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作者:由 筱雨聊歷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10

精兵猛將指什麼動物

三國時期的漢中地區,因其地形險要、資源豐富

,且具有控扼晚蜀、左右地區戰局的戰略價值,故而各個軍事集團對該地爭奪十分激烈。曹操利用秦嶺諸穀道的天險優勢,在漢中進入關中的各個要道佈置了大量的兵力,這種有效的防禦戰術成為了蜀軍北進的巨大障礙。

夷陵之戰蜀軍慘敗

,政局動盪、兵力虛弱、將帥折損嚴重,蜀漢政權面臨著空前的危機。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後的戰略方針隨之改變,被迫採取"禦敵於國口之外"的策略,採取以攻代守的戰術,向曹魏發起主動進攻。

一、曹操平定關隴的戰略

赤壁之戰的慘敗,粉碎了曹操統一全國的夢想,

但並沒有改變曹操強孫劉弱的局勢,曹操仍具備統一全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孫劉結盟聯合抗曹的基本格局依然沒有改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古時行軍打仗,糧草、軍械、被服、馬匹等各項物資的供給均取決於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封建經濟的發展為割據勢力提供了經濟基礎。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曹操為了繼續保持對孫劉的軍事優勢,擴大其領土面積

,壯大經濟區的實力,奪取關隴地區以及漢中地區,便是迫在眉睫的要務。曹操起兵之初,就已經認識到隴右、關中等地的軍事價值,在與袁紹、呂布、張繡等群雄逐鹿中原時,擔心(袁紹)"侵擾關中,亂羌、胡,南誘蜀漢",形成對自己的包圍夾攻之勢。

南下征討孫權時,他擔心、西涼馬騰等人割據關中

,擁兵叛亂,故採取陰柔並濟的措施,將馬騰誘至京師,喪失其對西涼軍的控制,實質上是以馬騰為人質,盡最大可能降低馬超造反的風險,又"表騰為衛尉,子超威將軍,統其眾",給予高官厚祿,以安其心。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赤壁之戰失利後,南方暫不可圖時

,曹操自然要騰出手來解決馬騰、馬超這一長期盤踞在西北地區,自己身後的心腹大患。曹操欲先討平關西諸將之舉,謀臣衛規強烈反對,他認為"西方諸將,皆豎夫屈起,無雄天下意,苟安樂目前而己。今國家厚加爵號,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憂為變也。宜為後圖。若兵入關中,當討張魯,魯在深山,道徑不通,彼必疑之,一相驚動,地險眾強,殆難為慮。"

首先,衛規指出關西諸將皆為目光短淺

、趁亂而起的匹夫,並非胸懷大志、深謀遠慮的英雄,高官厚祿結其也,"撫以恩德",定能保證他們按兵不動。其次,他強調應先征討據險要之地的張魯,打消關西諸將疑慮,先攻漢中,再徵晚右,符合"因敵用變,因人異施"的用兵之法,最後,他擔心、如果一旦驚動關西諸將,將其逼反,不可避免地陷入兵禍

聯結

,長期戰爭的困境。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曹操最終放棄衛覬的建議,

聲稱討伐張魯,暗地又派遣夏侯淵率軍在長安集結。曹操先令曹仁率軍伴裝攻打潼關,以聲東擊西的戰術,將關西軍主調離各自防區,又命徐晃、朱靈率步騎兵四千,乘夜度過蒲坂津,搶佔河西之地;而後在徐晃、朱靈的接應下,曹軍主力西渡黃河,抵達渭水北岸,繞過潼關天險,截斷馬超等人的歸路。

最終利用西涼軍內部矛盾,採取反間計

,大破馬超、韓遂,平定關中。但曹軍也付出了"死者萬計"的慘痛代價,此後曹魏大將楊阜、姜敘等人擊敗逃奔賊右的馬超,曹操又派夏侯淵掃除了長期盤踞在右地區的袍罕弟王宋建,基本平定關隴地區。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與此同時,劉各奪取益州,自領益州牧

,軍事實力猛増,已成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趁劉備在益州立足未穩之時,發動了攻取漢中張魯的軍事行動。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親率大將夏侯淵、夏侯惇、徐晃等人自陳倉出散關,行故道,由武都入氐,遭到氐人武裝的頑強阻擊,氐人"塞道抗拒",曹操派徐晃、朱靈擊破之。

四月,曹軍兵至河池

,氐王竇茂率數萬眾據險阻擊,五月,曹操攻破竇茂部眾,盡皆處死。"氐者,西夷之別種,號曰白馬。三代之際,蓋自有君長,而世一朝見,故《詩》稱"自彼氐憲,莫敢不來王"也。

秦漢以來,世居岐隴以南,漢川以西,自立豪帥

。漢武帝遣中郎將郭昌、衛廣滅之,以其地為武都郡。"武都郡一帶是聚集區,馬長壽指出"隴、蜀之間的西漢水和白龍江流域,自古就是氐族分佈的中心所在……那裡山川險要,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略可自給。"氐人武裝力量是影響周邊地區穩定,曹操攻取沒中的必須考慮的因素。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曹操採用"滅窮寇、威服後方"的方式處理民族關係

,戰爭中又慣以屠殺的方式,血腥鎮壓少數民族部眾,因此曹魏境內的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屢次暴亂,聯結配合蜀漢發動軍事行動,給曹魏西北邊防帶來了巨大的軍事壓力。這最終造成了曹魏政權在關隴地區長期面臨蜀漢聯結氐羌民眾,侵犯邊境的局面。

曹操嚴酷的民族政策化及雄厚的軍事實力

,"西平、金城諸將,蔣石等共同斬送韓遂首"示臣服。七月,曹軍攻破陽平關,張魯深知

大勢已去

,將金銀珠寶、府庫錢糧封好,自米倉道入漢中。十一月,張魯出降。曹操最終平定沒中之地。

曹軍勝利的關鍵,決定於戰爭中不確定的因素

,"不確定性是戰爭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所謂不確定性,是指戰爭中那些對一方或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屬於無法明確的因素。"陽平關之戰中,夏侯惇、許褚手下將±誤入張衛別營,張衛大軍混亂,曹軍趁亂擊破張衛軍,攻取陽平關,最終對戰爭的結局產生了實際的影響。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但《世說新語》所載,張衛軍因糜鹿誤闖,造成大軍混亂

,恐是後人杜撰的。偵查有利地形,佔據險要的地方,構築堅固防禦工事,察明戰場情況,選擇有利的地形安營紮寨,是作戰的第一要務。諸葛亮曾對大軍移營安寨有過詳細的論述。張衛久鎮沒中,在安營紮寨前,必定對周圍環境進行過詳細的勘察,營寨外圍勢必有軍±巡邏,又豈能有數千動物突襲營寨事情發生。

但三種記載,均強調了曹軍面對陽平關天險

,久攻不克,糧運不濟的危險情況。勝利的原因一方面是曹軍趁亂攻營,守將鬆懈,但張魯決意降曹也是重要的因素,張衛雖然敗退,但尚可聯結劉各,抵禦曹軍,但張魯竟言"寧為曹公奴",可知其也已不在戰,投降曹操,意圖保全其教主的地位。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二、曹操攻蜀評說

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漢中之地後,兩國接壤,與劉備的正面較量己擺上日程。奪得蜀地的劉備因荊州歸屬權的問題,與孫權爆發了嚴重的軍事衝突,劉備親率精兵五萬馳援公安,益州空虛。因此曹操謀臣紛紛進言,

司空倉曹劉曄與丞相主薄司馬懿力主曹操攻取益州

二人認為劉備平定蜀地不久,人也未附,蜀人聽聞曹操攻取漢中之後,"蜀中一日數十警,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可見劉尚未在益州完全立足,其麾下的荊州集團與劉璋遺留的東州士人集團、本地益州集團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正是趁虛而入,一戰平定蜀地的絕佳機會。曹操以"人若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為由,拒絕了二人的建議

對此裴松之評論道

:"魏武后克平張魯,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麼而不能止,由不用劉畔之計,以失席捲之會,斤石既差,悔無所及"。張作耀指出曹操取漢中而不入蜀是其一生中不亞於赤壁之敗的又一次歷史性錯誤。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梁中效認為曹操若採取劉譁之策,整合張魯的軍隊,揮兵襲取成都,形勢將會陡然逆轉。然而曹操放棄攻蜀,也是考慮到後方不穩,徵蜀困難、糧運不濟,且劉備集團實力強大,帳下文臣猛將極多,巴蜀山地,行軍困難,

大軍將面臨異常艱苦的攻堅戰等因素

《三國志集結》注引姜衰英的分析曰:"曄言雖是,然先主非張魯之比,諸葛、關、張蓋世人傑,豈肯束手受蔽耶?"何掉評論曰:"劉巧必死之戰,得蜀雖新,已能用其豪傑,憑險相持,非遇張魯未遇大敵、小小利純可恐而走也。譁奈何以料陳策者料蜀士大夫乎!"譚良嘯從曹操用兵謹慎穩重、內部存在不穩定的隱患等六個方面,

總結了他何以沒有乘勝攻取蜀的原因。

分析全面,對曹軍的作戰準備及曹操軍事思想未完全剖析

,尚須仔細分析。筆者以為,從軍事戰爭角度,曹軍放棄漢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軍費巨大,糧運不濟。二、消耗戰的戰爭模式,不符合曹操的用兵理念。三、若渠之戰大敗,動搖了曹操攻打益州的決心。曹操不趁虛攻蜀,也有回朝鞏固勢力,為晉爵位王作準備的考慮。但這並非是漢中的分量不如他在朝中的

權利和

地位重要,只是他在審時度勢下作出的戰略選擇。

曹操平定關隴後,為何沒有乘勝攻取蜀?

次年,曹操便親征東吳,進駐居巢,

可見其早已將征討東吳列入戰略規劃之中,為避免兩線作戰帶來的軍事壓力,放棄攻蜀,厲兵秣馬,準備對吳作戰,也是最現實的選擇。

三、

總結

此時的漢中已成為蜀軍北進的戰略基地

,同時也是蜀軍向曹魏多個方向進兵的總路口,這一時期蜀魏兩國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交鋒,漢中地區是蜀漢戰略進攻、防禦的軍事樞紐。

從上文可以看出曹操放棄漢中蜀地,是為了下一步對吳作戰,這也是減少兵力損失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