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解讀蘇東坡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10

敝車羸馬是什麼動物

蘇東坡從第一次離開家鄉眉山開始,就踏上了一條北上之路。總結他的一生,我們會發現:只要北上就是幸運,就是美好的旅程。因為京都在北方,那兒意味著權力和榮耀。比起南方,那裡更高也更清爽。南方有溼瘴,而且趨近蠻夷,北方似乎更靠近文明。然而北方之北卻是另一番景象了,那裡意味著更強悍和更粗獷。以北宋京城汴梁為座標,蘇東坡一生為仕,除了定州算是任職邊塞,幾乎所有北上的經歷都是美好和欣悅的。相比之下,所有南下的經歷都充滿了不祥,是一次次災難。

解讀蘇東坡

在當時的朝廷眼中,南部是疏離的,多用於不端之臣的流放,只有東南方的蘇杭是一個例外,它們離繁華的都城不遠,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杭州曾經是蘇東坡用心經營和鍾愛的地方,這裡在當年算是富裕和開放的代表,北宋仁宗皇帝曾經有一句詩:“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賜梅摯知杭州》)。蘇東坡對杭州的喜愛無以言表,曾在詩中說,自己好像前生已經到過這個地方似的,到處都像舊地重遊一樣。他在這裡感到了空前的喜悅。此地飲食與風光俱佳,也留下了蘇東坡一生最值得誇耀的政績,成為他最留戀的歲月。好像杭州是為數不多的美地,甚至讓他覺得超過了故鄉眉山。他把這裡比喻為“山水窟”,即自然風光的聖地。

說到對北方的嚮往,不僅僅因為權力,也還有自然氣候之益。在當年,北方氣候與今天稍有不同,洛陽與黃河中下游的城市都溫暖可人,有繁茂的綠色。比如元好問曾經讚揚濟南富有江南氣象:“日日扁舟藕花裡,有心長作濟南人”(《濟南雜詩十首·十》)。當時的黃河中下游城市雖無蘇杭一帶的溼潤和繁華,但也絕非苦寒之地。蘇東坡自從走出眉山的一刻就心向北方,直到走進那個夢想的都城。這對於南方人尤其是蜀地人來說,尤其如此。眾星環拱的北極星下有一處最為神奇威嚴、華美隆盛之所,這種想象激勵了天下多少莘莘學子。

北方是儒學發源地,是源遠流長的正統文化的誕生地,也是威權的象徵。沒有嚴謹肅穆的北方,就沒有正大的中華思想;沒有乾爽嚴肅的北方,就沒有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沒有權力的籠罩,大地就會渙散以至於傾斜。華夏似乎因為北方而變得更有希望、有條理。蘇東坡最痛苦的幾個人生階段都是向南的流放,向南再向南,苦難也就隨之層層遞進。從京城汴梁到黃州、到惠州、到雷州,最後到瓊州、儋州,也就達到了苦難的頂點。蘇東坡一生很少發出哀嘆,但到了海南之後也不得不說:此地無藥,無吃物,無朋友,更無文友。沒有可以傾心交談的人,真是痛苦寂寞到極點。在這個遙遠而枯寂的孤島,四顧途窮,登高遠望,水天無際,似乎沒有生還的可能。他悽然傷懷:何時得出此島?

他渴望北上,直等到生命的最後歲月才踏上了北歸的道路。

地理與心理有一種奇怪的聯絡,心理空間與地理空間的關係也頗費思忖。東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氣質,連線著不同的幻覺。它們的不同究竟由什麼造成,作為一個概念又有著怎樣的內涵,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一切都值得細細尋索。從古到今,“北方”的內涵和外延多有變化,但有一部分至今未變,即北方的力量與權威仍然在想象和認知中得到確立。當年蘇東坡在父親的帶領下與弟弟一起跨向北方的時候,可能並沒有想到,等待他們的是一生僅有兩次的返鄉機會,這在我們今天看來真是不可思議。離開故土難得回返,該是人生的多大遺憾。但是在當年交通工具極不發達,還有繁忙的政務及其他阻礙,難返也就變成平常之事。回家之路遙遠又遙遠,北上之路坎坷又坎坷,父子三人當年所能夠想象的那種壯志得酬、一展宏圖的境況,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實現,更多的還是一場空想。

當年好像所有的機遇都在北方,那是一個發展之地、實現之地,是邁向人生巔峰的一個方向。這儘管與今天的想象稍有不同,但大抵還是沒有多少變化的:北上仍然是一個強烈的吸引。

從東坡的旅途記錄中我們發現,當年最舒適的交通工具是舟楫,陸地行走往往是艱苦的。在少水的北方,他只能騎馬或乘坐馬車赴任,道路崎嶇,敝裘羸馬,風刀雪劍,旅程將變得格外漫長。蘇東坡晚年貶放嶺南,一路南下困苦倍增,部分原因就是陸路顛簸,無奈之下不得不向哲宗皇帝乞求舟行。他的一生似乎都是水陸輾轉、停泊或休整,從他的詩作中,可以看到好幾次除夕之夜奔波在離任赴任、南下和北上的旅途上。北上、南下,再北上、再南下,從最北走到最南,從榮耀走向淪落。在北宋最南端的“夷獠”之地,蘇東坡度過了風雨飄搖的三年,也走向了人生的末路。他的最後日月讓人惋嘆:再一次北上。

在矛盾重重、坎坷叢生的旅程中,他作為一個大智者何嘗沒有悔悟、沒有痛心疾首的反抗與追問。這一再重複的北上之路似乎昭示了希望,卻更多地埋下了絕望。真正的悲劇其實是從離開故鄉眉山開始的,北上之路不過是一條傷絕之路。他在一道道詔宣之下不得不重蹈覆轍,戰戰兢兢地踏上彼岸,踽動,挪移,像最初離開眉山一樣,向著一個方向。

等待他的是最後的時刻。詩人的榮耀始於北上,詩人的生命止於北上。(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