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作者:由 王爺說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3

為什麼好為什麼能為什麼行

沐王府,在明朝歷史上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歷代沐王府的主人都不是明朝的皇室宗親,更不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子孫後代,但是整個沐王府卻能坐鎮雲南,拱衛大明王朝的“南大門”長達二百多年的時間。

雖然期間也出現了一些朝廷中央與沐王府治下的雲南地方不相和諧的“小插曲”,但整體來說沐王府自始至終都保持了對於大明王朝自始至終的忠誠,特別是沐王府為延續明朝的國祚與保全皇室血脈奮戰到了最後一刻,這份忠心與品格也贏得了後世的讚譽與稱頌。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沐英,用戰功和忠誠開創了家族基業。

“沐王府”,雖然名為王府,但是真正能稱得上“王”的,只有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沐英一人。

沐英生於元至正四年(1344年),從小家境貧寒,父母早亡,獨自流浪到了濠州城,後被朱元璋發現,就此成為了朱元璋的義子,並改姓為“朱”。此時的沐英只有8歲,並且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尚未出生,於是,朱元璋和其原配妻子馬皇后對沐英視如己出,不僅讓其讀書識字,還讓其跟隨大軍出征,培養其行軍打仗的能力。而沐英也在朱元璋的悉心培養與教導下,在軍中不斷嶄露頭角,其作戰勇猛,立功無數,成為朱元璋非常重要的幫手,為朱元璋最終一統天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明洪武九年(1376年),沐英被朱元璋冊封為為“西平侯”,賜丹書鐵券。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沐英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大軍征討雲南,在這之後,沐英等人又平定了雲南地區的叛亂,徹底穩定住了雲南局勢。

隨著朱元璋將傅有德和藍玉召回,沐英就此開始鎮守雲南,而除了平定雲南地方土司的多次叛亂,維持雲南穩定外,他還在積極組織了雲南地區的開發和建設,大力發展國計民生。

沐英命令軍隊在雲南大搞屯田,並且還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鼓勵百姓種植,這也使得雲南地區的屯田總數達到了百萬餘畝,糧食產量高速增長,雲南的農業發展水平和百姓的生活條件就此得到顯著提升。不僅如此,沐英還積極組織疏浚河道、興修水利、建設道路,鼓勵商業貿易發展,同時,他還大興教育,鼓勵辦學,增設府學、州學、縣學達幾十所。

可以說,沐英主政雲南的十年時間裡,雲南在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他本人也在雲南百姓以及少數民族部落中,擁有著極高的聲望,就連此時的緬甸、越南地區也都是深知其威名。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沐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並且與南京遠隔萬水千山,可朱元璋非但沒有對他產生過任何猜疑,也沒有像對待其他一些功臣那樣加害於他,反而是自始至終都對其信任有加,以至於朱元璋不止一次的公開表示,沐英鎮守雲南可以讓他高枕無憂。

而之所以會如此,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沐英對於朱元璋的那份絕對忠誠,讓朱元璋倍感欣慰,甚至是有些頗為感動。

洪武十五年(1382年),對於沐英有著養育之恩的馬皇后去世,這讓沐英“心痛如絞,口吐鮮血”,一再上疏表達自己的哀痛心情,就連朱元璋都為之動容。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離世,不僅讓朱元璋深受打擊,就連沐英聽聞這位與自己從小相伴長大、關係親密的兄弟和未來國之儲君離世,也同樣是心痛不已,悲傷欲絕,並就此開始臥床不起,兩個月後便因為傷心過度,便與世長辭了。

沐英去世後,他的靈柩被運送到了南京,朱元璋親自前往迎接,並對其予以了厚葬,同時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贈諡號為“昭靖”,配享太廟。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這之後,沐英長子沐春襲承了“西平侯”的爵位,並接替他的父親繼續鎮守雲南,到了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時期,沐氏家族又被晉封為“黔國公”的家族爵位,如此世襲罔替。

此後,沐英的後世子孫雖然依舊住在“沐王府”,但是除他之外,都只是享有“黔國公”的爵位,再無一人被封王爵,因而他也成為了“沐王府”歷代主人中,唯一的“王”。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沐王府雖然世守雲南,但依舊受到了朝廷中央的極大節制。

沐英之子沐春去世後,他的弟弟沐晟成為了“西平侯”。而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沐晟便遭到了岷王朱楩的彈劾,稱其暗中與建文帝朱允炆有過往來,並且整個沐氏家族世守雲南,手握重兵,成為了朝廷的威脅,應該對其進行制裁。

不過,朱棣雖然對於沐晟也是頗有微詞,但考慮到雲南的特殊情況,少了沐王府的鎮守,其他人確實是難以勝任,於是便駁回了朱楩的彈劾,繼續讓其鎮守雲南。

“初,岷王封雲南,不法,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歸籓,益驕恣。晟稍持之。王怒,譖晟。帝以王故詔誡晟,貽書岷王,稱其父功,毋督過。”

在這之後,由於沐晟在平定安南的過程中建立了功勳,朱棣又將其晉封為“黔國公”,沐王府的聲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或許這個時候有朋友會問,既然沐王府有著如此權勢和地位,同時又握有重兵,可為何從來沒有聽說過沐王府有過任何謀反的舉動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沐王府雖然世守雲南,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朝廷中央的節制的。

明正統五年(1440年),明英宗向雲南地區派駐了巡撫,並且在雲南地區建立了“三司系統”,可以說這樣一來,就此改變了此前沐王府“一家獨大”的局面,沐王府的任何行為,特別是用兵的舉措都要受到朝廷的監督與限制。再加上一直以來,歷代“黔國公”都是由皇帝親自冊封的,這也進一步強化了朝廷中央對於雲南沐王府的控制。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次,沐王府在雲南,但是沐氏家族的陵寢卻在南京。

前文中也說到了,沐英去世後,靈柩就被拉到南京安葬,而歷代的沐王府主人去世後,也是按照極高的禮儀,葬在了南京,這也就使得沐家後人有了很深的忌憚。不僅如此,如同其他藩王之子被安排在京城為“人質”一樣,沐王府中也有人被扣在了京城為質,從而也就讓其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再次,就是沐王府確實對大明王朝是忠心可鑑的。

沐英十世孫沐啟元襲承黔國公的爵位後,驕橫跋扈、輕狂不法,甚至縱容家奴殘害百姓,而就在當地官員準備懲治沐王府涉事家奴的時候,沐啟元居然調集兵馬,用火炮對準巡按公署,氣焰極為囂張。於是,沐啟元的母親宋氏將其毒死,並主動上疏向朝廷請罪,就這樣她的另外一個兒子沐天波成為了新的黔國公。而這位沐天波雖然也曾有過對抗朝廷,拒不交餉的一幕,但在正統明朝滅亡後,也是他始終扶保這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縱觀沐王府鎮守雲南的二百多年時間裡,儘管朝廷中央也與其有過一些小的摩擦,但總體而言,雙方的關係還是非常的融洽,實際上,這也是制度和人心共同作用的結果。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沐王府的最後一任主人沐天波,用生命踐行著對於大明王朝的忠誠。

崇禎元年(1628年),其母宋氏毒殺了孫沐啟後,年僅十歲的沐天波襲承了“黔國公”的爵位,成為了沐王府的最後一任主人。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正統明朝就此滅亡。與此同時,盤踞四川的張獻忠開始覬覦雲南,不斷襲擾雲南邊境,而云南內部也出現了地方土司叛亂,沐天波就在“沙定洲叛亂”中險些喪命,並被趕出了沐王府。

最終,沐天波在孫可望等人幫助下,重新恢復了對於雲南的控制,並且順利歸附了南明永曆政權,開始全力扶保永曆皇帝朱由榔。

起初的時候,李定國“兩厥名王”,大敗清軍,收復大片故土,從而讓人們看到了明朝“復國”的希望。可伴隨著孫可望與李定國的反目成仇、倒戈相向,以及後來孫可望的主動向清軍投降,永曆政權的軍隊開始節節敗退,永曆皇帝朱由榔只能狼狽的越過國界,逃到緬甸境內,而沐天波也依舊跟隨在朱由榔的身邊,寸步不離。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時候,“咒水之難”爆發了。

此時在緬甸國內,莽白髮動政變,成為新的緬甸國王,而已經率兵進入緬甸境內的吳三桂也不斷向莽白施壓。於是,莽白向永曆皇帝朱由榔捎來口信,讓他過河同飲咒水以盟誓相約友好,朱由榔等人看出了這就是一樁“鴻門宴”,便安排了沐天波代為前往。果然,當沐天波到剛剛到達對岸便遭到了重重包圍,與此同時,朱由榔的駐地也遭遇到了危難。

在此情形下,沐天波奮力抵抗,希望能夠殺出一條血路重新與朱由榔會合,但終因寡不敵眾,在奮力擊殺九名緬甸官兵後,力戰而亡。隨他一同過河前往的幼子沐忠亮也同樣遇難,父子二人就此客死在了異國他鄉。

至於永曆皇帝朱由榔,也在被莽白擒獲後交給了吳三桂。康熙元年(1662年),朱由榔在雲南昆明的篦子坡,被弓弦直接勒死,其餘家眷也被盡皆屠戮,大明王朝的皇族血脈最終斷絕。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沐天波捨生忘死,忠肝義膽的舉動,清初學者邵廷采有著這樣的評價:

“跋涉從亡,流離異域,不屈以死,見危授命,斯亦無愧其祖宗矣。邵廷采的評價真是中肯,沐天波忠貞不二,不屈而死,真的無愧於他的列祖列宗,無愧於大明百姓,無愧於漢家衣冠。”

而這不僅僅是對沐天波本人的極高讚譽,同時也是對為大明王朝鎮守雲南兩百多年的沐王府所給予的充分肯定。

明朝時期的沐王府,並不是明朝皇室宗親,為何能世守雲南兩百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