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李白最具爭議的一首詩,為其主子搖旗吶喊,差點因此招來殺身之禍

作者:由 解憂詩詞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1-21

吶喊搖旌旗什麼意思

有人曾說“文人玩政治就是一場災難”,我覺得這句話用在李白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在很多人眼裡,李白是瀟灑浪漫的。

但其實,李白也曾汲汲於功名利祿。

公元742年,當他接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旨意時,曾寫下“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其中的驚喜之意不言而喻。

入京後的他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引薦下,混了個翰林待詔,主要負責給皇帝妃嬪寫詩文娛樂。

在此期間他曾寫下最為後世所詬病的“馬屁詩”——

《清平調三首》

漸漸地,他厭惡了御用文人的生活,於是便故意放浪形骸,為皇帝所厭棄,便有了後來的“賜金放還”。

他的第一次仕途生涯就此告吹,不過比起很多被棄用之人來說,也算是幸運了,好歹還有“失業金”,這在歷史上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李白最具爭議的一首詩,為其主子搖旗吶喊,差點因此招來殺身之禍

真正讓他陷入災難的是他的第二次仕途之路。

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和妻子一路南逃,一度隱居廬山。

後來不知怎的,他竟跑去投靠了當時的永王李璘,成了其帳下的幕府。

這倒也罷了,不知是被忽悠還是怎麼滴,他竟寫下了一組詩,名為

《永王東巡歌》。

這組詩一共有十一首,就不一一列舉了,就只說最具爭議的那首吧。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這首詩竟然永王比成唐太宗,甚至超過秦皇漢武,要說永王沒謀反之心,誰也不信啊!

李白最具爭議的一首詩,為其主子搖旗吶喊,差點因此招來殺身之禍

不過很多人都認為這首詩不是李白所作,一來與其他詩歌不協調,二來不像李白的風格,三來李白也沒那麼傻。

雖然他的政治敏感度不高,但是好歹也是不敢謀反的。

那麼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呢?

大概就是兩種,一是永王李璘帳中其他人所寫,若是如此,那就說明永王李璘確實有不臣之心。

另一種可能就是唐肅宗這邊的人捏造的,為了給李璘扣上謀反的罪名。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最後的結局都是註定的。

李璘因為謀反被剿滅,而李白也因為寫了反詩而被下了大獄。

李白最具爭議的一首詩,為其主子搖旗吶喊,差點因此招來殺身之禍

很多人都認為那首詩不像李白的風格,應該不是他所作,可是沒辦法誰讓太出名,而其他幾首又真的是他所寫。

所以贏了這場皇室鬥爭的唐肅宗李亨自是要拿他出氣了,幸好大將郭子儀等人為他求情,這才免遭死劫,改為流放夜郎。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另一個關鍵人物了——高適。

我們也知道高適曾經和杜甫、李白同遊梁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而此次剿滅李璘叛軍的統帥正是高適。

李白最具爭議的一首詩,為其主子搖旗吶喊,差點因此招來殺身之禍

按理說若作為好友的高適這時應該要站出來為李白求情,可是最後為李白說話的卻是素不相識的郭子儀,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傳說李白在獄中也曾託人給高適帶去口信,請他幫忙。

而高適非但沒有伸出援助之手還焚燬了兩人來往的信件,友誼的小船真是說翻就翻。

但是奇怪的是高適對杜甫還是情深義重的,杜甫落魄時曾向他求助,“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而他二話不說便慷慨解囊。

都是在梁宋結下的友誼,差別卻如此大,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李白最具爭議的一首詩,為其主子搖旗吶喊,差點因此招來殺身之禍

不過幸好還有郭子儀這幫人為其求情,不然李白估計真的是死劫難逃。

當時的李白已經是58歲,本是頤養天年之際,卻遭此橫禍,心中的悲傷可想而知。

若他一直隱居廬山,恐怕就不會有此劫難。

不知獄中的他是否後悔執迷仕途,投靠李璘?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