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從“管寧割席”典故去說說小孩專注度習慣的養成

作者:由 宋朝多情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2-28

管寧割席告訴我們什麼

從“管寧割席”典故去說說小孩專注度習慣的養成

從“管寧割席”典故去說說小孩專注度習慣的養成

前些天去開小學生的家長會,班主任吳老師提到一個班級學生專注度不夠的問題。她告訴家長,只要班級外面走廊上有任何響動或者有人經過,班級大部分孩子的眼光齊刷刷看向窗外,根本不管是不是在上課。其他任課老師也都提到了班級孩子專注度不夠的問題。

聽完老師的情況反映,我腦海中突然就冒出了一個“管寧割席”的典故。回家後,我就想著要找個時間寫成一個短文,藉機來與小學生“座談”下專注度習慣養成的問題。

從“管寧割席”典故去說說小孩專注度習慣的養成

“管寧割席”典出《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與華歆,俱為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喜,竊見管神色,乃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華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主要的意思就是華歆做事心神不一不夠專注,管寧割席與之斷交。當然後來也用來形容與朋友斷交。

這個典故其實就提出了一個專注度的問題。在現代的教育理念當中,是非常重視專注度培養教育的,可以說是貫穿在從幼兒教育到小學教育再到中學教育整個過程中。甚至在人們日常的工作中,專注度也是一個考核衡量的標尺。

小學生在幼兒園時,接受的是蒙特梭利教育法。由於小學生的媽媽就在幼兒園工作,我跟老師們比較熟悉,經常聽他們說起小孩專注度習慣培養的重要性,並舉例各種培養專注度教育的模式,也經常聽到老師們一遍遍地囑咐家長們要關注小孩專注度的問題。

從“管寧割席”典故去說說小孩專注度習慣的養成

當時我的心裡覺得老師們有點小題大做了,畢竟才幼兒園嘛。直到小學生上小學到現在四年級,我才覺得幼兒園老師的教育理念非常正確且超前的。大多數學生學習上出現問題幾乎與專注度習慣密不可分。但凡那些成績優秀、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學習習慣好,專注度高,筆記整潔清晰,作業整潔正確率高!反之也成立。

我自身對此就有深刻的感受,也對“管寧割席”這個典故記憶尤深。那是因為發生在我身上意見與“管寧割席”典故有關的事情,讓我難以忘記。

從“管寧割席”典故去說說小孩專注度習慣的養成

我上高三時,曾經帶了幾位同學到家裡玩。我父親在與我的同學們交談時不經意有說起“管寧割席”的典故,鼓勵我們要認真學習,高考考出好成績。我沒當一回事。不久之後的一個下午,我們都在教室自習,突然室外“噼裡啪啦”下起了冰雹。同學們嘩的一下,紛紛扔下書本跑出教室去撿冰雹玩。我也扔下書本準備跑出去,經過黃光英同學座位時,他突然對我說了一句:“管寧割席。你父親說的。”我一愣,想起了父親跟我們聊天時的情景,臉一紅,趕緊回到座位上,拿起課本專心複習起來。

從此以後,我就用“管寧割席”的典故來勉勵自己,保持專注度,最終順利考上了大學。

這就是我與“管寧割席”典故的故事。

其實,專注度的問題,大部分與小學生們“鬥智鬥勇”了幾年的家長們,都知道了其重要性。我也是幾乎天天跟小學生叨叨:做作業要專心,書桌上不要放零食和玩具分心;看書要專心;複習要專心;上課要專心聽講,認真仔細做好筆記;玩玩具時也要專心,不要一心多用……說來說去就是要專心,就是專注度的問題。

當然,我也明白專注度的養成沒有那麼容易,否則沒有那麼多孩子到現在了還是難以專心,也不會有成績差的孩子了。我們大人都不能做到做任何事情都全神貫注,只是我們的自制力稍強點罷了。但難歸難,對小孩專注度的培養一刻都不能放鬆。不論期望自己小孩成為英雄還是為英雄鼓掌的人,總是希望能夠成才!而成才就必須養成高專注度的習慣。

從“管寧割席”典故去說說小孩專注度習慣的養成

在我看來,家校雙管齊下,針對專注度問題做個專門教育專項很有必要。首先就是家長隨時關注小孩的學習狀態,及時提醒他們在學習中出現的不良習慣。當然最好在小孩眼前,我們做事時一定要專注,不能三心二意,只有這樣才能以身說法,事半功倍。再者,在學校,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們的專注度,適當給予相應的獎懲,讓學生們充分意識到專注度之於學習的重要性。甚至老師可以組織相關專注度培養的主題班會課,讓每個孩子都回家充分準備發言材料,從中理解專注度的重要性。還有就是在學校和家裡,有機會時多給孩子們講講“管寧割席”之類的故事,讓學生們能感同身受,真正重視並有意養成專注的好習慣。

都說認真做事的人最可愛!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的人,必定是專注度高的人,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在自己的領域裡也一定能取得矚目的成就。

小學生們,從此刻起,專心起來吧!我用“管寧割席”的典故與大家共勉!

從“管寧割席”典故去說說小孩專注度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