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涵解:無畏真實》:不必羨慕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作者:由 聽見花開007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6-20

什麼負什麼涵

我們總在羨慕別人,羨慕身邊的朋友,有一種說走就走的勇氣;羨慕以前的同事,多才多藝還步步高昇;羨慕曾經的同學,不缺錢花且家庭幸福。回頭看看自己,似乎很多方面都不盡如人意。於是,懊惱沮喪,並很快承認自己技不如人,然後心安理得地渾渾噩噩過日子。

我們為什麼會羨慕別人?如果這是別人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朋友圈的曬圖內卷,那麼你灰心喪氣的根本原因,多半不是因為暫時比不上別人,而是你沒有破繭成蝶的勇氣,只能遙望別人的成績,羨慕不已。你忘了自己也有一對可以飛的翅膀。

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煽動蝴蝶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翩翩起舞呢?

我在《涵解:無畏真實》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

《涵解:無畏真實》:不必羨慕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書《涵解:無畏真實》

該書的作者趙涵,遭遇過校園霸凌、車禍病痛以及職場排擠等各種挫折,像極了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她也逆來順受過,彷徨無助過,但最終沒有停留在羨慕別人的不作為階段,而是認知覺醒,奮起直追,最終成長為一個全新的自己。

“房間的門並未上鎖,只不過它是向內開啟的。一個人如果總是向外推,沒有向內拉,他就會被困在這個沒有上鎖的房間內。”趙涵在書中這麼說到。的確如此,你自己才是那個最終開啟心門的人,沒有任何人能幫你解鎖。

在《涵解:無畏真實》中,趙涵以清新的筆觸,講述了一個普通人的精進之路,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建議,期待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的大女主。

01 你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人一定要活得像個牛油果,擁有堅實的核心。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才不會被一場疾病或一次意外打倒。如果我們像洋蔥,就會因為沒有核心,步步退縮,直到被自己打敗。

趙涵在書中提到了病痛,寰樞椎半脫位讓她幾乎成了“廢人”,嚴重的時候,會連續半個月起不來床,而且上頸段的問題,讓她不能低頭,只能用腳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

這讓她一度陷入焦慮,甚至會羨慕樓下一隻狗的生活。

寰樞椎的問題還會影響她的神經,導致身體的部分紊亂和失調,其中包括偏頭痛。

犯病時,有些不負責任的醫生,甚至會直接給趙涵一個“神經病”的診斷書。他們認為,除了天氣和食物引起偏頭痛,也不排除她受到了心理緊張和焦慮情緒的影響。那一年,趙涵還不到30歲。

趙涵說,自己歷經很多年,才走出病痛的陰霾,她說“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才不會被一場疾病或一次意外打倒”。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要什麼?因為如果不弄清楚,你就會被疾病或意外牽著鼻子走,並且越活越擰巴。

比如,在擇偶這件事上,你明明想要的是陪伴和愛,卻選了一個有錢但經常出差的男人;或者你想要的是更多的錢,卻選了一個長得很帥但缺乏賺錢能力的男人。

你們即便非常努力地去適應對方,也免不了婚姻的一地雞毛。過到最後,要麼同床異夢,要麼分道揚鑣。誰的錯呢?也許一開始,你就把自己活成了一顆沒有核心的洋蔥。

幸福一定是跟內心契合的愉悅感,不僅親密關係如此,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如此。

《資治通鑑》裡說,晉文公為周王室立了大功,周襄王有賞。晉文公想在自己墓前挖一條地下通道,但墓室前修隧道屬天子待遇。很顯然,這是一個越禮的要求,周襄王是禮儀專家,萬事不可逾矩。所以,只賞賜了地皮。禮儀,是他治國的底線。

無獨有偶,衛國君王也遭遇過類似挑戰。立功的仲叔於奚,謝絕了衛王賞的城池,他想要的是一種飾物“繁纓”,這是超越他身份的所求。但是衛王竟然答應了,孔子曾評論此事,說土地可以多給,但“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但是,禮儀,並不是衛王的底線。

每個人的底線和所求都不一樣。因此,你必須清楚,自己究竟要什麼?

如何才能弄明白自己要什麼呢?

趙涵說,多讀一些關於生命和哲學的書,因為它們就像是一座帶在你身上的避難所。當你遇到突如其來的變故時,會護你周全,重新鼓起勇氣面對生活。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自我覺察,要時刻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接納無法改變的變故,讓自己在堅韌的成長中,破繭成蝶。

02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你該如何做?

遇到不確定性時,你要先把能力範圍內能控制的事情做好,再接納那些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而你對待不確定性的態度和方式,決定了你未來發展的軌跡。”

趙涵在書中提到,為什麼我們會排斥不確定性?這是我們的焦慮感在作祟,畢竟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不確定”這三個字,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直面的挑戰。每個人對待“不確定”的態度和方式不同,他的人生際遇也會不同。

《涵解:無畏真實》:不必羨慕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作者趙涵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每個人,都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老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控制的事。然而,能控制的是當下,當下好好吃飯,好好運動,好好愛自己。如果去醫院住院部走一趟,你一定會或多或少地看到聽到,有的人不幸患上了無法根治的病。但這些病人在對待生病這件事的態度上,往往大相徑庭。

醫生告知有的人,他們需要終生服藥,與病共存。當得知這個訊息時,他們可能瞬間崩潰,壞情緒一直佔據內心,無法自拔。既控制不了自己的病情,又沒實施好當下認真吃藥的行動。從他們得知自己生病的那一刻起,就是另一個人生的延續。他們不再感受到一丁點快樂,對未來也不再充滿期待。

但其實,改變一下態度和方式,事情也許沒想象的那麼糟。

另一些敢於面對的病人,即便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也可能心態輕鬆。很簡單,他們只需要活好當下,就像曾國藩說的,“未來不迎”。每天早晨能正常醒來,都會覺得是一種恩賜,自己又躺贏了一天。於是,這一天,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配合醫生,認真吃藥,空閒時間自娛自樂。

至於病情的發展,就讓它隨風去吧,反正沒人能告知未來,又何必作繭自縛呢?說不定,這種好心態,又讓身體恢復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趙涵在書中說,每天重複的日常,就像拆盲盒。雖然我們不確定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盡頭,但你仍然可以建立自己內心的秩序,管理好每天的時間,用知識豐盈你的內心。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些不能控制的事情,擔心也沒用,我們只需要活好當下,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面對未來,就能無所畏懼。

03 多讀書少抱怨,悄悄成為你自己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讀懂自己,接納自己,並更好地生活。讀書是面對多元世界、多元認知的自我修煉過程。”

趙涵很推崇讀書,她說自己從10個粉絲走到今天,是因為讀書傳播知識,而結識了越來越多的朋友,是閱讀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自己”。

趙涵說,讀書不僅讓她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讓她對人生經歷有了新的感悟。讀過的那些書,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思考,讓我們可以始終保持清醒的狀態,然後進一步修補和精進自己。

張愛玲說過,“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以及你愛過的人”,讀書的益處不用贅述,但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搞清楚讀書的目的,並讓書為你所用。

《涵解:無畏真實》:不必羨慕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作者趙涵

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裡,講了一個范進中舉的故事。當范進得知自己高中,雙手一拍,往後一倒,牙關緊咬,不省人事。母親給他灌了水,他爬起來衝出大門,一腳踩進水塘裡,掙扎起來,頭髮都散掉了,兩手黃泥,一身溼漉漉的全是水。大夥都拉不住他, “原來新貴人高興瘋了”。

范進能中舉,肯定花了不少功夫讀書,但他的悲劇在於,根本沒想清楚讀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大悲大喜,心神一亂,便容易迷失自我。而有的達官貴人,即便高中狀元,也能泰然處之,雲淡風輕。這就是從讀書中獲得的自我認知的差距。

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任何時候,其實讀書都是為自己服務的。我們首先要讀懂自己,才能從書中找到跟自己相關的知識連結,進一步讓書裡的智慧,為己所用。

在《涵解:無畏真實》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的鄰家大姐姐趙涵,也看到了一個自強不息的優秀女性趙涵。面對人生的挫折,她沒有空羨別人,更沒有自我放棄,而是以極大的熱情和努力,去擁抱屬於自己的生活。

她首先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其次能在可控範圍內做到最好,最後不斷透過讀書自我突破,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真實的面對自己,不必羨慕別人,自己亦是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