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杜甫寫諸葛亮,不直呼其名的背後

作者:由 巴蜀詩語情感導師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3

杜甫草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

杜甫寫諸葛亮的一首詩《蜀相》,不稱孔明,也不稱臥龍,卻稱其蜀相。從商周時候開始,四川一帶就稱為蜀國,三國時期為蜀漢地,杜甫用蜀相稱諸葛亮,原因有三:一是肯定諸葛亮的高度。諸葛亮是三國的代表人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臣和智慧的代表,政治,軍事,文學,書法等,無所不精。二是杜甫對諸葛亮的崇拜。杜甫不是一個溜鬚拍馬屁的人,不直呼其名,是體現一種尊重,表明諸葛亮在他心中的地位。第三才是重點,詩人內心的一種渴望,國家正受安史之亂,國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要是能有一個蜀相一樣的能人濟世救人,該有多好啊。

杜甫寫諸葛亮,不直呼其名的背後

杜甫草堂一角

詩人杜甫,對當時的朝廷,已經非常失望。皇帝跑人,長安淪陷,皇宮貴族與百姓一起逃難,《哀王孫》一詩,可見其悽慘景象,詩人被困長安,也是白髮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一詩中,有詳細描述。

詩人帶上妻兒,長途跋涉,逃到成都,這裡卻是一派繁華,歌舞昇平,詳見《成都府》。詩人逃出戰亂,來到了這樣的一方樂土,又在武侯祠的旁邊安了家,會有怎樣的一種感覺,我們可以想見,到祠堂祭拜一回,憂國憂民的詩人,一定會淚滿襟,也一定會感慨萬千。

杜甫寫諸葛亮,不直呼其名的背後

成都武侯祠

蜀相

唐朝: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寫諸葛亮,不直呼其名的背後

成都武侯祠

諸葛亮的一生,豈是八句詩所能詳盡的,詩人把它寫成流傳千年的名篇,而且還用了四句去寫景。這是詩人的偉大之處,讓人思索的是,詩人這樣的安排,究竟是為什麼?

懷古就是觸景生情,其實也算套路,並無獨特之處。只是眼前的景,與五百年前的人,聯絡起來,是從輕快入筆,時間久遠,蜀相仍在一個美麗幽靜的地方安息,體現後人對他的墓地的完好保護,表達的是對蜀相的喜愛和尊敬。也是對丞相的一種告慰。

杜甫寫諸葛亮,不直呼其名的背後

杜甫草堂詩歌大道

以問句開頭,是因為,詩人到成都不久,不熟悉路線,慕名前往,問路而去。諸葛丞相的祠堂在哪裡,在成都西邊郊外,蒼松翠柏環繞,綠草青青,生機勃勃,臺階上都染上了綠意。林間樹葉之中,看不見黃鸝跳躍,但是可以聽到婉轉鳴唱。有聲有色的一個畫面,讓讀者有了身臨其景之感。

諸葛亮的一生,又從何寫起呢?詩人用了三個大家十分熟悉的典故,來高度概括他的卓著功績。

杜甫寫諸葛亮,不直呼其名的背後

杜甫草堂詩歌大道

三顧茅廬,是三國故事裡最為經典的故事之一。是說劉備求賢的真誠,一代才人諸葛亮的隆重出山,過中情節,十分精彩,婦幼皆知,流傳至今。以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幫劉備南征北戰,劉備託孤與他之後,又協助幼主劉禪,治理國家,繼續為完成統一大業而嘔心瀝血,一片忠誠,光照史冊。最終因身體原因,死於征途五丈原,未能實現統一,抱憾而去。丞相54歲去世,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稱他為諸葛亮,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杜甫寫諸葛亮,不直呼其名的背後

杜甫草堂詩歌大道

諸葛亮可歌可頌的一生,功績無數,如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等等,都是智慧閃亮,都是讓人誠服,讓人感動,讓人無不感慨的,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是讓無數英雄豪傑都為之落淚的。詩人杜甫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諸葛丞相祠堂前,也一定是淚溼衣衫的。唐朝當時的狀況,要是有一個這樣的能人,協助朝廷,救國家和人民於水火,那是多大的幸事啊。我想,這才是詩人最想表達的一個深層次的意思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巴蜀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