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乾隆號稱擁有“十全武功”,對刀劍亦情有獨鍾!御用寶劍還有如此寓意

作者:由 京報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0-15

刀頭劍首有什麼含義

乾隆號稱擁有“十全武功”,對刀劍亦情有獨鍾!御用寶劍還有如此寓意

德興劍(區域性)

乾隆號稱擁有“十全武功”,對刀劍亦情有獨鍾!御用寶劍還有如此寓意

息兵劍

乾隆號稱擁有“十全武功”,對刀劍亦情有獨鍾!御用寶劍還有如此寓意

剸犀劍(區域性)

乾隆號稱擁有“十全武功”,對刀劍亦情有獨鍾!御用寶劍還有如此寓意

息兵劍(區域性)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面對偌大世界,青年李白暢想著佩劍任俠,“撫長劍,一揚眉”。

凜凜長劍,氣如霜。在中國傳統冷兵器中,劍不僅有著“百刃之君”“百兵之帥”的美譽,而且以修長光潔的氣質,得到歷代文人雅士們的青睞和反覆吟詠,進而成為一種人格與理想、心態與風度的寄託,擁有了文化內涵,乃至哲學意味。

乾隆皇帝,自詡“十全老人”,號稱擁有“十全武功”,對刀劍亦情有獨鍾。正在嘉德藝術中心展出的“崇威耀德——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武備展”,不僅讓人們有機會一窺乾隆皇帝“天地人”系列御用寶劍的神采,而且在細品慢讀之下,發現其中閃耀著璀璨的文化光芒。

“天地人”系列御用寶劍和同名系列御用腰刀一起,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從皇帝處奉旨“接單”,歷時近十年打造,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交付使用。期間,乾隆皇帝自始至終“跟進”製作流程,從授意製作到審閱設計圖樣,再到配楠木箱盛裝等,欽定諸項事宜。

乾隆二十二年制作完成並進呈的“天地人”系列御用寶劍和腰刀分別有30把。其中,寶劍用6只楠木箱盛裝,每隻箱子中5把。劍箱以“天地人”為序,分為上和下;劍名則按“天地人”的順序,從一至十依次排序。30把“天地人”系列御用寶劍所屬劍箱及名字均自帶文藝光環。以“天下”劍箱的命名為例:揮霆、德興、秋霜、秋水、切玉,哪裡還有刀光劍影,分明在舞文弄墨。

6只劍箱的箱體上均以隸書刻字,所鏨刻的文字由翰林大學士書寫。除刻有“天上”“天下”;“地上”“地下”;“人上”“人下”的箱名外,還刻有“神鋒握勝”字樣、“乾隆丁丑御定”(即乾隆二十二年)年款以及每把寶劍的名稱、重量、年代等資訊。

此次展出的“天字七號”德興劍、“地字二號”剸犀劍和“人字二號”息兵劍,在形制、裝飾工藝上多有相似,僅在紋飾細節和命名上有所不同,相當符合有規劃地批次製作、成系列地儲存的精工細作之名劍定位。三把寶劍均長99釐米,劍柄木質,纏有黃絲絛帶,護手和柄頭採用鐵鋄金鏤空裝飾工藝;劍身均為鋼質,以嵌金、銀、銅三絲工藝裝飾;劍鞘均為木質,蒙紅色鯊魚皮,鞘身裝飾亦是鐵鋄金工藝。鋄(音:檢),是一種多見於蒙古族和藏族鐵質器物上的傳統金屬工藝技法,有“鋄金”“鋄銀”的說法。其做法是:在器物的金屬胎體上斜刀鏨出陰線,透過錘揲,將金片或銀片嵌入陰線中,再打平磨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

三把寶劍的最大看點都集中在刃底部靠近護手的位置。德興劍,此處裝飾有鳳凰、雲紋,一面隸書“天字七號”和“德興”劍名,另一面隸書“乾隆年制”和一人用劍一人拱手圖案;剸犀劍,此處裝飾雲龍紋,一面隸書“地字二號”和“剸犀”劍名,另一面隸書“乾隆年制”和一人看另一人磨劍圖案;息兵劍,此處裝飾龍頭紋,一面隸書“人字二號”和“息兵”劍名,另一面隸書“乾隆年制”和城門緊閉止戰息兵圖案。可以看出,劍名與裝飾圖案之間的表達是渾然一體,相輔相成的。“德不孤,必有鄰”,面長劍而拱手,德興祥雲起,鳳凰于飛。“剸犀”出自《漢書》,原意是形容劍之鋒利,後引申為治世之材。劍上圖案,或可解作:厲兵秣馬以待君命,龍飛在天,呼之欲出。太平不忘武備,“武功不過為君之一事”,乾隆皇帝對兵與武可謂有著清醒的認識。

人居天地之間,秉持天地人“和合”理念,宋代大儒張載的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生動體現。從“天地人”御用三把寶劍窺斑見豹,乾隆皇帝對這一精神的理解可謂登堂入室。

漫步展廳,沉浸在濃郁的大美中國色彩裡——綠沈、駝絨、蛾黃、茶青,遇見堪稱乾隆皇帝貼身之物的“小神鋒”、御用阿虎槍,充滿傳奇色彩、曾行“尚方寶劍”之效的遏必隆刀,雙面鋄金飛虎的木柄飛虎斧,可窺清代習武練兵壯觀景象的八旗盔甲,五花八門、用途各異的箭矢,令人目不暇接、精美絕倫的寶刀神劍……

名曰武備,但這些清宮舊藏早已超越了為兵為戰的意義,其背後所包蘊的是對正義必勝的期待,是對披堅執銳、精忠勇毅風骨的追求,更是對家國安寧理想境界的嚮往。

(原標題:乾隆御用寶劍意寓息兵)

流程編輯:L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