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作者:由 青林知青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8-13

李光地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李光地:遊宦如涉波,邈不知其久

我很擔心,隨著電視劇的泛濫,歷史已被戲說得面目全非,即使如《康熙王朝》這樣一等一的正劇,裡面也充滿了不實,沒辦法,劇情需要有吸睛之處,要有亮點,真實的歷史是達不到這般效果的,我敢肯定,不久的將來,人們頭腦中的歷史,會被戲說完全替代。

這個也不奇怪,自古以來,百姓們對歷史的認知,絕大部分來源於娛樂,所以才有了潘仁美和陳世美這樣的“壞人”,也才有了穆桂英和梁紅玉這樣的“好人”。

李光地在《康熙王朝》中的戲份很重,其中有個主線是同康熙的寶貝女兒,那個叫藍齊兒的的愛情,這個純粹就是戲說了。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且不說那個時候的李光地早就是幾十歲的人了,定是早有正妻,讓皇家的格格來給你當填房或側室,那是想也不要想的,再怎麼說,這皇家的臉面還是要的。

儘管自乾隆後期,滿人百姓,甚至皇家都有漢人血統,但那畢竟都是弄些嬪妃或小老婆來的結果,這些女子想公開以正妻出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要知道,滿漢不通婚乃大清之國策,直到上世紀初才由慈禧老佛爺廢止。

不過,任何事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如果不是影視劇,這李光地實在是無幾人知曉,他雖是康熙朝之重臣,但卻潛心於理學,於文學及詩詞上實在是乏善可陳,所以,還得拜託這些戲說,方才有些人能對他有了稍許的印象。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泉州安溪人,康熙年進士出身,授庶吉士,值翰林,歷任內閣學士,直隸巡撫,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後致相位,年邁後奉命撰書,77歲時死於任所,諡號“文貞”,雍正初,加贈太子太傅,祀賢良祠。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那康熙朝弄權之人一堆,什麼明珠、索額圖,個個都是狠角色,李光地能在這波雲詭譎,變幻無常的朝堂爭鬥中得以善終,本身就是智慧的體現。

皇家對他的讚賞那是不絕於耳的,康熙帝曾言:“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而雍正更是稱其為“一代完人”,當然,這有過譽之嫌。

但是,作為一名重臣,皇帝喜歡,同僚不一定認同,百姓更是有其衡量的標準,他一直侍奉康熙,其迎合上意,打壓朝臣這類的聲音自是不少,而對其私德,民間也是頗有異音。

史學大家全祖望就毫不客氣地在《鮚琦亭集》中指出:“其初年則賣友,中年則奪情,暮年則居然以外婦之子來歸。”

其實,我認為全太史有點過於矯情了,李光地於公處事當然有迎合上意之舉,不如此,何以能立廟堂這麼長的時間而不倒?但是,他的私德是極好的。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吾等老成尚在,決不爾容,況乎不類子弟,每借吾形似以犯法理,爾不為吾顧名節,吾豈為爾愛性命?國憲有嚴,亦必不爾寬也。”

這是他所寫的家訓族規中的《誡家後文》,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家族的訓誡是很嚴格的,絕不允許借他的聲名違法謀利,對家人能如此要求者,推而廣之,私德應該不會差到哪兒去吧。

全祖望所說三點,如果細緻分析的話,也有點站不住腳的,“賣友”一事指的是三藩之亂時,他與好友陳夢雷一起向朝廷提供情報,後來身陷叛軍的陳夢雷便成了附逆罪臣,而李光地成有功之臣,被人詬病。

箇中緣由很是複雜,儘管陳夢雷罵他是“欺君負友”,還寫了《與李光地絕交書》,陳夢雷肯定是受到很大的冤屈,李光地也確有行小人之事,但不管怎麼說,最後還是李光地出面說情,才保住了他的一條命。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安溪李光地讀書處

“奪情”一事我覺得還真怪不到他,說的是李光地的母親去世,康熙帝諭:“提督順天學政關係緊要,李光地特行簡用,著在任守制”。但他回去後僅三個月就回任所,這自作主張的“奪情”引起朝廷許多人的彈劾。

皇帝明明說好了是“在任守制”,不管是在任守制還是保留職務回家守制,李光地只是為了不耽誤公事,而沒有遵守守孝三年的規定,這往好裡說,是責任心;往壞裡說,硬要上升到違背祖制,那至少也是有情可原的。

也許,最多說他是私自“奪情”,只請假,不守制,但硬要上綱上線地說他是“貪位忘親”,怕也有些過了,儘管其中也許李光地有個人私心。

這三點指責中,最有殺傷力的就是那“外婦之子來歸”,就是說,李光地晚年時,他情人的兒子前來認父,這又掀起了軒然大波。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文人狎妓之風自古有之,不幸的是李光地狎得有了結果,這便是大忌了,“年輕時不懂愛情”,荒唐事誰都有過,這些事說大就大,說小就小,站在道德高度對人生過往進行指責,也顯得有些無聊了。

也怪李光地這事處理得不好,這些事用錢本來就可以輕鬆搞定的;也怪她那老情人不懂事,李光地都在那個位置上了,你這樣做不是給他添堵嗎?

如果反過來想,李光地位極人臣,如果真為了自己的聲名,無情無義,完全可以用極端手段將此事擺平,他之所以沒有那樣做,說明他還不是個心狠手辣之人,至於是什麼手段,你懂得。

其實,這本來不算啥事的背後,是朝廷上你死我活爭鬥的體現,李光地同煙花女子李秀芝有私生子是事實,但卻是經過權相索額圖的攛搗並告發,才上演了這一幕鬧劇,而使得李光地大失臉面,好在康熙並未拿這當回事。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李光地(清)等 纂 御纂性理精義

李光地作為一個來自窮鄉僻壤的窮書生,一無家世,二無背景,卻寒酸自傲,志在博學鴻儒,硬是憑著自己的才幹,以及對大事準確的把握,以公心處事,才能夠在腥風血雨的康熙朝一路走到了最後,最終死於任上,哀榮備至。

他的功績也是得到朝野認可的,特別是在平三藩,復臺灣,徵準格爾等幾樁大事上,他的始終是站在朝廷的立場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至於在興修水利、力薦施琅、進舉賢良,為民請命、整頓整治、查腐肅貪這些舉措,都是覺得人心並取得很好效果的,難怪康熙帝說他是“居官甚好,才品俱優”,並三賜御匾以資嘉獎。

更為難得的是,他為因文字獄受到牽連的人士辯冤,使得他們免受殺頭之禍,最典型的是方苞,不但從牢獄中脫出,第二天還入值南書房,後來還成就了他成為桐城派開山鼻祖的地位。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李光地的一生,也是褒貶交織的一生,一方面,他最能知道皇帝在想什麼,最想要做的事是什麼;這雖然也可冠以揣摩聖意之詞,但他並不是一味地奉迎,而是公忠體國,所以,康熙贊其為“情雖君臣,義同朋友”。

揣摩聖意,曲意逢迎的高手,在有清一朝無過於和珅,但那是以結黨營私,為已牟利,掌控朝臣為目的。

而李光地卻並非如此,他不朋不黨,不名不利,努力學問;用康熙的話來說,叫作“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

作為相伴近半個世紀的君臣,最終李光地以年老請求致仕,自古皇家冷血,但這時的康熙流露出皇帝少有的眷戀之情,這點在《康熙王朝》中有著生動的描述,也是同真實的歷史相契合的。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

李光地書法

李光地是位理學大儒,學術上很受康熙欣賞,一邊做官,一邊做學問,在他的主持下,編著和校驗了一大批儒學典籍,特別是《朱子全書》,成為後來科舉的經典之必讀,出題也大部於此而來,所以,李光地對光大儒學功莫大焉。

值得一提的是,國學大師梁啟超對李光地是頗有訾議,言:“其純然為學界蟊賊,煽三百年來惡風”,不過,他是指整個康熙朝那些大儒們用這些理學,禁錮人們思想,李光地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但他卻採信了全祖望對李光地的看法,以證明其人之偽善,從而使得李光地以一個很不堪的厚黑高手形象立世,這也實在是有些偏激了。

李光地:在康熙朝打拼半個世紀而不倒,得以善終的他,有何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