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古代皇帝偏愛長安和洛陽,頻被選做都城,但為何在明朝卻失寵了?

作者:由 照理讀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1-26

明朝為什麼不定都長安

古代皇帝偏愛長安和洛陽,頻被選做都城,但為何在明朝卻失寵了?

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說起中國最出名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自然還應當有各朝歷代的都城,西安和洛陽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

從西周開始,大大小小一共有十幾個朝代分別在此兩城定都,大一些的有周朝、漢朝、隋壁常朝、唐朝等;小一些的就更多了,比如西晉、前秦、後秦、西魏、北魏等等。因此,在古代華環立,西安和洛陽被並稱為“兩報傳腿京”。

古代選擇首都的標準一方面需要結合地理位置、山川形勢等自然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慮經濟、文化、政治等社會因素。選出來的都城一定要能體現皇帝對全國君臨天下的地位,能夠保障朝代後世千年而不斷,四通八達,易守難攻,以保障統治穩定。

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堪稱古代第一城。地理位置上,它位於西北,倚靠黃河的最重要支流——渭水,而這一點也成就了它古代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

古代皇帝偏愛長安和洛陽,頻被選做都城,但為何在明朝卻失寵了?

在以農業為主的古代,作物種植生產水平就成了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因素。西安靠近渭水,農業灌溉水源充足,同時對農作物而言,西北地區又光熱條件好,這也就給了西安成為國都的基礎條件。

這農業一發展了,人就多了,人一多了也就有了商品經濟,這下長安發展起來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除去這些,長安在關中,東靠歷代軍家必爭之地崤山和函谷關,南有武關,西對散關,北倚蕭關,可以說是坐落在天然堡壘中的城市。這樣一來,一旦天下大亂,長安,進,而易於攻;退,而易於守。

尤其是在漢唐這樣的朝代,面對匈奴、突厥等北方強大草原民族的外患,國都的選址就極為重要。古代交通不便,一旦發生邊患,兵馬難以直接趕赴前線,就可能造成國家的主權損失。

古代皇帝偏愛長安和洛陽,頻被選做都城,但為何在明朝卻失寵了?

長安靠近西北,向西方便貫通西域,也可以直抵北方,向東,則可以居高臨下,出兵禍亂之處。因此,長安的地理位置,在軍事方面來說是獨一無二。

國都的穩定可以保障王朝的發展;而王朝的發展反過來也可以促進國都的繁榮。唐朝時,西安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發達程度一時驚動天下。

說完了長安,咱們再來看看洛陽。

古代皇帝偏愛長安和洛陽,頻被選做都城,但為何在明朝卻失寵了?

洛陽在經濟方面和長安還是比較相似的,但它還有一個極為突出的優勢條件,那就是它的交通。

洛陽本就位於平原地帶,水路,陸路交通都很發達,隋朝之後,還成為了京杭大運河的中心節點,隨著交通的逐步完善發展,洛陽一度成為了全國的糧食集散中心。而且,中國的西北邊患逐漸被平息,因此洛陽的地位也就隨之有所上升。

王朝的首都,穩定時是全國的中心,混亂時也必然首先受到衝擊。

封建時代中期,隨著統一王朝的覆滅,長期的分裂使得長安和洛陽淪為了禍亂的爆發之地,昔日的優勢條件是徹底失去了。

再加上後來中國的邊患由西北轉向了東部地區,這統治者也就結合各方考慮,將眼光放到了條件同樣優良而更靠東部的北京。自明朝定都北京起,長安和洛陽的地位是一去不復返了。

古代皇帝偏愛長安和洛陽,頻被選做都城,但為何在明朝卻失寵了?

回頭來看,歷朝歷代定都的條件極具相似性。經過時間的一番洗禮,長安和洛陽兩城的歷史地位已經不再,但中華數千年的文明史,僅透過這兩城便可窺知八九。

原作者:李鵬

古代皇帝偏愛長安和洛陽,頻被選做都城,但為何在明朝卻失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