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清宮探秘:深宮內的“天廚”,皇帝、太后、皇后每天都吃啥喝啥?

作者:由 路之意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7-20

光祿寺是什麼意思

清宮裡的人常把光祿寺叫作“天廚”,其實這是不恰當的。早在明宣宗時,光祿寺就有“享祀賓燕,鹹其所職”的記載。但光祿寺的廚房,僅不過是供外廷的筵宴而設立的。如每年賞賜年班來京蒙古王公的宴席,以及未廢科舉時,承擔殿試放榜後的瓊林宴。此外司酒政也是光祿寺的一項重要職能。各壇廟祭祀所用的酒,宮廷日用以及各項的酒,均取自光祿寺。

清宮探秘:深宮內的“天廚”,皇帝、太后、皇后每天都吃啥喝啥?

至於宮內皇帝、太后、皇后的用膳飲茶之事,則專由御膳房、御茶房來承擔。它們都隸屬於內務府。其餘各宮的用膳事宜,則各宮按月按定數向內務府領取錢糧,由各宮的太監釆管理。宮內也曾有內務府吏役,會同有錢的太監開設的小市場,市上賣些菜蔬、魚肉、酒果及日用品之類;午夜則準備點心熟食,以備早朝各官員之用。當時深受上朝官員的歡迎。

清宮探秘:深宮內的“天廚”,皇帝、太后、皇后每天都吃啥喝啥?

說起御膳房,其實它才真稱得上是天廚。在光緒年間,宮中就有三個御膳房。皇帝、太后、皇后每人各佔一個。皇帝的正餐每天耗銀二百兩,這還不算早午點心所需的二十兩銀子。慈禧太后用膳的開銷大致與光緒皇帝差不多。皇后每日用膳的費用大致是皇帝開銷的一半。這樣三處御膳房加起來的膳費開銷就達六百兩了,同時按日零點的菜還不算在其中。

清宮探秘:深宮內的“天廚”,皇帝、太后、皇后每天都吃啥喝啥?

皇帝每膳備水陸珍饈八十一樣之多,同時要設三席,這即所謂“吃一看二眼觀三”。雖然沒有三席,然而皇上每每不動一箸,而另點其他自己所喜歡吃的菜餚。如光緒帝喜歡吃清蒸栗子鴨;每頓飯都必須給他準備。其實每頓飯所設的三席合起來用銀也不過五六十兩而已。虛報的錢自然入了御膳房裡太監的腰包。御膳房明知皇上不吃這三桌席,因此所做的菜餚多半是又生又硬。這些菜不過供擺擺桌而已。撤饌之後,多為貧苦的旗人所討去。在這些窮旗人當中,有包衣戶也有被稱之為“堆子”的。所謂“堆子”乃清代設於街巷口上的潦倒旗兵。他們常以這宮中的“折羅”度日。

清宮探秘:深宮內的“天廚”,皇帝、太后、皇后每天都吃啥喝啥?

至於當時皇上、太后和皇后飲用的水,是專門由御茶房燒開的。每月所用的茶葉費竟達九百兩銀子。他們以蓋碗泡茶放鮮茉莉花數朵,一碗茶飲後決不再續白水,而是另泡新茶。其飲水的來源卻遠在京西的玉泉山。每天當東方呈現魚肚白的時刻,一輛插有小黃旗的馬拉水車,便駛出了神武門。待下午酉時這輛水車便緩緩地駛進神武門。

清宮探秘:深宮內的“天廚”,皇帝、太后、皇后每天都吃啥喝啥?

光緒乙未這年的夏天,天氣分外地炎熱。已經過了農曆五月十三,天還沒下過一滴雨,六月初的一天,送水的太監好不容易才把水車趕進西直門。忽然狂風大作,暴雨驟降,街上行人亂作一團,就在這時,一塊被風颳起的紅布正好落在了拉水車的馬頭上,頓時馬驚了起來,後經趕車太監奮力控制,橫衝直撞的驚馬才好不容易停住了蹄。這寸再看那水車,早已是百孔千瘡了。車裡的玉泉水,早已漏的一滴皆無了。回到宮裡,趕車的太監由於沒運來飲水還弄壞了水車,因此遭到了一頓毒打。不久這位太監就因雨淋、驚嚇和毒打而死去了。

清宮探秘:深宮內的“天廚”,皇帝、太后、皇后每天都吃啥喝啥?

那日由於沒能取來玉泉水,光緒和皇后知道緣由後倒沒說什麼,唯獨慈禧知道後,便傳諭讓太監“擇內城甜水井取用”。於是雜役太監便紛紛走出東華門,佔據了皇城東面的一口甜水井,連續取用二日。待運水車恢復了運水,附近的百姓才重新喝到了甜水。這口井今天雖然已不復存在了,但大甜水井的名字卻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