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歷史的另類臉譜:吳佩孚的謝幕之戰,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作者:由 兔大聖公社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05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一百四十):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武漢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吳佩孚以此處為前哨率部南征,麾下北洋軍卻在南方軍的圍攻下損兵折將。他不甘心就這樣將兩湖拱手相讓,況且此時加上馳援的河南駐軍以及嫡系第八師殘部,吳佩孚手下再次匯聚三萬人馬,他將最後的期望寄託在武漢防守上。此時的南北通道上,安徽四個旅的毅軍以及河南數個師的豫軍緊急馳援,秋意正濃的南北大地軍旗獵獵,吳佩孚押上了全部的身家。這個馳騁疆場半輩子的“玉帥”,幾經沉浮但是均反敗為勝,此時面對源源不斷開抵到防的北洋軍援軍,自恃還有長江天塹,吳佩孚認為可以放手一搏,輸了就卸甲歸田,作為一名北洋軍將領,在他的信條中沒有不戰而逃的選項,殊不知這也是這位戎馬半生的一代儒將,最後的謝幕之戰。

歷史的另類臉譜:吳佩孚的謝幕之戰,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其後,在炮聲隆隆中,年過半百的吳佩孚接連視察武漢三鎮的防線,一會兒渡江到武昌,一會兒又回到漢口,往返勞頓,調遣策應,這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時刻,也將是他一生中最後的戎馬生涯。南方軍兩路主力軍分擊武昌和兩漢之地。北洋軍守軍高汝桐部第十四師全力抵抗,南方軍節節苦戰,進展受挫,此時湖北鄂軍劉佐龍部於防線起兵反叛,倒戈進攻北洋軍高汝桐部守軍,腹背受敵的第十四師退守漢口,漢陽陷落,制高點龜山落入南方軍之手,再現當年武昌起義炮擊全城的概況,此時的北洋軍卻成了苦苦支撐的防守方。無心戀戰的北洋軍不得不撤退,連失廣水等三座城池,馳援的直軍精銳田維勤部也在東篁店被擊潰,在雞公山和和武勝關構築防線阻擊的北洋軍再次落敗,兵敗如山倒的吳佩孚倉皇撤往信陽,最後的希望“北來之眾”此時已經“倖存無幾”,各方援軍眼見吳佩孚部北洋軍再次受挫,大都作壁上觀。

歷史的另類臉譜:吳佩孚的謝幕之戰,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但是吳佩孚仍不死心,戰至不剩一兵一卒方才罷休,他竭力張羅著各方援軍應援武昌城內的殘部,此時的武昌城,以吳佩孚嫡系第八師為主,再次整編後還有約兩萬人馬堅守孤城,但是儘管在吳佩孚的一再徵求下,此時實力最雄厚的孫傳芳已經自身難保,而湖北鄂軍張聯升和盧金山等人皆因“顧其地盤,不肯出兵”,四川楊森部川軍因為“受牽制而不能動”,北來馳援的北洋軍各部因為“盡非親信,不肯效力”,看似龐然大物的北洋軍閥集團實際上早已在分崩離析的邊緣,吳佩孚開始心灰意冷。

歷史的另類臉譜:吳佩孚的謝幕之戰,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最終,無兵可調的吳佩孚只有眼睜睜地看著武昌殘部堅守孤城,面對數倍於己南方軍的圍攻,堅守三十餘天的北洋軍彈盡援絕,最終武昌城陷落,漢陽兵工廠和湖北餉銀兩條吳佩孚的命脈被扼殺,曾經叱詫北洋大時代十餘年的一代奇才自此謝幕。作為北洋軍閥中軍事才能堪稱佼佼者的吳佩孚,謝幕之戰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足以可見北洋軍閥最終傾覆的根源,並非是無良將,亦不是沒有兵員,而是輸在了勾心鬥角的信念崩塌,曾經的北洋軍是眾志成城的袁家軍,時代的大潮中亡清志在必得,而此時的北洋軍閥,僅剩的兩大巨擘孫傳芳與張作霖,面對吳佩孚的傾覆,數十萬袍澤潰敗,卻都還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