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辛棄疾《粉蝶兒》: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作者:由 史讀書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7-01

風僝雨僽是成語嗎

在讀了那麼多辛棄疾的壯詞後,也應該讀一讀辛棄疾的穠麗婉約詞。

《粉蝶兒》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後。把春波,都釀作,一江春肘。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昨日的春天如豆蔻年華的繡花女在學刺繡,全神貫注,將一枝一葉繡的豐盈而厚實,讓百花絢爛。可惜老天無情,竟放任風雨摧殘著春花,滿園落紅,覆蓋著地面,好像鋪上了一層地毯一樣。

現在的春天卻像個薄情的浪蕩子,朝秦暮楚。前一年,送春歸去,春水釀成一江醇酒。春天要走了,無奈啊,我們只好相約楊柳岸邊設宴告別。

辛棄疾《粉蝶兒》: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首詞是辛棄疾和好友趙晉臣聚會時,看到滿園落花時所作的。詞的上片寫“昨日春”,將它比作學刺繡的十三歲少女。杜牧有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在古代,十三歲就被視為“豆蔻年華”了。十三歲的少女,還是純潔的,在她的繡品中,一枝一葉,都繡的豐盈厚實,每一朵花都不瘦,這正體現了春天百花盛開的熱鬧。可是這種熱鬧的場景並不常在,大自然是無情的。它竟讓風雨來摧殘百花,風雨過後,滿園殘花,鋪滿了整個地面(“僝僽”是摧殘的意思)。

下片寫“今日春”,“昨日春”如少女,“今日春”卻像個朝秦暮楚的浪蕩子,不能長久。繁花落盡的春天,終究還是要離去。想起去年,春天的離去,落花將春水釀成了醇酒。春天的離去,真是讓人發愁,只好在楊柳岸邊為它踐行。

辛棄疾《粉蝶兒》: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圖片來源於網路

辛棄疾將春天擬人化,比喻成少女,說明春天的美好;將春天比喻成浪蕩子,說她無情,不能長久。前者是愛春,後者是惜春,這樣描寫,更容易讓人感受到詩人的真摯情懷。辛棄疾喜愛春天,但它終究要離去,只好在楊柳岸邊告別。古人素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永詞中也有“楊柳岸,曉風殘月”。

大部分人讀辛棄疾詞都是他的豪放詞,教科書上也較少辛棄疾的婉約詞,這首就是他的婉約詞代表作之一。這首詞斷句後讀起來有點怪怪,但“連續誦之,如笛聲宛轉”。

辛棄疾《粉蝶兒》: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裡順便再提一下,關於“落花”,最高接觸到是星爺電影裡的臺詞“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唐伯虎對秋香告白不成,有了這兩句感嘆。先入為主吧,就一直以為這兩句就只是形容感情的,後來才知道,這兩句話最初說的是禪理,出自《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上堂: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指凋落的花瓣隨著流水飄去的殘春景象,為佛家禪林用語。引申到現在就是指一廂情願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