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作者:由 藍貝的第三空間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5-04

春秋幾何紋矛

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鑄造範圍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等,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而我們中國的青銅器以商周時期的最為精美,在世界亦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

青銅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它作為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而流傳於世。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

故,昨天中午去上博,我在青銅器展館呆了三個多小時,彷彿是跟這些幾千年前的東西做著某種神秘的交流。與看書畫展不同,我對這些器皿的作者一無所知,事實上歷史學家也一無所知,後世的人類所知道的也只是大概推斷它所處的時代。當個人的特色已被時代的特色所遮蔽時,後人看它們,是看一個時代的特色,一種文明的特色。

懷著一種好奇和驚歎,我在這些器皿間遊走著,就像《三體》裡丁宜一行首次觀看“水滴”時的那種體驗,對我這個小白來說,我宛如在看另一個物種的文明。

《封神榜》裡說,殷紂王是暴君,周武王替天行道,伐紂代之,但從這些青銅器來看,卻還是殷商的精緻。殘暴的朝代,審美卻是極好的。不由得令人思考暴政與工藝、審美是否有關係?希特勒時代的法西斯審美實際也比社會主義的秧歌審美要好很多的。

話說回來,周朝的青銅器也有它的特色。尤其西周這樣一個講究制度排場的時代,從這些器皿看,史稱周公制禮作樂不完全是空談。況且,宗法社會的建立,確立等級制度排場也有其必要,所以周代的器皿脫離了殷商人崇尚巫蠱的痕跡,更多了些人的精神。那麼多諸侯國需要分封,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王侯的簋啊、鑑啊什麼的。

好了,話不多說,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鄙人的觀展筆記吧。如果你看了有興趣,不妨也去實地考察一番為宜。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西漢 女跽坐傭

從這個坐俑的手勢來看,她手裡應該是握著什麼東西的。我猜不出,但這種坐姿卻令我想起一句話“中華無跪禮。”

所謂跪,其實是跽坐,如這位女俑,坐著,上身伏一下為行禮,來客身份高,就伏得深,頭部可碰到席面。

看日本五六十年代的電影,像小林正樹的《怪談》、新藤兼人的《鬼婆》《黑貓》、黑澤明的《亂》《影舞者》、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武藏野夫人》《袛園歌女》、小津安二郎的《晚春》甚至後期山田洋次的《最後的清兵衛》《武士的一分》等等,這種在榻榻米上的坐禮比比皆是,看著自有一派唐宋風情,很舒服。

下跪是到了明朝時才有的事。好像是明朝流行了桌椅,不再席地而坐,但也只是祭孔時才跪。

至於後來怎麼演變成清宮戲裡那種,見了皇帝或者官員,說跪就跪,我沒有考證過。但不管怎麼說,跪,從來不是漢人的發明就是了。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虎背牛飾件 鎏金斗獸飾件 牛首飾 (西漢)

牛年,看幾件牛飾件。工藝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性格和氣魄,從這些牛飾件看,那時的人並不崇尚孺子牛似的溫順,而是希望有鬥牛似的勇猛。所以,漢家天下里出的來張博望、班超這樣的大外交家,也出的來李廣、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名將,甚至可以將後來把羅馬帝國滅掉的匈奴驅逐出華夏。可惜,自宋以降,漢唐雄風不再,鬥牛變成了孺子牛,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虎紋鍾 戰國

這是一件巴族青銅器。巴族生活在今天四川盆地東部,西周以後建立巴國。戰國時青銅器多有發現,以兵器、工具為主,器物上有猛虎、鷙鳥、手心形等紋飾符號。以虎紋最常見。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手心紋劍 戰國

據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西周時,中國有700多個小諸侯國家,都臣服於西周天子。但到了戰國時期,就不斷吞併到7個了。到了秦,則變為一個。春秋時,打仗還尊崇貴族似的禮儀,事先約好,一字排開,頗有騎士風度,並沒有後來的心計,比如偷襲,而到戰國時,禮儀盡失,戰爭成了極其殘酷的獸行。今天奉行的“兵者,詭道也”,從戰國時才存在。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變形獸面紋鉦 春秋 -樂器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變形獸面紋鉦-春秋 -樂器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春秋晚期 郘黛鍾 —樂器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龍紋鎛 春秋中期

所謂禮樂治國。歷來開新朝,總要重新制禮作樂。直到民國的革命,如溥侗這種熟悉古代制樂、禮儀之行家也不再被重視,古樂遂湮滅了。禮崩樂壞,變成實實在在的了。相傳文王做樂,看春秋時這鉦,或仍可遙想先王正樂的大氣,與天地相通。今天的國歌,則遠沒有那麼莊嚴。以至於大行其道的噪音,則更不知樂為何物了。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春秋晚期 透雕蟠龍鼓座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想象2600 年前的鼓手們,在這樣的骨架上擂鼓,那是何等的莊嚴。祭天時,天子和士大夫們,都是這樣的立於天地之間,有如立在神前。戰場上,聽到這上面傳出的鼓聲,則是殺人如切菜,有如生命的大飛揚,比今天的飛彈、槍炮,甚至未來的中子彈、反物質湮滅的瞬間摧毀,則更有一種藝術感。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菱形 矛 矛(木戶夾 )獸面紋 矛 -春秋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吳王光劍

還記得白樺的《吳王金戈越王劍》嗎?人藝藍天野、濮存昕都演過。這就是那時候的兵器。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戈 (春秋晚期 戰國早期)

有了青銅器,則兵器越來越精良,殺傷力也越來越大。所以中國由西周時的700多個小國,到戰國時只剩七雄。核武的時代,《哥本哈根》裡探討,科學與道德的關係,令人沉思;今時今日,演算法等高科技控制人類的時代,又在提醒我們,人類文明的出路在哪裡。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鑲嵌幾何紋敦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鑲嵌雲紋敦

戰國晚期的飯食器。令人感慨,華夏文物,是一缽一盂,一器一皿,皆有靜思,皆不失其莊嚴。看這樣的器物,你很難相信在2400年前的人擁有的是何等樣的文明。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史屍蓲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禾簋 (戰國早期)

今日科技鼎盛,可今天的器物有沒有這等大氣又不失可愛呢?能否激發起人的大志呢?我看這戰國的食器,我是能感受到那時人的大志的。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錯金銀鳥獸形盉 (戰國早期 調酒器)

張愛玲在評價朱西寧的《鐵漿》時說:“像戰國時代的血性,在我看來是我以及多數國人失去的錯過的一切”。在這有如穿越未來的飯食器前,我深深感受到了這種遺憾。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西周 恭王簋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西周 宣王簋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西周懿王 師虎簋

陶潛詩:“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從這些食器中,可以明顯感覺,西周的簋器,比東周、春秋戰國的更大氣,氣場更足。東周以來,周開始由盛轉衰,而器物總是脫不了時代影響的。雖然這些簋器上也刻有“子子孫孫永寶用”字樣,但也只是一種期冀罷了。任何造形都會湮滅,不滅的只是其中的“意”。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西周中期 仲義父Ling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仲義父 Ling-酒器

在西周時期的這種酒器身上,可以遙想古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可以遙想19世紀西方,尼采提出的酒神哲學。如果藝術與美的終極必須透過“醉”來表現,3000年前,是哪一個大師曾飲此器中酒啊?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西周及商代的鼎

四足鼎

鼎的材質為青銅,相傳是夏禹在收復九牧之金鑄造九鼎,將其放在荊山下,象徵九州,並在上面刻上魑魅魍魎的圖案,給人警示。自從有了這個傳說之後,鼎的地位就大大提升,從一般的炊具發展為祭祀用品,再到國之重器,十分受帝王的重視。尤其是從商朝到周朝,都把定都稱之為定鼎,甚至有國滅鼎遷的說法,所以,當時的帝王對鼎的爭奪也是十分激烈的。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商獸面紋青銅斝

此器敞口,束頸,菌狀形頂立柱,腹部微微向外鼓,底下有凸出部分,三個“丁”字形足,有鈑,柱頂飾渦紋,頸部有三組饕餮紋裝飾,腹部有圓渦紋和四瓣紋,並圍繞其一週。是商周時期重要的禮器。價值一千三百多萬人民幣。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夏代晚期 鑲嵌十字紋方鉞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夏代_爵

藍貝|文明的印記——游上博青銅器館小記

夏晚期 管流爵

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世襲制封建王朝,按照史書記載,其存在的時間段是從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佔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沒有了夏朝,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將缺少了重要的一環!然而,由於考古學證據的缺失,對其是否真的存在,在中西曆史學界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主要是沒有甲骨文似的文字發現。)

上博這些所謂的“夏朝青銅器” 都是二里頭遺址的發現。但怎麼能證明二里頭文化就屬於夏朝文化,一直存疑。

至於存不存在,就留給讀者自己去考證吧。希望誰考證出來,不吝賜教一下。

最後祝你,週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