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對己節儉,對人慷慨

作者:由 sniper柒少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0-27

慷慨大度什麼意思

對己節儉,對人慷慨

一般看來,大富大貴之後,就可以隨心所欲。但在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中,窮奢極欲與為富不仁是一對雙生子,並且這樣就很容易導致一敗塗地。可見,大富之後仍能保持簡樸的生活方式,不但難能可貴,甚至可以說是使自己的投資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最好方式。李嘉誠自始至終保持了這樣一種作風。

1995年8月,香港《文匯報》刊出有關李嘉誠的訪談錄。李嘉誠說:“就我個人來說,衣食住行都非常簡樸、簡單,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樣,沒有什麼分別。” 在公司裡,李嘉誠與職員一樣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工人吃的大眾盒飯,他也照樣吃得津津有味。李嘉誠不抽菸,不喝酒,也極少跳舞,唯一的嗜好,就是打打高爾夫球。 李嘉誠為公益事業“揮金如土”、一擲千金,但是他的個人生活卻是如此儉樸,確實令人深思。

對己節儉,對人慷慨

中華民族古有訓誡:“成由儉,敗由奢”。誠然,李嘉誠的財富並不是單靠節儉積攢而來,更多的是靠誠實經商賺來的,但我們仍不能排除節儉在財富積累上的重要作用。假如揮金如土,多大的財富也會坐吃山空。

我們簡單地舉例來說,在香港山頂區買一幢豪宅就需耗資數億港元。一艘超豪華遊艇也需耗資數億元。試想,別的一切不計,單買幾幢豪宅、幾艘豪華遊艇,就可以使金山坍塌。

李嘉誠的境界還不止於此,他不是單純地為了節簡而節簡。“充實人生,勿使虛度”是他的一條座右銘。意思是說,要把賺來的錢儘量花在別人身上,而不是存起來做個吝嗇鬼,因為如果那樣,人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李嘉誠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了多少,給別人做了多少事,而不是你從社會中索取了多少,得到了什麼。

李嘉誠從潮州古城走進了香港,從香港西環的小塑膠廠走向新蒲崗,走向北角,進而走進香港中環的心臟地帶皇后大道中的華人行列,又從而走向世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他幾經風雨,終於找到了恰如其分的人生位置:世界著名的華人企業家和經濟戰略學家。他是當代香港社會經濟發展史的見證人。在為香港社會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發展的同時,李嘉誠也充實、發展、完善、造就了自己。

對己節儉,對人慷慨

那麼,李嘉誠是怎樣地對待自己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功業和財富呢?他所持的態度是:要多做公義事業,多救濟殘疾及貧困的人。特別是要用在教育和醫療方面……、“要樂於助人,對自己要節儉,對別人要慷慨”。

在李嘉誠的青少年時期,他曾經度過了一段“披星戴月去,萬家燈火來”的歲月。那個時候,他需要在床頭放個“鬧鐘”來喚醒自己,催促和鞭策自己。他每一個星期上班時間是7天,每天的工作時間是15至16個小時,有時忙到連理髮的時間都捨不得花費,很久都與電影院“無緣”。他節衣縮食,勤儉度日,還經常從舊書攤上買來舊書雜誌以增加精神文化營養。

當李嘉誠成家立業之後,仍然保持樸素艱苦的美德。他手上戴著的日本產的普通電子手錶,總要撥前10分鐘,以免誤事。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堅持上夜校進修,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回家後仍憑藉著收音機中“空中隱形教師”學習英語。他對有些年青夥伴坐“計程車”跑歌廳很有些“不以為然”。在他成為香港首富、進入世界超級富豪前列之後,艱苦奮鬥仍然是他的習慣。

對己節儉,對人慷慨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像李嘉誠這樣的一個“大人物”,起碼應該是高貴矜持、唯我獨尊的;也許應該是大腹便便、後面跟著一大把“保鏢”的;也許是渾身上下穿著超級的名牌貨色;還有吃的,大概也非“滿漢全席”不可了……其實,這些想象全都陷入世俗的“誤區”了。

一位接觸過李嘉誠的人回憶說:“李嘉誠先生第一次到汕頭市,和廣東省、汕頭市的領導人一起參加選擇汕頭大學校址的時候,他穿著一套樸素、整潔、很得體的中山裝。雖然那時他52歲了,但身材適中、矯健,嘴角常現著一絲舒心的微笑,文質彬彬,風度高雅,顯得像一個風華正茂的書生或者學者,使人覺得他很斯文、隨和,也很好親近。”

李嘉誠第二次到汕頭市,是1983年12月31日下午,他是去參加汕頭大學奠基典禮的慶祝大會和奠基儀式的。在嘉賓中,有許多國內外知名高等學府的校長、教授們,也有許多廣東省的政府官員,其中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到機場迎接李嘉誠。當李嘉誠走下飛機舷梯時,一眼瞥見汕頭大學首任校長許滌新也在迎接他,他欣然微笑著趕快走上前去,久久地和許滌新校長握著手。那謙恭的姿勢,活像一個學成歸國的學子,遇著久別重逢的老師那樣欣喜、摯誠。這情景與其說他是一位“叱吒風雲”的大企業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溫文爾雅、博學多才的學者更為合適。

在汕頭經濟特區龍湖賓館大堂,汕頭大學秘書組的工作人員向李嘉誠遞上一本慶典的貴賓簽名簿。人們想,作為汕頭大學的建立人,他當之無愧地應該在第一頁上面寫下自己的名字。不料,李嘉誠猶豫了!他端著貴賓簽名簿,從頭到尾細看了三遍,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權衡著什麼。最終,他在第三頁上面,審慎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當天夜晚,慶祝大會之後,李嘉誠和大家一起觀看了廣東潮劇院的節目,和來自北京、廣東省委、地委和市的領導人、汕大的校長們談工作、談汕大,恐怕少不了三四個鐘頭。第二天,他又早早地起了床。從特區的慶典到汕大的奠基典禮儀式到記者招待會,一直忙得不可開交。他的身軀內,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精力,那種高節奏高效率,無不令人歎服。

李嘉誠越聚精會神於事業,越致力於對香港對祖國的“無私奉獻”,就越追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生活,以“求得內心的平和與快樂”,待人處事,都顯現出他的謙和大度和“低調”。

他幾次到汕頭,穿的經常是一套黑色或者深藍的西裝。雪白的襯衣和條紋領帶。西裝很筆挺很整潔很得體。春夏秋冬幾乎都一樣。夏天天氣熱,巡視工地時有時也把西裝外衣脫下來。有一個冬天,一位陪同人員曾經笑問他:“李先生,您不怕冷嗎?”他答道:“我倒喜歡較冷的天氣!”有時,西裝襯裡的騎縫線斷裂開了,工作一忙起來,也就來不及叫人去縫好,碰到緊急公務穿起來就走,事後又忘記了這回事。他並不講究衣著,如此而已。

其實,李嘉誠現在也並不需要炫耀自己的什麼衣飾和身份了。李嘉誠就是李嘉誠,人們從沒有看到李嘉誠披金戴鑽的。穿的皮鞋很普通,當然要擦得很亮,這是禮儀。他出門帶的小皮箱,也簡單得很,洗刷用具、內衣睡衣還有必要的檔案。他給人的整體形象是風度朗朗,樸實無華。

他住的是30多年前在深水灣購下的那座別墅式樓房,裝飾並不豪華。在住宅的右邊,設有一個警察簽到的簿箱,說明有經常例行的巡邏。依鐵柵欄而立的燈柱上,都裝有蘑菇狀的白色物體,是紅外線感應儀器,任何物體靠近都會發出警報,這些都是必要的安全設施。

李嘉誠擁有名貴的房車和遊艇。但他卻喜歡乘坐普通的轎車,有時也坐計程車。每天早晨6時,李嘉誠喜歡自己開車到高爾夫球場去打球,鍛鍊身體。早飯後9時上班。節假日也喜歡全家人乘遊艇出海,游泳、潛水、攝影。在過去也喜歡收藏一些古董古玩之類的。後來,工作太忙,也就把這些“身外之物”置之一旁了。

李嘉誠用飯經常是一菜一湯,或者二菜一湯,飯後加一個水果。有時喜歡吃稀飯加鹹菜,或者咖啡、牛奶、麵包。在公司總部宴會廳宴請客人,通常連水果在內八道菜,碗是小號的碗,份量都是有控制的。沒有大魚大肉,只令客人吃到恰好份量,不致脹腹,也不致不夠,力求做到不致浪費。

李嘉誠不抽菸也不飲酒,多年來極力避免去參加舞會,也不想去舞會。後來,朋友們知道他有這麼一個習慣,也就不去勉強他了。1992年4月30日上午,在汕頭大學學術交流樓的學術廳,面對參加座談會的許多教授和系主任、校長們,他心情因為激動和興奮,先後有兩次說:“我平時是不喝酒的。待汕頭大學的改革開放試驗取得成績的那一天,我和大家一起喝酒。”並且還強調說:“不是喝一杯,而是二杯,三杯!”

對己節儉,對人慷慨

李嘉誠說:“我的生活標準甚至還不如1962年的生活標準。我覺得簡單的生活更有趣。”中國人是很重視過50大壽或60大壽的生日的。可是他在這方面並不感興趣。對於他來說,花五六十萬元過生日是容易事,但他卻感到“沒有多大意思,也沒有這個必要”。只和家裡人及好友歡聚一下而已。只有親戚朋友在他生日的時候送來一點小禮品表示表示。

知識不僅是指課本的內容,還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這樣才有競爭力。在李嘉誠身上所展現的,其實正是一種樸素的中國文化,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想成為一真正的投資家,而不是小打小鬧,首先就要從待人以誠、艱苦樸素、立德立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