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走進天府,兩千多年曆史的成都為何習慣稱百年成都

作者:由 說道古今故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6

成都已經存在多少年

走進天府,兩千多年曆史的成都為何習慣稱百年成都

成都俗稱“天府之國”,因其物產豐富,氣候宜人、自古富饒而名聞天下。

人們稱成都為百年成都有其歷史淵源。

成都自先秦至清朝200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是縣郡、府、州、道、省的治所,主要系大成、蜀漢、成漢、前蜀、後蜀、大蜀、大西地方政權的政府治所。

治所的名稱隨著朝代變遷不斷變化更替,但是唯獨一直不變的是“成都縣”這一名稱,該名稱一直延續2000多年。

成都的城區一直歸成都縣管轄,此點一直沒有變。

唐貞觀十七年(前643年),成都縣分設華陽縣,從此兩縣共管一城,該體制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20年代才結束,共一千二百多年。

清朝初年,華陽縣署移至城內,成都縣和華陽縣邊際以暑襪街和青石橋一線為界,一街之隔就是另外一縣,所以本地流傳的歇後語“成都到華陽,縣過縣”(現過現)。

成都本地的“現過現”,外地人可能不是很瞭解,一般指生意往來和打麻將的人,交易和每次麻將輸贏,當場現金結清,不賒欠。

成都成為市這一稱謂,正式始於民國時期的1928年,至今不滿一百年。

“市”這一概念,在中國歷史上出現較早,那是指買賣貨物的交易場所。

如先秦時期成都少城就有最早的“市長”一職,那個市長不是今天管政府行政事務的市長,那時的市長只是負責管理少城的商肆,相當於後來的交易市場的主任職務。

1921年,北洋政府施政,頒佈通令《市自治制》,把全國各地的市作為行政建制通用於全國。

成都於1921年成立市政籌備處,成都縣和華陽縣合併而成為成都市政公所。結束了2000多年成都縣治的城鄉合一狀態,正式變更為城市自治。

走進天府,兩千多年曆史的成都為何習慣稱百年成都

北伐全國統一後,國民政府於1928年7月,頒佈《市組織法》,將市最高行政機關定名為“市政府”。當年九月,遵照民國政府令,將成都市政公所正式更名為“市政府”,該名稱建制延續至今。

成都“市政府”屬於省轄市,開始正式履行法制化的政府管理職能,此舉標誌著成都市建制開始進入現代化的軌道執行。

從1928年至今成都市經歷了數度朝代更替,百年風雨滄桑,一路走來逐漸成長為人文薈萃、物產豐富、安居樂業之地。

成都由原來二線城市變為現今的一線城市。

走進天府,兩千多年曆史的成都為何習慣稱百年成都

成都的自然環境優美,川西壩子風調雨順 ,物產豐富,對人們形成較大的吸引力。

近二十年來,成都的公共交通、旅遊、第三產業和外來投資一直居於全國前幾名。

隨著產業的發展,成都的區域不斷向外擴張,東至簡陽(原屬資陽轄區)已被納入成都版圖,資陽、眉山、德陽部分割槽域也被納入成都經濟帶。

國家級開發區華陽新區由成都和省上共管,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開發區域。

原來成都的一環外就是農村,隨著發展規模的擴大,繼之二環、三環,現在已擴至繞城高速路。

看成都版圖,成都市中心象是圓心,一、二、三環、繞城圍著圓心形成同心圓。

成都三環外的龍泉、郫都和都江堰成為外商投資和外地人休閒養老重點選擇的地方。

這三個地方相比較各有千秋,說投資環境,上述三個地方都屬成都市管轄,說投資環境都不差,但依據產業規劃,不同的區域有不一樣的產業規劃園區和側重,這是市政府引導規劃有序投資的行為。

都江堰適合投資養生、食品加工、中藥、保健品、養老方面的產業,這裡環境幽靜,依山傍水,與世界著名景點都江堰為鄰,這裡聚集諸多中藥飲片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類似投資的適合來都江堰,產業叢集,容易形成配套鏈。

龍泉目前主要的投資園區是汽車和物流,吉利、沃爾沃、一汽、豐田等在這裡都有生產基地。

另國內的大型知名物流公司,大都在龍泉物流園區有分公司或倉儲基地,產業成片具有規模優勢。

走進天府,兩千多年曆史的成都為何習慣稱百年成都

郫縣在川西壩子內,土地肥沃,一馬平川。犀浦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高新企業生產基地,如富士康、百事可樂、還有國內的一些上市科技公司,這裡是成都高新西區,政府專門規劃了工業產業園區,吸引外來投資企業,對外來投資的科技型生產型實業,有力度較大的優惠扶持政策。

再說養老,比較而言,養老更適合在都江堰和郫縣,郫縣去年已更名為郫都。這兩個地方如果再必須選出一個,我認為是都江堰。

成都古稱天府之國,但在氣候方面有個致命缺點,就是夏天悶熱潮溼。成都轄區內的都江堰,夏季悶熱潮溼的氣候特徵則不明顯,原因是這裡接近汶川,川藏線的起始點,再往裡面就進入藏區,氣候相對乾燥。所以夏天成都市內的很多人業餘時間攜家帶口來都江堰避暑,也有外省人在這裡度過整個夏季再回去。

走進天府,兩千多年曆史的成都為何習慣稱百年成都

成都歷史悠久,本地的小吃、川戲名聞天下,美景、美食和美女成為成都的名片。

張藝謀說:成都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