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站大不迷路”、一年省電約95萬度,細數北京豐臺站設計巧思

作者: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7-01

東南向高樓影響採光嗎

即將開通投入使用的北京豐臺站,是未來北京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它擁有多項智慧化和人性化設計。

透過自然採光與應用太陽能板的方式,實現了能耗降低10%,每年可以省電約95萬度;為了方便乘客在龐大的車站中順暢出行,車站科學設計分割槽佈局,配備了清晰的靜態標識指引系統,未來還將上線智慧導航。

此外,北京豐臺站還是一座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的車站,在簡潔的“工業風”設計之中,融入了大量的北京文化元素。

“站大不迷路”、一年省電約95萬度,細數北京豐臺站設計巧思

北京豐臺站,立體式指示牌讓旅客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目的地。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服務

智慧導航系統將適時啟用,確保“站大不迷路”

改建後的北京豐臺站是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其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北京南站的1。2倍,建築面積比故宮還要大兩倍,每小時最高可容納14000人同時候車。從空間上看,北京豐臺站分為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概括來說就是“頂層跑高鐵、中間層候車、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

在綜合立體的交通樞紐站內,如何確保乘客不迷路,是設計者和鐵路運營部門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北京豐臺站副站長王建表示,車站將採取多種措施引導旅客前往相應候車區。“北京豐臺站的靜態標識非常多,我們的12306服務檯也會提供人工服務,站內還設有流動崗,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提供引導服務。”

記者看到,在站內隨處可見指路牌,地面上也有很多指路地貼。根據北京豐臺站的設計,前20號數字對應的是普速列車的檢票口,21-32號則是高鐵列車檢票口,在指路牌上方還標明瞭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在地上二層候車大廳,普速列車的候車區位於候車大廳的中部,旅客需要下行至一層乘車,高鐵列車的候車區位於候車大廳的兩側,旅客需要上行至地上三層乘車,這樣的佈局讓所有旅客都能儘量步行最短的距離。

北京豐臺站和近兩年開通的諸多新站一樣,不設售票廳,但一共設了7處綜合服務中心,集售票、改簽、退票、制證於一體。站內共有35個人工售票工位,工位前沒有玻璃,便於工作人員與旅客交流。此外,站內還設有104臺自動售票機。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導航服務也將在未來適時啟用。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豐臺站專案負責人馬輝介紹,豐臺站配備了智慧客服系統,可提供自動售檢票、智慧導航等功能,啟用後,乘客可利用該系統快速獲取抵達檢票口的步行路線,還可在系統上自助存取行李等。

設計

“工業風”中融入北京元素

在北京豐臺站的進站安檢處,設有旅客資訊查驗裝置,只需輕輕刷一下身份證,就能識別旅客的個人資訊和健康狀態,相關內容都將直觀地呈現在電子螢幕上,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核驗。

“站大不迷路”、一年省電約95萬度,細數北京豐臺站設計巧思

北京豐臺站二層進站閘機已安裝完畢。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智慧服務可以說是豐臺站“現代”的一面,同時,旅客也能在豐臺站感受到傳統風韻。

站內二層的候車大廳,掛著一塊標誌性的金色牌匾,上書五個大字——“北京豐臺站”,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牌匾中背景的紋路也是由“豐”字縮寫演變而來的。再低下頭,還會發現腳下不同顏色的地磚也拼成了“豐”字的造型。

作為大型綜合性交通樞紐建築,北京豐臺站的建築形態風格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從空中俯瞰豐臺站,它會呈現出一個線條粗獷的“中”字,蒼勁有力。

外觀設計上,豐臺站的設計契合中國傳統建築的處理手法,採取三段式佈局形式,方正的建築坐落於方形臺基之上,整體呈中軸對稱,中央建築高起,兩側裙房建築略低,中間採用柱廊,屋簷出挑深遠,將建築充分融入城市周邊環境。

馬輝表示,豐臺站實現了容納多種功能但設計簡約的初衷,因此建築語言上也儘量選擇顏色、結構統一的形式。室內裝修呈現簡潔高效的“工業風”,但為打破冰冷的感覺,還加入了一些暖色的燈光和色彩,並點綴以綠植的設計,讓空間更加溫馨美觀。

普速出站廳位於地下,分南北兩個出站廳,出站路徑兩側的牆壁立柱佈置有窗格裝飾。據介紹,這裡的出站流線設計充分體現了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在裝修材料和裝飾圖案等方面,形成特色鮮明的視覺導向。站內主通道採用藻井式吊頂,加以傳統建築的整體形態概念,實現古韻新風。同時,還利用色系變化及山巒、河流等文化藝術裝飾對候車大廳進行分割槽,最佳化進出站流線,強化引導標識,方便旅客快速定位及進出站。

“站大不迷路”、一年省電約95萬度,細數北京豐臺站設計巧思

車站牆面以麥穗黃為主基調,點綴特色壁畫。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節能

大量應用自然採光與太陽能板,每年減少碳排放900餘噸

綠色低碳是北京豐臺站設計中的一大亮點,這在採光方面有很好的體現——雖然層數很多,但整體空間“通透敞亮”。

置身車站內,旅客能感受到非常開闊的視覺體驗。在進站大廳和候車大廳,柔和的陽光透過間隔分佈的採光天窗帶傾瀉而下,在高鐵站臺層,更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天氣好的話,透過玻璃幕牆,往西可以望到西山,往東能看到麗澤商務區,還能遠眺中國尊大廈。

據介紹,高鐵站臺層大量採用了自然採光的模式,天窗和太陽能板間隔分佈,確保白天有充足的陽光照入站臺。而車站屋頂上鋪設的太陽能發電板預計每年可發綠電700萬度,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為站內照明、取暖、製冷、通風、客運電梯及冷庫等提供綠色能源。

除了採光天窗和太陽能板,高鐵站臺層的地面設計也有巧思,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導光管”把自然光、太陽光引入候車大廳用於照明。“我們透過光導管的方法,把站臺自然光透過反射原理引入候車廳,也起到了節約照明用電的作用。”馬輝說。

不過,豐臺站將自然光用到極致的設計還要屬將車站“一分為二”的中央光庭。中央光庭不僅在空間和視覺上起到分隔作用,還明顯改善了高架候車廳採光問題。

據瞭解,這道東西向587米的中央光庭寬18米、高23米,用自然光將候車層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大廳的頂部採用了玻璃透光帶的設計,讓整個候車廳的空間感大幅提升。

對此,馬輝介紹,基於雙層車場結構特點,設計更注重空間形態的連貫表達。建築空間中既存在挑高的南北進站大廳和中央光庭,又存在平整的候車區域。在南北進站大廳、高架站臺雨棚、鋼管混凝土獨立柱、中央光庭等位置,採取暴露結構的處理方式,使得豐富的空間形態具有統一的視覺感受。

此外,豐臺站的空調和通風系統也進行了節能減排最佳化,更多采用自然通風的方式,達到了綠色建築三星標準。透過一系列的低碳設計,站房整體節能率預計達到10%以上,每年可節省用電量約95萬度,減少碳排放900餘噸。

“站大不迷路”、一年省電約95萬度,細數北京豐臺站設計巧思

北京豐臺站高鐵站臺層。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降噪

高鐵“空中走”,多項技術降低噪聲干擾

“雙層車場設計節約了土地資源,卻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鐵建工豐臺站指揮部總工程師許慧介紹,高鐵在“空中走”,車場“負重”非常大,豐臺站鋼結構工程用鋼量達19萬噸,地基基礎有兩層住宅樓高。

上層是車場,下層是候車廳,如何避免振動問題?記者瞭解到,為了減少雙層車場帶來的振感,豐臺站在結構柱與梁之間安裝了阻尼器和鋼支座,猶如在高架候車層頂板上裝置“緩衝氣囊”。在地下室牆面、頂面,10米層結構頂板面噴塗無機纖維保溫吸音材料,增強建築結構消納吸音效果。經過實際測試發現,這樣的措施確實能有效降低噪聲。

許慧告訴記者,地上二層候車室上方的樓板上也都有無機纖維噴塗,起到降噪效果。候車大廳的吊頂用的是穿孔鋁板,包括中央光庭的裝飾板也都是穿孔的,都可以吸收噪聲。

此外,為了降低噪音對周邊居民的干擾,靠近居民樓的軌道旁都加裝了隔音屏。

周邊路網建設單位首發集團公聯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豐臺站東南匝道橋緊鄰三環新城連線周邊路網與車站二層的東立交匝道中也建設了長340。8米、高5米的全封閉隔音屏,解決了周邊居民一直關心的噪聲問題。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