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風溼性心臟病”的病因病理分析

作者:由 常航居士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14

心風病是什麼

心臟瓣膜病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瓣膜結構異常,導致瓣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所致的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是指風溼熱後遺留的,以心臟瓣膜損害為主的心臟病變。本病可累及各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為主動脈瓣,三尖瓣和肺動脈瓣病變者少見。

隨著生活及醫療條件的改善,風溼性心臟病人群患病率逐漸降低,但我國瓣膜性心臟病仍以風溼性心臟病最為多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針對全國包括東、南、西南、北、中部六個地區共計269546人關於風溼性心臟病調查顯示,共發現風心病59例,總患病率為0。22‰,這一結果與我國八十年代的調查平均患病率0。52‰已明顯下降,但仍高於歐洲發達國家。同時我國風心病患病率北方高於北方,農村高於城市。

風溼熱是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咽峽炎導致的一種反覆發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病變主要發生於結締組織膠原纖維,全身各器官均可受累,主要累及心臟、關節和中樞神經系統,特徵性的病理改變為Aschoff小體。病理過程分為滲出、增生和硬化3期,但各期改變可同時存在。

心臟典型的風溼病理變化主要分佈在心肌血管旁的結締組織中。心內膜炎主要侵及心瓣膜,二尖瓣最常受損害,其次為主動脈瓣,三尖瓣及肺動脈瓣受累少見,也可同時侵及乳頭肌和腱索。最常累及左房室瓣狹窄的病理改變分為兩型:①隔膜型:以瓣膜交界處粘連為主,瓣膜增厚、僵硬較輕;②漏斗型:瓣膜明顯增厚、纖維化,腱索乳頭肌亦顯著粘連、縮短,整個瓣膜成漏斗狀,常伴關閉不全。

中醫認為,風溼性心臟病是由於風、寒、溼三氣雜至,內舍於心而成。《素問·痺論》提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同時指出“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而產生心痺。其發生因正氣不足,外邪侵襲所致。素體虛弱為內因,風寒溼乃外邪,瘀血、水飲乃內生之邪,屬於本虛標實的病證。

“風溼性心臟病”的病因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