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黨史百年永年篇】土地改革運動(四)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7

黨於多少年在新解放區開展了大規模的土改運動

整黨運動

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時,永年縣委書記李新參加了這次會議。鑑於黨的隊伍存在不純現象,嚴重阻礙了土地改革的進行,中央決定各解放區普遍進行整頓黨的隊伍。為了貫徹全國土地會議精神,晉冀魯豫中央局於1947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太行區武安縣冶陶村召開由各縣委主要領導參加的土地會議。1948年1月,冀南三地委在肥鄉縣召開了由各縣區以上幹部參加的整黨會議。會議開了50多天,會議期間進行了“三查”、“三整頓”,即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

肥鄉整黨會議後,中共永年縣委對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摸底。

1948年春,地縣抽調幹部組成土改整黨工作組進駐農村,縣委領導提出:凡是過去群眾沒有真正發動起來,地主沒有真正鬥倒,貧苦農世沒有真正翻身的農村,要消滅“夾生飯”,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一次土地複查運動,該沒收的土地,堅決沒收,對貧苦農民分到而沒有得到或不足的使其徹底翻身。

在整黨運動中,一般採取了召開黨支部會、村幹部會、黨員會的形式,並吸收分部分貧農和群眾參加。許多村在最初的一個短時間內,出現了“左”的偏向。有的工作組下村後,情況不瞭解,目的不明確,就召開村幹部會,全面免去村幹部職務,停止黨支部工作。對原組織一腳踢開,不聽從原組織成員的意見,不和原組織成員談話,對黨員一律不予信任,輕易相信反映原組織成員和黨員錯誤的人。在黨支部、村幹部會上,對原組織人員不分好壞一律壓制,只依靠貧農團進行土改。五區的老組織成員一律不能參加貧農團,造成黨員、幹部恐慌不安,幹部、黨員和工作組,貧農團的對立,使整黨工作受到阻礙。

1948年6月16日至18日,縣委召開全縣幹部會,會上總結了前段工作,糾正了春季整黨時的“左”的偏向,動員被錯誤處理的幹部重新工作,克服混亂思想,穩定幹部情緒。

同年9月,地委召開各縣縣委書記會議,會議提出目前階段是繼續完成土改和整黨建改工作。10月初,縣委召開全縣幹部大會,傳達地委土改和整黨會議精神,強調對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廢除,對黨內不純進行了討論。提出今後一段的工作方針是以土改、整黨為中心,結合生產開展工作。並針對有的幹部認為土地沒啥搞頭的思想,貫徹了防“右”的精神。11月,根據地委指示轉變了工作方針,以生產為主,結合完成土改、整黨工作。

為指導農村的土改、整黨工作,縣委制定了《永年縣今冬至明年春耕前整黨抽補的工作計劃》:指出整黨方針和目的是教育和改進農村黨員,改善並加強與群眾的聯絡,提高黨的威信,加強黨的戰鬥力,以完成抽補和領導今後生產等任務。過去“黨完全不純”和今天“黨完全純”兩種極端認識是錯誤的。對有嚴重錯誤的黨員,必須給予應得的處分,以嚴明黨紀。過去處分不適當的黨員,要重新決定處理。

整黨的方式是召開黨員會、村幹會、支部會的形式。根據縣委指示, 整黨不是關門整黨,而是依靠黨支部和群眾相結合,處理黨員要結合群眾意見,由黨內決定處理。對群眾進行整黨宣傳教育,使群眾認識到黨支部雖在作風上思想上有毛病,但在過去是有不少的成績的,支部成員是自己人,必須愛護他,有些缺點應該很好地提出,幫助進步,不能拿對待地主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整黨過程中,有錯誤的黨員一般坦白了自己的錯誤,反省的錯誤交群眾公開討論,支部進行分析,採取自報公議的方法確定處分。區委會根據自報公議的材料,再結合群眾意見,給予不同處分。如六區一位黨員按自 己的錯誤輕重,自報留黨察看60天。沒有錯誤的也不必自報公議。

1948年12月,縣委對前段整黨進行了總結,肯定了前段工作,依靠黨內的積極分子並結合群眾意見的整黨方法符合上級整黨精神。針對個別黨員不願公開的思想進行黨員公開教育。對黨員的處分貫徹教育改造的方針,不處分過重和處分面太寬,反省好的,錯誤小的不處分,錯誤大的,但坦白好又決心改正的,可減輕處分。這一方針促使黨員自覺地開展批判和自我批評。1948年12月30日,縣委辦公室在《土改整黨中應明確的幾個問題》中,指出黨員的處分問題要慎重嚴肅,錯誤嚴重者必須處分,處分面不要過寬,要分別錯誤輕重給予不同對待。多分多佔土改果實的黨員,一律退掉,不能因為過去有功勞,群眾原諒了就可不退。這一指示指導了下一階段整黨工作。

1949年2月,永年縣農村整黨結束。永年縣冬季整黨是在糾正春季整黨偏差的基礎上開展的,貫徹了正確的整黨方針,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主要是清除了堅持剝削階級立場的地主富農分子,流氓投機分子,克服了黨內的地主富農思想的影響和官僚主義作風,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也初步得到了改善,黨的威信提高了,黨支部起到了核心領導作用,進一步加強了農會、貧農團、民兵組織的建設,為土改和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證,使全縣324個黨部,5150名黨員面貌煥然一新。

隨著土地改革和整黨運動的勝利結束,永年縣掀起了支前熱潮,108名幹部由縣委書記李哲帶隊南下。群眾參軍參戰,爭上前線的熱情空前高漲,有的兄弟兩個爭著報名參軍,有的妻子送丈夫去參軍,有的父母送兒子爭著上前線殺敵。全縣300多個村莊,僅幾天時間,就有4000多名翻身農民報名參軍,支援解放戰爭。

廣大農民得到土地後,極大地調動了生產積極性,抓起了農業生產高潮。1949年6月,全縣240個村先後發生蝗災,14萬畝莊稼受到危害,縣委、縣政府組織20多萬人進行撲打,將災害降到最低限度,同時積極開展田間耕種,加強田間管理,使秋糧得到了較好收成。

原標題:《【黨史百年永年篇】土地改革運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