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始皇的遺憾:原來秦朝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竟是因為沒立太子?

作者:由 好內容TV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6

秦始皇為什麼不理長子繼位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帝的長子。秦並天下後,始皇派蒙恬將兵十萬北逐匈奴,修長城,鎮守邊塞十多年,“而以扶蘇為監”用。秦始皇二十餘子唯一有職在身的就是扶蘇所任的監軍一職。後扶蘇因勸諫始皇而觸怒了他,始皇一怒而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扶蘇又再次被髮往邊塞。

由扶蘇第一次做“監軍”可知,其長子身份的確與眾公子地位有別,這一點正是繼承秦國原有的傳統。秦國有不少太子或長子參與行政工作的,如孝公二十年,“使太子駟率戎狄九十二國及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逢澤,朝天子”。馬非百氏《秦集史》有《質子表》一卷,其中秦國為質於外的人有不少是太子身份。

始皇的遺憾:原來秦朝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竟是因為沒立太子?

秦始皇對扶蘇的任用,說明他有意欲以其為嗣君,所以才有臨終前的遺詔。所以他喜愛胡亥,以曾被赦免死罪的趙高為其父,也能在出遊的時候帶上他,但始終沒有立他為嗣君的意圖。至於有人說秦始皇對扶蘇的種種安排正是秦始皇對帝位繼承問題的重視,其實據此只能說秦始皇對新的帝位繼承製考慮不充分,他只是在繼續原有的秦國制度,他又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說明他心中其實很矛盾,也沒有太在意這個問題。

秦始皇這一舉措也間接反映了秦朝帝位繼承製度的不明確,始皇的所有舉動只有這一詔書才似乎表明有傳位於長子扶蘇的意圖,但由當時丞相李斯的擔心看來,問題又不是如此簡單。“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所以不宜布始皇的死訊。

始皇的遺憾:原來秦朝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竟是因為沒立太子?

由此看來,秦朝的帝位繼承製度仍然處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種無序的狀態,如果制度已經確立,怎麼還要擔心其他諸公子的不安呢?劉邦薨後,昌後雖不發喪,但帝位由惠帝繼承則天下共知。李斯此舉表明秦朝雖然統一天下,也建立了皇帝制度,但其中的帝位繼承製度卻沒有完備。秦始皇的這一安排與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關係不是太大,他所繼承與遵照的是秦原有的長子繼承製,我們所能肯定的就只有這一點。

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其考慮帝位傳承製度有三個參考藍本:其一為西周的王位繼承製度,由前面的論述可知,他對西周的王位繼承製度不會太在意;其二是中原其它諸侯國的君位繼承製度,其中當然有與西周一樣的繼承製度,由秦國滅六國的心理狀態而言,這一點也是不可能的;其三沿襲秦國原有的君位繼承製度“,這一點由後來的事實證明了,皇帝制度雖是一個新生事物,但其權力繼承與原有的權力繼承並沒有發生多少實質性的變化。

始皇的遺憾:原來秦朝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竟是因為沒立太子?

對秦國固有制度的繼承,可以由以下兩點說明:其一,史書只強調他有二十餘子,並無嫡庶之分,與秦國的情況一致;其二,由其下詔書似乎要長子扶蘇繼位,也與秦國的一貫做法相同。他雖然沿用了秦國原有的制度,但又暫時丟棄了其中的預立太子制,所以使問題更加複雜,也讓我們認識其帝位繼承製度的真相更加困難。

秦朝的帝位繼承問題之所以複雜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沒有預立太子之制,加上它二代而亡,不管是從制度上,還是從繼承事實來看,秦朝的帝位繼承製度都很難給一明確定論。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太子制度如何,我們不能下定論,但可以肯定一點,即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後,取締了秦國原有的預立太子之制。秦國有否預立太子之制,這一點文獻記載很清楚。

始皇的遺憾:原來秦朝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竟是因為沒立太子?

《史記》卷五《秦本紀》稱:世父讓位,襄公被立為太子,莊公卒,代立。文公四十八年,其太子卒,賜諡為錚公,於是錚公之長子為太子。憲公生子三人,長男武公為太子。繆公子四十人,其太子替代立,是為康公。哀公太子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為惠公。懷公立四年而有太子曰昭子,雖早死,但明顯說明秦國有預立太子之制。商鞅變法時有太子犯法。後來的武王、子楚和始皇都是以太子身份登位。這些都反映了秦國欲立太子的事實。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至死都沒有預立太子。始皇死後,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趙高以為秦始皇賜長子書,所言與喪會威陽,是將立其為嗣,於是陰謀對斯說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這也表明始皇沒有立太子。扶蘇接趙高書欲自殺,蒙恬止扶蘇稱皇帝居外,未立太子,亦足證其事為實。後來趙高陷害蒙毅,蒙毅的一番言語也說明事實真相”。其後叔孫通諫劉邦亦云:“秦以不早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

始皇的遺憾:原來秦朝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竟是因為沒立太子?

秦沒有預立太子一事,學者論述頗多。有學者以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例帝位繼承就違反了嫡長制原則,秦始皇時期,預立太子之制尚未確定。因為通常一個皇帝即位以後,便要預立太子,但是創立皇帝制的秦始皇竟沒有在生前預立太子。所以有人認為,秦因為制度不完備,胡亥登位成了速亡的一個原因。秦始皇“沒有采取預立太子的制度,以至死後胡亥等的‘詐立’之舉,加速了秦朝的滅亡”秦始皇沒有預立太子是事實,但這能否成為秦亡或速亡的原因尚有待探討。

經過毒之亂的秦始皇為什麼沒有預立太子?當時與始皇之母有私子二人,相約“王即薨,以子為後”,這件事難道對秦始皇沒有多少影響嗎?有些說法以為他沒有料到會短命而亡,其實這根本不能說明問題,因為預立太子與死亡早晚並無關係,而且由泰國的君主壽命考察,多英年早逝,而預立太子本就為防止這些意外而設的,怎麼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呢?或有人以為扶蘇多次諫說觸怒了始皇,故遲遲不立他,但最後事實說明矛盾沒有達到如此地步。我們根據秦始皇對韓非理論的推崇程度和受其影響推測,可以找出一些新的原因。

始皇的遺憾:原來秦朝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竟是因為沒立太子?

韓非認為以庶亂嫡對權力繼承會造成不良後果。他以春申君有愛妾害死其正妻與嫡子之事為例,足以證明之“。所以他非常強調嫡庶之正,對太子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視,”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者,可亡也“,”輕其遮(嫡)正,庶子稱衡,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太子已置,而娶於強敵以為後妻,則太子危,如是,則群臣易慮者,可亡也“四。韓非又言六微,其一為參疑內爭的。如何避免這些,”有道之君,不貴其臣,貴之富之,必將代之。備危恐殆,急置太子,禍乃無從起“。

<韓非子·難三》也說明太子早置、晚置都有不足之處,所以秦始皇的安排便是臨死前的一紙詔書。因為沒有預立太子之制,所以引來了扶蘇與胡亥的鬥爭。由二人圍繞帝位之爭牽涉的群臣看來,帝位繼承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