高權重之人,智商肯定線上,所以,主角團這邊也基本都光榮犧牲了。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宰相府總管和副總管

也有人說最後全軍朗誦滿江紅的時候看起來挺尷尬,為什麼不殺了秦檜,而是讓秦檜活著?還是讓秦檜朗讀了滿江紅,這簡直是對岳飛的侮辱。我覺得有些人是不是壓根就沒看懂這段啊,或者是中間無聊看著睡著了,所以不連貫。

是呀,為什麼是秦檜這樣一個大反派去朗讀滿江紅呢?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秦檜

電影裡也講了,這個秦檜是替身,岳飛死的時候,秦檜去了,岳飛在風波亭寫了滿江紅這首詞,但是沒人知道啊。難道岳飛是公開被處斬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死前寫詩了?肯定不是,岳飛是被秘密處斬的,是以莫須有的罪名。世人只是聽說岳飛留下了一首詞,但是到底是什麼詞,誰都不是當事人,誰都不知道。只有秦檜見過,所以就讓秦檜把這首詞朗讀出來,讓世人知曉,不然後世怎麼能知曉岳飛死前寫了一首詞呢。古代寫詩作詞的那麼多人,也不是每個人寫的詩詞都能流傳下來啊,只有廣為傳榮,才能流傳千古。

我覺得電影已經講得很明白了,這一點處理的很好,要是質疑讓秦檜把岳飛寫的詞讀出來就是侮辱岳飛,那純粹是槓。讓你的對手朗讀你寫的詩詞,這怎麼看都不是侮辱你,而是侮辱他。

反倒是電影裡的另外一點,我看著很糟心。那就是宋朝的軍隊,嚴格來說,是禁軍。

或許是電影的原因,張藝謀的電影總是弄得氣勢宏大,像《滿城盡帶黃金甲》《長城》都是這樣。《滿江紅》也是如此,宰相府門外就是大宋的禁軍,黑壓壓的一片,看起來有氣吞山河之勢,可是我只想說一句,啥也不是,中看不中用。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大宋的軍隊,要是真有用,就不會收不回燕雲十六州,就不會有靖康之恥,就不會有南宋偏安一隅,就不會有崖山之敗。

說起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大秦,大漢,大唐,大明,大清叫起來都朗朗上口,大宋都感覺彆扭,還是叫宋朝吧。

宋朝的對外是很失敗的,無論是對遼、西夏,還是對金朝、蒙古,宋朝都是處處被壓制。先是和遼高粱河之戰的失敗,再是澶淵之盟。對西夏更是糟心,西夏是三國中實力最小的,但依舊在軍事上屢次打敗宋朝。後來的金朝和蒙古更是前後滅了北宋和南宋,宋朝的軍隊似乎沒有發揮一點作用,但是對內鎮壓農民起義很有用,宋朝的農民起義是歷代次數最多的,只是全被鎮壓下去的。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宋、遼、西夏、金並存時期

在電影裡也一樣,宋朝的軍隊對付自己人很有一套,可對付起外人呢?連一個小小的金國無名小卒都敢欺負宋朝的將領,還是主角一個小兵看不過一刀殺了金人。

如果說是宋朝這些大將軍大宰相顧大局,為了兩國不起干戈,和平相處,所以忍下來,簡直是胡扯。宋朝的君臣為了和平都忍了幾百年了,也沒見有個和平的好結局吧,二聖北狩,靖康之變,簡直是大恥。

所以,電影中,有點品級的人物都在忍,都滿滿的小心思,只有小兵,為了國家大義,敢殺金人。大人物說小人物啥也不懂,只會衝動,但宋朝這些大人物,也沒見對國家做出大貢獻啊,沒見收復燕雲十六州,沒見北伐恢復祖業啊。反倒是金人,得寸進尺,撕毀合約,屢次南下,南宋偏安一隅,最後弄得啥也不剩,這就是大人物口中的懂,真不愧是懂王。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看宋朝的禁軍吧。

02

宋朝的軍隊

首先得弄明白,禁軍是什麼。禁軍就是中央的軍隊,唐朝時,禁軍是很厲害的,推翻唐朝的一半是禁軍,一半是藩鎮。唐朝的禁軍,後來大權落在了宦官手中,宦官,藩鎮,這兩樣痼疾把唐朝玩完了。

宋朝就吸取了教訓,重文抑武,藩鎮是很弱的,禁軍很強,而且,宋朝的禁軍號稱八十萬,如此重的中央,自然不會發生藩鎮割據的情況了。但也因此造成了禁軍的腐敗,導致禁軍的無能,中看不中用。

宋朝的兵,共分為四種:

禁軍、廂軍、鄉兵、藩兵。

鄉兵、藩兵不是到處都有的,而廂軍也“罕教閱,給役而已”,所以,在宋朝,能稱之為兵的,只有

禁軍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宋朝禁軍

全國的禁軍,都是隸屬於

殿前都指揮司

,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謂之

三衙

以前節度使所管轄的支部,都直隸京師,在諸州設立

通判

,一切事情,都要直達朝廷。

各路設

轉運使

,管理一路的財賦,諸州的經費,除本地開支外,都要上供。

各州精壯的兵,都要送到京師,升為

禁軍

,留本州的,為

廂軍

,大都是老弱,並無戰鬥力的。這樣的做法自然是防止地方叛亂。

各地要布兵防守的,中央派兵出去,一年一換,稱為

“番戍”

按理說,宋朝吸取唐朝滅亡的教訓,重中央輕地方,事權能夠統一,宋朝軍力應該強大才對。但為什麼宋朝的軍隊如此無能呢?

一是腐敗,二是防弊太深。

腐敗就是

冗兵

宋初務弱外兵,其後,中央的軍隊不加整頓,禁軍弄得腐敗不堪。番戍原本是叫士兵們習勞,然而不熟悉戍守地方的形勢

,以致於

遇到戰事,反而毫無用處。比如西夏造反的時候,陝西屯兵數十萬,然而到了真急事的時候,一點用處都沒有。

反倒要借番戍的名義索要錢糧,番戍一次,就是一個要錢的機會。

又因為歷代廂軍升為禁軍的很多,一遇到荒年,又把招兵看作是救荒的政策,於是,兵的數量就大增。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宋朝禁軍數量多,中看不中用

太祖開寶年間,禁軍數量為378000人,太宗至道年間,數量為666000人,到仁宗慶曆年間,兵士數量為1259000人。

宋朝的百姓是很苦的,不僅要養官,還要養兵,有些人以為宋朝富裕,人人生活的幸福,實際上,富裕的只是豪強,宋朝的賦稅輕,但是徵收的稅目和方法,很重,這樣的結果自然讓百姓苦不堪言。

第二是防弊太深。

外面有權柄的,都給收了,以後有節度使出缺的,就讓

文臣

去代。這簡直是以外行替代內行,讓文人去領兵,軍隊能好嗎?像我們熟悉的大文學家范仲淹就是外出節度的。

而宋朝財政後期是很困難的,冗官冗兵之下愈發困難了,三司斂財,百姓苦不堪言,財政匱乏而樞密還在添兵。

最痛心的是,宋朝統治者

用武人做地方官去徵收稅收,用文人去管軍隊

,本末倒置。

北宋的禁軍,不中用,南宋的軍隊更不中用了。

或者就是因為主和派佔了上風,讓本來中看的軍隊變的不中用。

南渡以後,立

御前五軍

的名目:楊沂中為中軍,張浚為前軍,韓世忠為後軍,岳飛為左軍,劉光世為右軍。

韓、嶽、張的兵,號為

三宣撫司

,御前軍,都是直隸於朝廷的,不歸三司節制。於是,

御前軍

就變成了此前的禁軍,禁軍就成了此前的廂軍了。

所以,韓世忠、岳飛他們的權利是很大的,岳飛被害很大程度上是皇帝忌憚武人。

韓、嶽、張、吳四人的兵,稱之

四大屯兵

,其數量共有三十萬。

如果不是南宋統治者和秦檜的主和,實際上,憑主戰派的軍隊數量,是有可能打敗金軍的。

在電影裡,光是秦檜去和金人談判議和,就能看出宋朝的軍隊氣勢上是很強大的。可以說是電影的緣故,真實的歷史中或許也是如此,經歷了靖康之恥後,宋朝的軍隊很有一股鬥志,可以說是同仇敵愾。

但因為統治者的軟弱,讓軍隊變得一文不值,簡直是歷朝對外軍事的大恥辱了。

《滿江紅》觀後感:大宋的禁軍,中看不中用

劇照趙構和秦檜

可以這麼說,宋朝的軍隊之所以中看不中用,不在於軍隊和士兵本身,在於統治者的軟弱無能,人還是那些人,只是統治者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