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作者:由 講史論教D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1-20

漕運司什麼意思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為解決北方糧食不足問題,清代每年需將中南各省所產之米透過大運河北運京師,謂之漕運。此為東南大計之一,利大弊也大。然漕運之利上不歸國家,下不屬百姓,而盡歸於中飽。上自無厭的貪官汙吏,中經無數關卡,下到世襲的船戶,均從中獲利。結果造成漕糧成本不斷提高,官民交圍。雖早有人提出海運之議,但既得利益階層以風濤黴變相阻,以致不得施行。道光五年,運河梗阻,漕運不暢,道光帝不得不詔議海運,江蘇巡撫陶澍力排眾議,試辦海運,結果自吳淞至直沽,水程4000餘里,旬月而至,無一漂損,而且米色晶瑩,超過漕運,成本更少於漕運過半,人始和海運南漕利國利民。但在道光朝,海運並未完全取代漕運,後來隨著黃河的不斷泛濫,運河水系的進一步被破壞,海運才徹底取代了運河運輸。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清代雖又開拓了長江中上游、珠江水系以及黑龍江、松花江的內河航運,但南北貿易,京師漕糧仍以運河運輸為主。道光年間,運河年久失修,河道日淺,有些地段竟成“死河”,嚴重阻礙了南北貿易往來。治理運河已成當務之急。這是運河洪澤湖口地段圖。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麟慶(1791—1846年)完顏氏,學伯余,號見亭,滿洲鑲黃旗人,嘉慶十四年(1809年)進士。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河道總督,歷10餘年之久,時人稱之為河帥。當時,黃河、淮河、運河等氾濫不止,麟慶因循前人之法進行治理,雖無大績,亦無大錯。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麟慶任河道總督期間,十分注重河務,根據自己多年治河經歷寫成了《河工器具圖說》一書。該書圖文並茂,將治河器具真實生動地展示在人們面前,此外,麟慶還撰有《黃運河口古今圖說》。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慄毓美(?一1840年)字樸園,山西渾源人。嘉慶年間以拔貢考授知縣。道光十五年(1835年), 擢河東河道總督。慄毓美任縣令時,即留心河務,常親赴堤壩,探尋根治河患之法,頗有心得,為日後治河積果了經驗。慄毓美任何東河道總督凡五年,“河不為河”,政績斐然。死後,當地百姓立廟以祭,奉若神明。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全書共38卷及卷首總目錄1卷。輯錄了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二月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六月間,官方治河題奏,上諭等860條件,包括歷年以來內外臣工題奏的河湖汛情水勢、調撥銀兩,奏修堤壩、疏通河道、保舉防訊人員、採辦物料,估辦各項工程銀兩及清帝有關謝旨等內容。乾隆年間撰有《南河成案》書, 嘉慶道光年間先後編成《南河成案續編》。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英和(1771—1840年),索綽絡氏,字定圃,號煦齋,滿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進士。歷任工部尚書,熱河都統,軍機大臣等職。道光五年(1825年), 洪澤湖決口,阻礙運道。道光帝匯聚眾臣籌議海運,眾臣拘泥成例,百般阻撓。獨英和力倡之,所奏甚為詳備。不久,江蘇巡撫陶澍率先試行海運,證明海運比河運更快捷,運費更低廉。道光帝異常興奮,特賜英和紫韁,以為獎賞。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清朝廢了漕運,京師的糧食是怎樣供給的,海運怎樣發展起來的?

為使海運有法可依,道光六年(1826年)制定《海運章程》,就海運的各項事宜作了詳盡的規定。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先進輪船的出現,海運如虎添翼,道光二十七年在《海運章程》的基礎上,制定《戶部海運新案》,使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