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華州部分以“堡”為名的村莊

作者:由 華州文史薈萃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02

犬牙相制出處是什麼意思

華州部分以“堡”為名的村莊

作者:宋朝峰

2015年2月,華州區鎮村行政區劃完成合並重組後,形成14個新型農村居委會和121個村委會。據2012版《華縣誌》顯示,遍佈在華州區域內的自然村共計938個,在這些自然村中,以“堡”綴之的村名多達97個。其中,以城區附近和東部柳枝鎮、北部下廟鎮、赤水鎮北部原辛莊鄉一帶及高塘鎮原東陽鄉居多,唯秦嶺深山的金堆鎮無一“堡”名出現。

華州人提起“某某堡(音bu)”時,習慣在堡後加上“子”字,例如杏林鎮的南王堡子、梁老堡子、柳枝鎮的當堡子、底(音dia)堡子等等。在華州農村,類似東堡子、西堡子的叫法更為常見。

華州部分以“堡”為名的村莊

華州鎮馬家堡

“堡”,這一村名字尾在華州由來已久。據清《續華州志》載,明萬曆末年,大寇擾民,“民不安堵,遂於各地之甚便者,築堡而居焉。”至清王朝興盛後,築建城堡之勢才有所減弱。時日,華州各處所建的城堡呈“犬牙相制”,又有 “指臂相聯之勢”。在清順治年間,華州南山山寇常下山魚肉鄉民,靠近南山的村民遇山寇騷擾,即在城牆上鳴號放炮,其它城堡隨即響應。頃刻間,號炮聲響遍四野。山寇見此聲勢,哪有不撤之理。可見城堡在其時對村民的重要性。

在華州歷代村名的演變革新中,有些“堡”名被新的稱謂代替,有一部分延用至今。從現存的幾部華州志書中,極易可見“堡”名出現。清《三續華州志》中即獨僻篇幅作以記錄。

華州部分以“堡”為名的村莊

清朝華州行政區劃示意圖

七岔口堡:州東二里,即今蓮花寺鎮東羅村所轄七岔口村。明時屬仁義鄉太寧裡。清《三續華州志》記為太凝裡。

黨家堡:州東十二里,明《華州志》載“水濱有數家黨氏村”,黨氏村即蓮花寺鎮黨家河村,今屬白家河村,明清時屬將相鄉少華里。

高家堡:州東十五里,即今蓮花寺鎮高家河村所轄小高家河村、大高家河村一帶,明清屬將相鄉將相里。

拾村東堡:州東北三十里,約在今柳枝鎮新拾社群所轄拾村、北拾村一帶,明時屬將相鄉石村裡,清時《續華州志》把石村裡改為拾村裡。

吳家橋堡:州東北二十里,即今下廟鎮曙光村所轄三吳村,今有吳家橋東堡、吳家橋中堡、吳家橋西堡,明清屬將相鄉六坊裡。

車家堡:州北十里,即今下廟鎮新下社群車堡村所轄車家堡,明清屬孝弟鄉平定裡。

保全堡:州西北二十五里,明清屬孝弟鄉小漲裡。

朱村李家堡:州西北十七里,即今赤水鎮朱村(原名李家堡),明清屬孝弟鄉孝弟裡。

趙家堡:州西十五里,約在今赤水鎮東趙村所轄東趙村、西趙村一帶,明清屬孝弟鄉孝弟裡。

郭村堡:州西二十五里,即今赤水鎮郭村,金朝時屬大理鄉,明清屬豐原鄉郭市裡。

北侯堡:州西南原四十二里,即今高塘鎮北侯村所轄北侯堡,明清屬仁義鄉清凝裡。

高堂南堡:州西南原四十二里,即今高塘鎮南堡村所轄南堡,明清屬豐原鄉高堂裡,後屬豐原鄉豐原裡。

木王堡:州西南三十里,即今瓜坡鎮黃家村所轄木王村,明《華州志》寫為屬仁義鄉車獨裡,清以後寫為車徒裡。

寺前堡:州西南十一里,即今瓜坡鎮南沙村所轄寺門前村,明清屬仁義鄉西溪裡。

南澗堡:州西南十一里,即今瓜坡鎮南沙村,明清屬仁義鄉西溪裡。

老官臺堡:州西十里,在今杏林鎮李莊村所轄老官臺村,明清屬仁義鄉西關裡。

梁家老堡:州西南七里,即今杏林鎮李莊村所轄梁老堡,明清屬仁義鄉西溪裡。

東王堡:州西南五里,疑似今杏林鎮杏林村所轄南王堡東部一帶,明清屬仁義鄉興仁裡。

崖坡堡:州西二里,即今華州鎮崖坡村,明清屬仁義鄉興仁裡。

古城堡:州西南一里,即今華州鎮吳家村所轄古城村,明清屬仁義鄉興義裡。

以上“堡”名,只是古華州村莊所築“城堡”的一個縮影,在新近出版的《鄉愁的味道——華州地名面面觀》一書所載錄的村名來歷中,以“堡”稱村名的村落在柳枝鎮範圍內比比皆是。如南關村所轄的8個自然村,隱現出帶有“堡”名的古村落達7個,可謂堡堡相聯。更有甚者,柳枝鎮政府所在地的伏中村,原名伏龍堡,所轄三個自然村:中堡子稱伏龍中堡;東堡子,古村名為“紙匠堡”;西堡子,古村名為“玉石堡”。 名副其實的村村帶“堡”。

以上“堡”名的體現,可一窺古華州當年“堡”景盛況。正如清《續華州志》所載:“如星斯羅,如棋斯置。”

華州村莊以“堡”為村名的興起,自明萬曆末年至今,已近400年曆史。從最初的築堡(bao)拒寇護村,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拆除殆盡,至今日以堡(bu)子相稱,是華州自明代後期至今,廣大農村民居的演變,也是對社會時境的真實寫照。

參考資料:《華州志》、《續華州志》、《三續華州志》、《華州史話》、1990版《華縣誌》、2012版《華縣誌》、《華州地名面面觀》等

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