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作者:由 青眸巷子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2-03

厙狄幹怎麼讀

南梁,深夜,燭光下樑武帝蕭衍和陳慶之在棋局殺得如火如荼,蕭衍漫不經心地開口:北魏,你去打一打吧。陳慶之也輕描淡寫地回答:好,我試試看。

蕭衍懷著試試就好,不必認真的心情,讓陳慶之去碰碰運氣,臨行前拍了拍陳慶之的肩膀:你就看著辦吧!然後就回寺廟去誦經了,就這樣陳慶之披上白袍,帶著七千人信心滿滿的出發了,這一走,竟意外的打出來“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的名號。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陳慶之帶著七千人來到睢陽城,面對高於自己十倍的敵軍,陳慶之只說了一個字“幹”,三通鼓過,睢陽城兵敗城破,七千打七萬,陳慶之勝!

下一個目標滎陽城,不僅有七萬守軍,還有二十餘萬的北魏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進退兩難,陳慶之依然一個字“打”,僅擊鼓一次,滎陽城破,這就是著名的“一鼓登城”。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滎陽一戰,陳慶之威名遠播,北魏皇帝倉皇逃走,陳慶之從睢陽打到洛陽,僅用了半年時間,對敵之戰四十七場,攻佔三十二座城池,陳慶之的白袍軍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帶七千人孤軍深入一路高歌的陳慶之,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蹟,可最後卻全軍覆沒孤身逃回了梁國,餘生鬱鬱而終,創造了耀眼戰績的陳慶之最後為何會一敗塗地呢,這究竟是天意還是人禍?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這個問題在《軍事裡的中國史》中找到了答案,

戰爭與軍事乃歷史之常事,但遺憾的是浩如煙海的史料與記載中,對於軍事與戰爭的描寫,大多侷限於講述個人英雄事蹟,缺乏理性與客觀的分析與還原。

創立於2014年的冷兵器研究所,依託具體歷史記載,透過實證,以考證、復原等形式去偽存真,從君臣、名將、戰場、江湖、制度等諸多方面,解讀中國歷史軍事戰爭事件。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為何後來一蹶不振

戰爭的勝負和軍事歷史的走向,絕不是一條錦囊妙計就可以左右的,它是裝備、訓練、戰略、戰術、後勤以及經濟的綜合體驗。

陳慶之北伐的時機恰好是爾朱榮製造河陰事變北魏內亂之後,各地民變,六鎮餘部起義,北魏千瘡百孔,主力也不在洛陽,陳慶之一路勢如破竹,卻最終敗北,全軍覆滅。

· 孤軍深入,缺少後援

南梁政權本意是護送魏王元景回北,並未料到陳慶之會一路高歌,進攻進攻再進攻,後勤補給沒有跟上,陳慶之地救食於敵,以戰養戰不是長久之計,孤軍深入的陳慶之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但在無後援無根基的情況下,多大的勝利果實都是井中月水中花,最後都會消散。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 國立所限,後援有心無力

南朝受土地制度所限,南遷大族和當地大族瓜分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這些士族有自己的莊園和私人武器裝備,積累了相當的財富,比如宋文帝北伐還要向大戶甚至和尚尼姑借錢。

· 軍隊體制自保有餘,進攻不足

南朝軍隊依靠軍屯供養,但土地兼併嚴重,士兵無力承擔家庭破產,到了蕭粱時期,逃軍甚多,軍隊戰鬥力下降,加上世家大族私兵佔比不少,一致對外自保可以,遠征對敵就因為怕吃虧而不願派兵了。

諸多方面的客觀原因,再加上元景對功高蓋主的陳慶之忌憚猜疑,臨陣倒戈投降,陳慶之寡不敵眾,最終率領殘軍倉皇而走,又遇見一場暴雨,陳慶之成了光桿司令,喬裝打扮回到南梁,結束了他傳奇的征戰。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李廣難封,所謂天意其實是騎兵戰術革命

漢武帝時期的著名將領,衛青、霍去病平步青雲,封侯拜相,卻唯獨李廣徵戰一生難封侯,後代也多命運坎坷,世人都為李廣嘆息,天意如此,卻不知這其實是一場被世人忽視的騎兵技術革命。

漢騎兵傳承於秦騎兵,以騎射為主,主要戰法“薄”和“翼”,貼近射擊,李廣是當時騎兵將領的巔峰代表。“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將李廣的個人魅力以及爆表的武力值表現得淋漓盡致。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李廣帶兵個人魅力代替軍紀,使得部隊紀律並不嚴明,在極度依賴士兵單兵素質的傳統輕騎兵作戰模式中,打防禦戰優勢顯著,主動進攻就後勁不足。

漢武帝啟用衛青、霍去病等年輕將領,改革騎兵戰術,使用近戰衝擊代替傳統騎射,紀律嚴明,提高冶金技術,配備優良鐵甲和武器,

不拘泥於傳統的衛青、霍去病自然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而一生征戰的李廣則被歷史潮流遠遠拋開了,只留一聲嘆息。

陳芝豹原型白袍陳慶之所向披靡為何敗北?李廣難封真是天意嗎?

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戰爭史與軍事史一直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為原始史料的缺乏,對某個影響歷史程序的重要軍事事件只“知其然”,而無法“知其所以然”。

冷兵器研究所出版的《軍事裡的中國史》從君臣篇、名將篇、烽火篇、江湖篇、制度篇等十大章節,重解讀軍事戰爭事件背後的核心和邏輯,瞭解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史,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