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成語“ 胡說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作者:由 老黃說事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06

什麼意組成的成語

“ 胡說八道”:是哪“八道”?

□黃伯益

成語“ 胡說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在當代語境中,人們常常把不負責任地瞎說、亂說,稱之為胡說八道。胡說八道為何被賦予如此含義呢?

前半部分的“胡說”似好理解——是與說話人的身份有關。胡,通俗地講,就是“胡人”。

兩漢時期,“胡”常指匈奴,後又被引申為“古代北方和西方的其他少數民族”。到西晉末年,胡人的分類又更加詳細,比如我們熟悉的“五胡”,就分指匈奴、鮮卑、羯、羌、氐這幾個大部落。

而《集韻》則明確指出:“

胡,虜總稱。

”所以,這裡的“胡”,就是中原地區人民對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的統稱。

成語“ 胡說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自漢以降,中原王朝與西北各民族政權之間,一直是處於打打和和之中。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以來,大西北就是中原有志之士建功立業的疆場。

衛青、李廣、霍去病、張騫、蘇武、趙充國……就是在西北這個歷史大舞臺上功成名就的。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出塞二首》中的第一首,就是用來致敬革命前輩漢飛將軍李廣的。

成語“ 胡說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當時,但凡與西北少數民族有關的人與事,都會被貫上一個“胡”字,除了胡人、胡馬,還胡椒、胡蘿蔔、胡楊等等。

據《博物志》載:“

張騫使西域, 得大蒜、胡荽。

”其中的“大蒜”,最初被稱為“胡蒜”,源於大宛國。“胡荽”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芫荽,即香菜、香荽。

我國本來就產蒜(小蒜),和胡蒜相比只有大小的區別,因此,後來就以大小蒜分別稱呼。 東漢時期,大蒜的傳播已經遍及全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美蔬佳料。

成語“ 胡說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因為文化與語言環境有異,地處西北的那些族群,他們使用的語言與內地漢民大有不同。民族不同、山水相隔,語言就成為交流的障礙,想到之間的交流,形同雞對鴨講。

不僅是中原與西北之間,就是中原王朝內部,也有“十里不同音”之困。為此,中國很早就催生了一個古老的職業——古稱“象胥”,或“舌人”,南宋以後改為“通事”,現代的叫法,就是“翻譯”。

簡單來說就是,胡語與中原話互為“外語”。  所以胡人說話中原人聽不懂,因此,中原人把胡人的話叫“胡說”,這與中國將英國人的話叫英語一樣。

成語“ 胡說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由此可知,“胡說”,本意就是指胡人所說的中原人聽不懂的話,是種客觀陳述,不帶褒貶色彩的。

那麼,“八道”又指的什麼呢?語言之生成,非空穴來風,古人於“八道”之說,必有所指。

有人認為,胡說八道是指胡人到內地講解佛經,令人如墜雲裡霧裡,不明所以。

這裡的“八道”,即八正道。八正道為佛教專有名詞,亦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類。

成語“ 胡說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八正係指

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正道的主旨,是傳揚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

佛教是泊來品,漢明帝時期由印度傳入中國,當時的普通民眾對佛教的瞭解並不多。如果說了解,他們也多是從從業者僧、尼、居士的形象上有個形象認識。

再深入點,可能會對一般的戒律有所耳聞,諸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等。

成語“ 胡說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至於“八正道”,許多人是聞所未聞,更不用主理解與力行了。讓一群語言不通的人,面對一群不知高深佛法為何物的,大講特講“八正道”,其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聽不懂佛法、看不懂佛文的中原民眾,把語言不通的胡人來給大家普及佛法,稱為“胡說八道”。

慢慢地,“胡說”又被人們賦予“瞎說”之意,“胡說八道”就有了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的含義了。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