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作者:由 老農方海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6-30

負類反倫代表什麼數字

新的網際網路時代,大資料,雲計算,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大家也許都憧憬著什麼時候,大資料雲計算帶給我們生活什麼樣的變化。其實,一個重要的變化就在我們手機上,電腦上。

比如電腦一開機,就會跳出很多廣告,而這些廣告,似乎內容和前幾天自己搜尋的內容相關。

開啟手機,我們會發現,當自己搜尋什麼,系統就推薦什麼,比如抖音,你經常聽音樂,發現你刷出來的幾乎都是音樂的影片,你關注養生,你刷出來的幾乎都是養生的影片!你偶爾想看看其他的,它就是不出來!這種尷尬讓你無處訴說。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你會不會覺得現在大資料下生活越來越“爽”,這些人工智慧就如一位“知心朋友”一樣,瞭解你的喜好,關注你所關注,第一時間推送你感興趣的話題新聞,瞭解你的生活品位,讓你不費心神的就直接獲得了符合你品位的寶貝,精準地捕捉到你近期的情緒起伏,知道你目前生活的焦慮和擔憂,告訴你什麼樣的精神食糧可以填補。

大資料根據你過往的瀏覽記錄和停留時間,對你的生活喜好做基本摸查,對你做了人物畫像,然後不斷推送滿足你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實際上你就進入“資訊繭房”:不斷強化自己偏好的單一方向,排斥了不同於自己偏好的資訊,不但沒有讓你變得豐富和寬容,反而變得偏執,剝奪了你的選擇權,讓你失去了多樣性。

面對網際網路,我們越來越變成“專一”的人了!你是音樂人,他是養生人,她是小妙招專家。

可是,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我偶爾搜尋一下足球,你把我當球迷,拼命推送足球類資訊,我偶爾聽說一個新車,也想看,就搜尋了一下,你居然把我當一個準買主,每天給我推送汽車廣告,我還無話可說。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我們可能有某一方面的偏好,但我們真的不是僅僅對某一樣東西感興趣。而且,我們也不是始終對某一樣東西感興趣。就因為我們自己的一個小小的搜尋動作,或者點選,或者關注,然後就被貼上一個標籤了。

你在某平臺點了幾首日語歌的紅心,結果兩天過後,日推歌曲全成日語歌了。你只是喜歡一兩首日語歌,並不想整天聽日語歌!

我在某平臺多看了幾條娛樂新聞,它就經常給你我推送各類娛樂八卦。拜託,我想看八卦的時候自然會去搜素選擇八卦新聞,但是也別光給我推送這類新聞!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反過來,如果我們有時候發現自己喜歡的內容,因為文章的作者觀點或者文章的水平讓我們不滿意,我們想遮蔽掉,結果,大資料會認為我們不喜歡該類內容,不再給我們推送,讓人簡直是哭笑不得。

演算法按照使用者偏好推送資訊,只會不斷強化偏好,而圈子越來越小,人的眼界越來越窄,最後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我們在刷抖音時,網購時,還不等你搜索選擇,它們就直接跳出了符合你口味的資訊,讓你愛不釋手,根本停不下來,忘記了時間,忘記你的期初的念想,當你想改變風格時,重新搜尋你要找到與自己慣性思維不同的內容,反而出現了障礙,搜尋不同觀點的內容時還沒來得及,就直接還是跳出支援你內心觀點的內容,網購時,想選擇不同以往風格的衣服款式時反而變得困難,代表大資料卻用它的邏輯在操控著你。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多樣性,你的真正成長是能寬容,可接納不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些是中華文明思想的精華,接納不同而不是抵制不同,當這種接納“不同”的權利被剝奪時,我們相當於失去了自主,而那些“如沐春風”的AI大資料並不是在“伺候”你,而是真正的在捧殺你。

人生中有許多美好而奇妙的時刻,發生在不同世界的偶遇與碰撞中。如果眼睛僅僅盯著自己喜歡的那一小塊地方,無異於坐井觀天,會錯失本以為不喜歡而實際上可能會喜歡的東西。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廣告商並不在意我們在做什麼或我們想要什麼,他們只關心一件事情:讓我們去買他們銷售的東西。你可能想問:那又怎麼了,誰不喜歡在尋找一件特定商品時正好收到相關廣告和訊息,誰不想要在臨近最喜愛的商店時收到他們的電子優惠券呢?

在有些人看來,這似乎是個不錯的交易:只要捨棄一點私人資訊,就可以得到一些幫你省錢的,有用的免費服務。然而問題是:這些被我們“免費”分享的資訊不只是被廣告商用來銷售商品給我們的,而這些資訊也被諸如Facebook和谷歌及其他類似平臺以各種理由使用著,挖掘其中的價值,犧牲的是我們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我們不喜歡別人看到我們搜尋、瀏覽的內容。那是我們的私人精神世界,不歡迎別人貿然進入。如果我們有分享的慾望,我們會主動告訴你我們看了什麼,我們的思考是什麼。然而,面對日新月異的大資料網際網路技術,個人隱私似乎無處安放,全部暴露在網路上,任由廣告商榨取其中的商業價值。

面對大資料,我們感覺自己時刻被監控著一樣,我們哪怕獨自一人面對網際網路,也不敢真的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想搜什麼就搜什麼,因為背後始終有一雙探究的眼睛。

恐怕在某寶的資料庫裡,除了你我的姓名、身份證號、住址、職業、聯絡方式這些基本資訊以外,還有我們的個人興趣愛好、購物偏好、財務狀況等等。所有資訊組成我們每個人的全景圖,這比單純的公安機關戶籍查詢對我的瞭解還要準確!

再說說前兩年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大資料殺熟事件,幾乎多數大的網際網路平臺都有波及。我們不禁要問,大資料究竟是神仙還是妖魔?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大資料殺熟有價格歧視的嫌疑,明顯背離了樸素的誠信原則,也是對老客戶信賴的一種辜負,引發了商業倫理的扭曲。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生活在公開的、資料的時代,只要掌握了資料,有人就有可能比我們自己還了解我們,不管我們是否願意。

大資料隱私問題不僅僅是關於良好的廣告行為,同時,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一個越來越透明和危險的世界平衡隱私、保障和安全的關係。

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讓一個個技術大佬並未真正構建起平等、自由、公平的網路平臺,而是爭相搭建一個個平臺“圈粉”,繼而搖身一變成為掌握巨量資訊的巨無霸“中介”公司,想滅誰就滅誰,想捧誰就捧誰。對他們來說,使用者只是一個個資料、消費物件。

這些巨無霸平臺,封鎖運營售賣大資料,造成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有錢購買資訊的利益體,掘金能力會呈幾何倍數被放大,快速澎漲為行業甚至跨行業的巨無霸,而財富本身不足的小的利益體,則會因缺乏資訊來源而逐漸萎縮消失,最終讓普通消費者成為壟斷的受害者。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我們也知道,大資料分析是時代發展大勢,資訊推送是必然行為。數字化時代,使用者的每一個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

但是尊重每個個體隱私安全,保護每個人的固有權益是所有網際網路企業的責任!當下這種資料被少數私有化的巨頭掌控,給社會和大眾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不僅僅是對財富的掠奪,對生存質量也造成具大的風險。

尤其是5G時代,如何強化反壟斷、平臺治理、企業社會責任,如何使演算法少一點算計,在大資料提供個性化服務時,以透明公正的要義,打造平衡使用者權益與平臺收益的健康生態,形成共同遵守的商業倫理準則或行業公約,關上大資料的“偏見之門”,是整個行業和社會應有的義務。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我們承認,大資料會給我們生活帶來諸多好處,簡單點的比如餐飲業透過美團和大眾點評等訂餐平臺可以獲取消費者口味偏好以及消費評價,根據這些資訊提高服務質量等。我們對大資料分析不是全盤否定。

資料開放本身會產生力量,會讓我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產生更多的想法和創意。無論是研究人還是物,我們都能夠獲得更加清晰的參照系。

當前,挖掘使用者的行為習慣和喜好、 幫企業做內部資料探勘或最佳化、幫企業提高效益,最佳化產品,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是大資料最基本的價值。

當你開啟手機時,有沒有遇到這種尷尬?

但在隱私洩露這件事情上,消費者是需要被保護的弱勢群體,商業也好,企業也罷,需要在開放與安全中把握好一個“度”,可以說,這是一個良心的判斷。

“個人隱私保護”與“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二者並不矛盾。行業要自律,最小化收集使用者的資料,最大化保護使用者的隱私,賦予使用者知情權、選擇權和控制權。“要時刻對技術的發展保持敬畏之心”。

社會文明程度決定了演算法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我們期待著社會和企業一起,為這個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龐大的網路世界建立新的文明,這種文明是基於人類的共同繁榮而不是少數平臺擁有者個體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