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作者:由 芷蘭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8-13

李光地哪裡人

在程、朱理學這裡,理是至高無上的,但李光地卻認為性高於理,他在《榕村語錄》卷二十六中稱:“程子言‘性即理也’,今當言理即性也。不知性之即理,則以習為性,而混於善惡;以空為性,而入於虛無。不知理之即性,則求髙深之理,而差於日用;溺淵濫之理,而昧於本源。性即理也,是天命之無妄也;理即性也,是萬物之皆備也。”

李光地明確地說,程子說性即理,但李自己卻要說理即性。這個說法是李光地的一大發明,因為他覺得如果不把這個順序顛倒過來,那就會使得理跟生活本身發生了隔膜,使人們無法體會和認識到真正的天理。

性為什麼這麼重要呢?《榕村語錄》卷十八錄有李光地這樣的解釋:“天下無性外之物,即虎狼之父子,蜂蟻之君臣,雎鳩之夫婦,他固不能相通,然既有那一件,太極便都全在那一件。向來都將‘理’字訓‘太極’,還有說不去的,惟以‘性’字訓,則皆通矣。”

他認為性可以涵蓋天下萬物,在傳統觀念中,理就是太極,但李光地認為這樣的說法不正確,他認為只有把性解釋為太極才是最正確者,為此馮靜武在《李光地易學思想研究》的小注中做了這樣一段說明:“李光地的‘性本論’是和其‘理即性’的理論命題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一般學者都認為李光地是一個理學家,應以‘理’為本,但實際上,在李光地那裡,‘性’的地位要高於‘理’。”

李光地故居我查到的資料至今總計餘存有三處,分別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湖二村新衙下巷5號、湖四村大夫弟巷1號和湖三村舊衙7號。

昨晚一直在查安溪縣的路徑,從漳州向北到達泉州後,又轉向西,有國道可達,而漳州到泉州的火車卻很少,在網上查詢,有的顯示僅一班,有的則說有兩班。若乘火車,下午到達泉州,再前往安溪就只能做第二天的打算了。今早在尋找陳淳故里時向司機請問火車的事,他說這裡的火車要看人多人少,人少的時候就取消一班,人多的時候就加一班,火車的班次都能隨意增減。可見當地的改革開放的自由程度已超乎想象。

從陳淳故里出來,我告訴司機自己想到安溪,他建議我不要到泉州中轉,因為漳州有直接到達安溪的長途車,安溪這個地方交通不方便,不通火車也無高速。看來只能乘長途車前往,於是我請司機把我送到長途車站。然而售票處卻告訴我前往安溪的車在另一個車站,但在這裡可以購票。這麼沒譜的事兒我當然不幹,立即出門打車前往另一車站。

路上司機聽說我要去安溪,他說那個地方很偏,從本地前往安溪的班車一天只有一趟,現在趕不上了,但可以包他的車。開車的是位女司機,看上去年紀在30歲上下,我擔心她是否認路,她堅持說自己跑過長途,從漳州開到安溪縣她報價460元,我告訴她自己的實際目的地是安溪縣的湖頭鎮。因為我之前從地圖檢視過這個地點,湖頭鎮要比安溪縣城略遠,我本是好意的提醒,她馬上說:“那你給加點錢。”我說可以,問她加多少,她說900元就行了。

她的這個加點的幅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讓她少加點,她堅持說自己掙不了多少錢,絲毫不減,無奈只好上路。在路上她用方言不斷地問同行前往安溪的路怎麼走,原來她並不認識路徑,這讓我多少有一點小小的上當之感。我聽到她在電話裡跟對方說車價是9毛錢,看來1000塊對她來說是1塊錢,有點像說黑話,當然這也可能是她們行業內的密語。我跟她講,從地圖上看走長泰要比走同安近一些,建議她走長泰。她說問過朋友了,長泰的路不好走。也許她意識到了我能聽懂一些她的土語,她在跟朋友通話時換了一種我完全聽不懂的方言,這多少讓我有一絲地不快,同時我也佩服她小小年紀竟有著如此多的本領和練達。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高臺階上的校門

沿319國道向東北方向行駛,行駛60餘公里到達同安市。在市中心左轉,駛入206省道,車開地很慢,司機說這條路上查速很嚴,前一段她認識的一個司機跑過一趟安溪,回來一查有3張超速單,賠本了。從同安駛出不久就進入了山區,前行100餘公里後進入安溪縣城。在縣城左轉向西北方向再行駛30餘公里,這30多公里的路,全是山區,路兩邊的村莊房頂上都拴著巨大的紅燈籠,估計燈籠裡面充的都是氫氣,使得燈籠懸浮在空中,下面掛著大紅幅,燈籠的個兒很大,直徑在1米以上,成千上萬的紅燈籠高低錯落,場面很是壯觀。我判斷這應當是政府的形象工程,然細看紅幅上的字跡,竟然看到了“出入平安”、“壽比南山”等字樣,這似乎不應當是官方用語,這反而讓我更加猜不出這麼多家如此整齊劃一地掛紅燈籠的原因。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學校大門

進入湖頭鎮,向路邊的老者請問湖二村和湖四村的走法,他告訴我這兩個村已併入了鎮內。再向他請問李光地的故居,他告訴我故居現在俊民中學校園內。12點半來到校園門口,門前的高臺階堪比衙門,校門大開著,先到收發室想去解釋自己入校的理由,裡面空無一人,校園裡靜悄悄地,可能正趕上午休的時間。既然如此,我也就徑直地走入校園內自由地去尋找。在校操場上遇到了一位女生,我問她榕蔭書屋在學校的哪個地方,她說李光地的故居不在校園裡,不過校內有個賢良祠倒是跟李光地有關,我請她帶路,在學校後院內找到了一片古建築。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碑亭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彩繪的碑額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牆上嵌的刻石

在教學樓的後方有一片空地,空地的中央有兩畝地大小的水塘,水塘的對岸有一廛仿古建築。她先帶我來到一個碑亭,亭的正中漢白玉製的石碑,字型被塗成了紅色,而碑額上的雙龍戲珠圖則進行了彩繪,碑額的正中寫著“諭祭文”三字篆書,落款兒是“雍正十一年”,皇帝祭奠李光地的碑文,碑文的後牆上還嵌著三塊石刻,內容是李光地所寫的詩文。碑亭的左方是另一組建築,門口豎著“福建省第三批文保單位保護牌”,名稱為“湖頭賢良祠”。女學生用手機打給她的班長,說班長拿著這個祠堂的鑰匙,而班長告訴她祠堂沒鎖門。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祠堂保護牌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祠堂內景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李光地被畫成了這個模樣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李光地的畫像和雕像

她帶我推門進入,院內的第一進房正中佛龕上端坐著李光地的雕像,雕像的背後為李光地的畫像,兩側的對聯寫著:“太平有象佔霖雨,庶事唯康敕股肱”,高度概括了李光地當年的地位和重要性。兩側的牆上則用現代手法繪畫出一組“清代明臣李光地”的生平片段。塑像前的數個玻璃櫃內陳列著李光地手跡的影印件及其相關的研究著作,其中有部線裝書已被蟲蛀的很是破爛。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這些線裝書破爛的程度有些慘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李光地雕像

繼續前行,進入第二進院落。正房為二層樓,第一層為敞廳,僅在屋中靠牆的位置有個鐵支架,有點像舞蹈者所用的壓腳架。女學生告訴我,這的確是個練舞場,是學生會組織大家在此學舞蹈,而她自己在此學街舞,因為學舞的緣故,所以她常到這個祠堂來。知道了這裡是李光地講學的地方。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祠堂遠景

從祠堂出來,我問她李光地的故居在哪裡,她向我講解了一番路徑,她自己也覺得說不清楚,於是就主動提出帶我前去。出校門後我請她上車,她說走路更方便。於是跟著她前行。在路上她問我北京的情形,她說自己上高二了,沒有出過遠門,我勸她出門去開開眼界,她說放假期間都要去打工給家裡掙錢,沒可能出去玩兒。在前行的路上偶然遇到了她的四位同學,其中有一位正是她的班長,班長告訴我李光地的故居在本地有三處,可以帶我去看。於是這五位同學在前面走,我跟在後面慢慢的前行。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第一處故居大門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昌祐堂大門

李光地故居第一處在新衙下巷,其實就在進村前的路邊,只是當時沒有注意到,這個院落門楣上就掛著“李光地故居”的橫匾。沿著小巷前行20餘米,轉到了房屋的後面,前面是很大的一個廣場,門楣上寫著“昌祐堂”三個字,門的兩側貼著許多的對聯,在側牆上還立著一塊告示牌,是一個宣告:

宣告

李光地系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學名臣,近日發現有茶企業搶注先祖(李光地)的名字,肖像,註冊成商標,從事茶業生產加工,銷售,造成不良影響。在此,李光地茗茶或基地均屬偽造、歪曲、低劣的搶注商標產品,誤導消費者,請廣大消費者注意,嚴防受騙。

宣告人:李光地全體後裔敬啟

安溪的茶,尤其是鐵觀音在國內最為有名,看來已經有人想更上一層樓,在出名的基礎上再沾上李光地的聲譽。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昌祐堂院景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昌祐堂正堂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昌祐堂外景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昌祐堂側邊的甬道

院門虛掩著,推門進入,正廳中掛著一些匾額,側牆上有李光地畫像的複製品,可惜圖案模糊不清。餘外還有多個李光地後人的畫像,另一側牆上有紅底黃字的捐資芳名錄,墨筆填寫的捐資人人名和金額,已經書寫了一半。我注意到捐款人的姓名全部姓李,看來均為其家族後人。後幾進院落鎖著門,不知裡面的情形。原路退出,正門的門牌號寫著“新衙下巷5號”。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門口的石獅子製作的有些寫意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第二處李光地故居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這個匾額有些年頭

李光地故居的第二處在湖四村大夫弟巷1號,此巷很窄,不能進車,巷子兩側無門。走到巷子的盡頭左轉,第一個大門上懸的牌匾寫著“都督第”,旁邊放著的文保牌則寫著“世家大厝”。從側門進入,裡面是一個較大的院落,正房內正中是佛龕,兩側放著長條椅,餘外空無一物,在佛龕的正上面掛著的牌匾寫著“誠直洞徹”。拍照期間,院中的居民問我有何事,學生們告訴他我在尋訪李光地故居,其中一位老人說:“這處故居其實是李光地大伯的宅第。”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此處故居門前的鞭炮屑不知為誰而鳴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昌和堂大門

李光地故居的第三處位於湖三村舊衙7號,此處門前的廣場最大,至少有四、五畝地,在中間還有一條水渠,廣場上到處是放炮後的痕跡。此處門楣上寫著“昌和堂”,旁邊的文保牌寫著“舊衙大厝”,這讓我想起了自己所查資料上所說的舊衙與新衙之別。班長介紹說,這裡原是李光地辦公的衙門。我對他的這個說法有點懷疑:李光地不是在北京辦公嗎?然轉念思之,覺得這位同學說的也有點道理,當年李光地有一度辭職回鄉,說不定就在這裡繼續辦公呢。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昌和堂內景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乒乓球案當成了會議桌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進入這處舊居,我看到正廳的正前方掛著四扇屏的書法,下面沒有佛龕,前面擺著一個標準的乒乓球案子,案子的四周側擺著條凳,很奇怪的一種擺設方式。第二進院落格局基本相似,然正中卻是李光地的畫像,畫像前有李光地的靈位牌,在神龕的背面則是李光地長子的靈牌。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此處供奉著李光地的牌位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李光地牌位前那三尊迷你的佛像不知有何說道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在街角看到的指示牌

(覓理記)李光地:理即性(下)

就是這位老先生差點背過氣去

走進第四進院落,一位老人正在院中進餐,我上前想向他打聽李光地的故事以及他是否是李家後人,老人可能沒有注意到有生人進院,無意間看到我向他走去,他張口想說話,還沒發出音來就劇烈地咳嗽起來,把口中的食物全都噴到了地上,雙手拄著方桌,大口地喘著氣,眼神又開始發直,這等陣勢我在尋訪中還是第一次遇到,嚇得我連連說:“不問了不問了”,馬上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