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作者:由 古曲古風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8-13

李光地哪裡人

康熙帝:“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

雍正帝:“一代之完人。”

全祖望:“其初年則賣友,中年則奪情,暮年則居然以外婦之子來歸。”(《鮚琦亭集》)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光地之學,源於朱子,而能心知其意,得所變通,故不拘墟於門戶之見。其詁經兼取漢唐之說,其講學亦酌採陸王之義,而於其是非得失,毫釐千里之介,則辨之甚明,往往一語而決疑似。”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李光地畫像

李光地,清康熙年間的大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作為一個漢臣,能名列宰輔之位,被康熙稱之為知己

“惟朕知卿最悉,亦惟卿知朕最深”

,雍正曾高度評價他

“一代之完人”。

李光地到底何德何能,讓康熙皇帝如此重和依賴呢?

獻計平三藩、助力收臺灣,崇尚務實、盡心盡責

李光地出生於福建安溪的一個富貴人家,自幼勤奮好學,五歲就開始讀書學習,熟讀儒家之學,並宋朝明朝時期的理學有相當的研究。十三歲時,全家造山賊劫持,後被叔叔李日煌代鄉勇解救,之後更加努力讀書,中進士後,被封為翰林院編修。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康熙王朝》李光地劇照

康熙十年(1671年),李光地請假回鄉探親,時值吳三桂起兵叛亂,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起兵響應,割據臺灣的鄭成功後人鄭經也乘機攻入福建,二人大肆搜尋籠絡能人異士,李光地和同年進士、同官編修的陳夢雷都被耿精忠裹挾在麾下,後李光地以“父親生病”為由離開耿精忠,二人曾兩次秘密約見共同商議如何擊敗耿精忠,後決定,由陳夢雷

“離散逆黨,探聽訊息”;“藉光地在外,從山路通訊軍前”,

也就是由陳夢雷在耿精忠哪裡獲得情報,然後由李光地秘密送往京城。根據李光地送來的情報,耿精忠很快被清軍打敗投降,因此李光地被授予侍讀學士,而陳夢雷卻因“附逆”罪打入死牢,經李光地多次向康熙說明情況,才被改判流放奉天。不久,李光地又與叔叔李日煌及兩個堂弟一起招募鄉勇,一舉擊敗鄭經的部下劉國軒部,康熙大加讚賞,轉授李光地為翰林學士,後至永州總兵。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康熙王朝》李光地劇照

康熙十九(1680年)年,為父守制已滿的李光地返回京城,康熙諭示其不必候缺,即任內閣學士。每每廷議政事時,李光地從不隨波逐流,反而很有主見,他為康熙收復臺灣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康熙舉薦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攻打臺灣。當時康熙曾就如何進兵臺灣諮詢大臣們的意見,朝中大臣皆因八旗不擅水站,持反對態度,唯獨李光地因

“舉內大臣施琅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施琅後來率領清軍成功收復了臺灣,李光地也隨之被康熙嘉賞,康熙事後說道

“臺灣之役,眾人皆以為不可,獨光地以為可取”。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李光地故居匾額

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李光地任直隸巡撫期間,由於政績卓著,多次受到康熙的褒揚,

“身勞而心安則為之,利少而義多則為之”,

康熙稱其為

“居官優善”、“清廉”

。他對民政、刑獄、社會生產等各項事業,無不綜攬,崇尚務實,以國計民生為重,盡心盡職,彭紹升評價他:

“公在官以清勤自勵,恤民之隱,尤盡心於農田水利”。

此外,李光地曾授康熙旨意,負責永定河工程疏浚工程,在他的治理下,原定一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因此特地頒賜詩、字,並御書“夙志澄清”匾額,將其提拔為吏部尚書。在吏部尚書任上,李光地對兵制、官俸、蠲免錢糧等方面屢有建言。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李光地故居匾額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吏部接到康熙諭旨:

“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著升為文淵閣大學士。”

這樣,年過花甲的李光地正式登上了相位。

謹言慎行、善解人意,屢為康熙排憂解難

然而,步步高昇雖讓李光地非常開心,但同時也讓他在官場上更加細微謹慎。為了不招致禍端,他總是謹言慎行,朝中大事只在皇宮內與其他大臣商議,私下裡總是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話,以免授人以柄,遭人算計。憑藉著出色的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李光地的政治地位不斷得到鞏固,也越來越受到康熙的寵信。康熙晚年時,對李光地更加依賴和器重,而李光地也總能夠給康熙排憂解難。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康熙王朝》康熙與李光地劇照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被廢,次年復立太子時,佟國維、馬奇、阿靈阿、揆敘等內大臣都籠絡百官舉薦皇八子胤禩,這讓康熙十分惱火,命令群臣考慮仔細再奏,並對李光地說:“那天我把你召入宮中,你曾對立太子這件事發表過看法,現在怎麼一言不發了呢?”

李光地馬上就明白了康熙的意圖,於是說:“此前皇上問我用什麼辦法才能夠把廢太子的病治好,我回答說,慢慢地調養,天下百姓便有福了。我從來也沒有把這件告訴給其他大臣。”李光地的話是在暗示其他大臣,康熙想要復立太子允礽,並勸他們不要阻攔。大臣們聽到李光地的話後,再也沒人敢違背康熙的旨意了。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康熙王朝》李光地劇照

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後,年弱多病的李光地數次上疏請求歸養。而晚年的康熙因九子奪嫡、立儲不當之事心中煩悶,而且多病,對李光地這位陪伴已久的老臣很是眷戀。他慰留李光地道:

“見到卿的奏摺,朕心中慘然。回想當年一班舊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這樣的,不過只有一二人還在朝中,現今朕也老了,實在不忍再多說什麼。”

在得知李光地生病後,特令太醫前去醫治,並御賜補品無數,經常差人前往李光地住所叮囑李光地飲食忌口、休息要充分等等,皇帝對大臣關心到這個程度也確實是實屬罕見。

深通理學,著書立說,常與康熙探討義理

李光地不僅在政治上為康熙提供不少謀略,他在學術上也深受康熙帝的倚重。他經常被康熙帝召入便殿研討義理。康熙帝所御定的書籍多指派他來參定,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五月,李光地受命主持纂修《朱子全書》,此外《周易折中》、《性理精義》等均為李光地校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康熙帝又採納他的建議,將朱熹從祀孔廟的地位

“升於大成殿十哲之次,以昭表彰至意”。

康熙為什麼寵信漢臣李光地?並且視李光地為知己?

清代名臣李光地和《榕村雅集圖》

李光地一生也為後世留下不少著作,《刷易通論》、《周易觀彖》、《周易觀彖大旨》、《象數拾遺》等。李光地治易的特點帶有極大的綜合性和實用性,以易學為綱,三注《範》,詳註《參同契》。他對《洪範》、《參同契》、《中庸》三部書著力最多。他的著述盡力使易學服務於康熙朝的政治需要。“以易學致用、以性理說易”是李光地易學的重要特色。

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李光地參加了千叟宴,宴會上康熙還對其賞賜有加。不久李光地因病再次上疏請求歸養,康熙極力挽留。兩年後,李光地再一次因病請求歸養並且又加了很重要一條

“母喪未葬”

。這次康熙給了李光地兩年的假,可離京不到一年就被康熙下旨召了回來。次年,李光地因疝疾速發而終。康熙十分悲痛,傷心欲絕,特派皇五子恆親王胤祺前去弔唁,同時派工部尚書徐元夢護送其棺木歸鄉。四年後,雍正即位,追封李光地太子太傅,並其中撰寫祭文。

李光地的一生是比較幸運的,其文武方面都頗有建樹,和康熙朝其他大臣相比算幸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