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作者:由 浙江大學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25

外交屬於純公共物品嗎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域性深刻交織的歷史交匯期,地緣政治癒加複雜多變,國際輿論和科技、文化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的國際傳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加強國際傳播,亟需加強頂層設計,建構起立體式的國際傳播體系,它不僅需要政府外宣、主流媒體的努力,也需要發揮民間的作用,特別是要發揮一流高校的優勢和重要作用,將中國文化、中國理念、中國智慧傳播到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我國高校尤其是一流高校已在開展國際傳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建立起提升高校全球形象和聲譽的傳播體系和路徑,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發揮積極的作用。

高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專業優勢

知識的創造和傳播是全球的共性話題,專業領域的交流,展現大學所具有的專業能力,對人類社會的責任和價值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避免政治化,更加柔性地傳播中國智慧和中華文化,更容易引起海外受眾的共鳴。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人才優勢

一流高校擁有一批學術水平高、國際交往能力強的高層次人才,可以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國際主流媒體等平臺和渠道發聲。高校還擁有較大規模的國際學生、校友群體,他們既有海外成長經歷又有中國學習生活體驗,與中國故事傳播的目標受眾更為接近,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群體。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組織優勢

不少一流高校已建立了包括英文官網、海外社交媒體等多元傳播平臺,部分高校成立了專門機構,專人負責相關工作,具備較為完整的國際傳播組織和體系。同時,高校組織的國際學術論壇也是開展人際傳播的有效陣地。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網路優勢

一流高校的國際化建設歷時久遠,已建立起多層級的國際合作網路,合作伙伴包括高校、研究機構、頭部企業、國際組織等。與合作伙伴加強交流互動,拓展海外教育機構、專家學者人脈,“借嘴傳聲”,可以更好地擴大傳播範圍、提升傳播效果。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一流高校在國際傳播方面雖然具有一定優勢,但許多高校尚未樹立起國際傳播戰略意識,缺乏主動傳播的動力,在服務國家外交、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方面尚未達到自覺的狀態。國際傳播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平臺、隊伍和內容建設不充分、不平衡,傳播方法、途徑和技能較為單一、薄弱,傳播資源分散、板結化。

一流高校有著較強的國際化能力

和較大的全球影響力,在專業、人才、組織、網路等方面都具有國際傳播的優勢,在實踐中更應該發揮優勢主動服務國家外交戰略,為講好中國故事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強化戰略思維

把國際傳播和形象建設作為高校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樹立全球視野,把“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合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及中國高校積極參與全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攜手合作夥伴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理念、觀點和成效及時、準確、有效地傳播出去。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二是加強平臺建設,提高傳播效果

將平臺建設作為抓好高校國際傳播的重要依託,加強國際傳播渠道建設,深耕細作,整合有關媒體機構、高校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等各類資源,搭建整體傳播矩陣。特別是資訊化、數字化時代,技術的大融合賦予了社交媒體蓬勃的發展生機和巨大的社會影響。社交媒體的整合性、開放性、互動性等特徵決定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它將成為提升國際傳播力的有力輿論場。要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整合聯通特點,有效組織平面、網路、影片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互動對話,增強傳播的親和度和粘合度。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三是主動設定議題,做好精準傳播

積極把握話語權、充分考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話語體系差異,實現精準傳播。在國際傳播中充分結合全球熱點、共性問題、國家戰略等主動設定議題。例如浙江大學圍繞可持續發展相關議題,持續推出“可持續設計行動”“亞太碳中和合作研究”等系列報道,充分展現中國高校在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擔當。服務國際傳播中還要充分考慮跨文化語境,把握好話語體系。內容設計和要素選擇上要少講物多講人,講成果也要講困難,講結果也要講過程,在傳播形式上要學會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傳遞理念價值,激發興趣,產生共鳴。高校在國際傳播中還需要依託大資料技術,加強受眾特點研究,把握受眾的接收心理和習慣,精準地將資訊內容向不同受眾進行傳播。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四是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傳播隊伍

統籌國際傳播資源,分層分類建設傳播人才隊伍,建立協同體系和專業化的傳播機制。建立專門機構,實行專人負責制。由專門機構統籌、組織、協調、推進國際傳播工作。匯聚校、院等各級國際傳播平臺和資源,明確各主體責權利,落實保障措施,充分發揮聚合效應、形成合力。破除對內宣傳和國際傳播“兩張皮”,加大內外聯動,深入挖掘傳播內容,但要注意傳播形式和話語體系的內外有別。積極建設三支隊伍,即:專業隊伍、支撐隊伍和一支能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師生和校友隊伍。國際傳播對從業人員新聞素養、語言能力等有較高的要求,高校應引育並重加大專業力量的配置。以兼職兼聘的方式加強與專業媒體機構的人才交流,利用學科優勢培養複合型國際傳播人才,建設人才蓄水池。要積極組織青年教師、學生和海外校友成為國際傳播支撐力量,發揮這些個體在國際學術群體、青年群體等各領域的作用。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跨文化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國際師生和校友是不同文化的親歷者,是中國發展的見證者,可以根據目標受眾關心的話題,結合個人經歷,以個性化的故事來提高信源的可信度,傳播的適切性和有效性。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五是加強國際合作,加大交流聯動

要充分利用全球合作伙伴網路,加強互通聯動,拓寬傳播路徑、擴大傳播範圍。高校要積極攜手合作夥伴高校和國際組織,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內容共同開展傳播聯動,以提升傳播的影響力和效力。在防範國際傳播風險的基礎上,高校應探索拓展與國際主流媒體的合作渠道,發揮國際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以及高校的民間組織特點,傳播正能量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形象。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作者介紹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李敏

浙江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

發揮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動能 服務國家公共外交

轉載自啟真新論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往期推文

今日編輯:陳柏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