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穿越時空奇點的楊升庵

作者: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10

博學宏才的宏什麼意思

李後強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8年4月23日,在“第二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天下文宗·四川首屆歷史名人(楊慎)高峰論壇·升庵吟·詩詞吟誦大會”上的發言】

瀘州是中國酒城,也是楊升庵潛避的地方。今天在這裡召開“第二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天下文宗·四川首屆歷史名人(楊慎)高峰論壇·升庵吟·詩詞吟誦大會”很有意義。人們常說,詩酒不分。從楊升庵與瀘州的淵源,即可見文心與酒魂密不可分,詩情與豪氣相伴相生。

這次會議很重要,很及時,也很切題,是落實中央《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省委相關要求的具體舉措,更是推動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的實際行動。

楊升庵即楊慎,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明代著名學者和文學家,是公認的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所謂“升庵”是與“斗室”相對,意指其居所侷促,不及一“鬥”,僅夠一“升”而已。

他二十四歲中狀元,授翰林修撰,在明世宗朝的皇權閣權宦權爭鬥中,因“議大禮”而兩度慘遭廷杖,死去活來,被謫戍雲南(保山)終身,直到七十二歲客死昆明。

貶謫雲南期間,楊慎“往復滇雲十四回”,多次在瀘州歇腳小住。從嘉靖三十一年九月(1552年)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瀘州生活了六年。

明代大哲先賢李贄對楊慎推崇備至,將升庵先生與李白、蘇軾相提並論,稱讚“岷江不出人則已,一出人則為李謫仙、蘇坡仙、楊戍仙,為唐、宋並我朝特出。”

嘉陵江出武將,岷江出文豪,沱江出文武雙全之才。楊慎屬於都江堰河水系,但對瀘州的地理人文頗為喜愛,說明瀘州很重視人才、大度包容、環境優美、安全安逸,是文人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楊升庵是一個人,更是一顆星。四川省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中,楊升庵成為眾望所歸的首批十大歷史名人之一。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中國文化史、中國古代學術史、中國科舉史上的三大神話。今天的會議,讓我們重啟楊升庵記憶,重新認識楊升庵,讓這顆明星重新發光。

明星都高懸天空,俯視人間。我們生活的宇宙(時間-空間)是從“奇點大爆炸”後而膨脹形成的。物理學上把一個存在又不存在的點稱為奇點。從數學上講,奇點是沒有大小的“幾何點”,是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引力無窮大、熱量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高的“點”,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點失效。楊升庵就是奇點!就是一個穿越時空“奇點”的神奇人物。

楊升庵的名篇《臨江仙》初稿寫於瀘州,靈感產生於瀘州碼頭。我們都會背誦這些名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眾所周知,這是楊升庵的《臨江仙》,收錄於《廿一史彈詞》作為第三卷說秦漢開場詞。這首詞寫於江陽(瀘州),應該可以肯定,因為其他地方不具備詞中的各個要素。

先看詞牌名《臨江仙》,其隱喻是隱士在江邊的感悟,這裡的“仙”暗指楊升庵本人。因為《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等,他都沒有用這些名,專門用《臨江仙》,一名雙意。

他作為犯人,潛居瀘州,顯然是隱士,是“仙”。同時,從這首詞中,我們能提取九大要素,也就是說,必須同時滿足這九大要素的地方才是創作靈感發源地和作品誕生地(作品也可能在其他地方修改完善),只能滿足其中一兩項要素的地方不算。

一是必須有長江(或看得到長江);二是必須有滾滾浪濤(地理坡度大);三是江水必須向東流(東逝水);四是必須有酒(濁酒);五是必須有青山(生態環境好);六是必須有漁樵(打漁砍柴人、實際是隱士);七是必須有英雄(大文豪);八是必須有親人朋友(喜相逢);九是必須有落難經歷(對人生大徹大悟、幾度夕陽紅)。

總體看來,同時滿足這九大要素的地方,只有瀘州!

因為瀘州自古被稱為江陽(江城),有長江、有青山、有濁酒、有楊升庵的親戚、有長江沱江赤水河匯合向東流、有英雄(大文人楊升庵)、有四川特有的地理大坡度、有楊升庵六年多的潛避(被貶謫後終身沒有被赦免),多次在雲南與四川之間(經過瀘州)往返。

從地理學知道,長江的許多支流如漢水、岷江等區域性區段都是從北向南流,不是向東流。淘盡的英雄,還包括宋代蘇東坡,他是眉山人,在《前赤壁賦》中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上”。白髮漁樵江渚上,指楊升庵本人,白髮蒼蒼的隱士在江岸上。他看到同時被貶謫的不少同事已經赦免,而自己無望再次回到京城做官,因此大徹大悟了,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由於四川地理坡度很大,江水滾滾,浪濤很大,重慶以下江水都很平靜(過去的三峽除外)。因此,有的學者說楊升庵《臨江仙》寫於江陵、襄陽、昆明等地,顯然缺乏有力證據,甚至可笑。

楊升庵寫過其他的《臨江仙》詞牌,如《臨江仙·戍雲南江陵別內》,是楊升庵與妻子黃峨的告別之處,在江陵的臨江渡口,但不是喜相逢!

瀘州有楊升庵的親戚,每次在此路過都要住上一年半載,喜相逢要喝酒。譚繼和先生說,濁酒是閒人喝的酒,清酒是聖人喝的酒。楊升庵那時是犯人,當然喝濁酒。

明代瀘州酒業十分發達,全國第一,江陵、襄陽、昆明等地沒有什麼名酒。這是我們從自然科學角度而不是從文學藝術角度來分析楊升庵的《臨江仙》,是一種新探索。

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看,“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什麼都湮滅了,就是奇點。楊升庵從時間軸(慣看秋月春風、幾度夕陽紅)和空間軸(滾滾長江、青山依舊)構成的高維座標系上,分析社會和人生,揭示了千古不變的真理——在歷史長河中,一個人體是渺小的,一個生命是短暫的,功名成敗瞬間即逝,唯有思想永存。

楊升庵是學術奇才,他敢於直言、對朝廷忠誠、人生坎坷、看透江湖、成就卓著。楊升庵是巴蜀驕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1、他的眼光就是鐳射。

楊升庵的眼光具有穿透功能,比CT厲害,看透了人生。他出身書香世家,相府公子,金科狀元,翰林院修撰,才華蓋世,卻命運坎凜。

他從仕途輝煌的巔峰跌入窮途末路的低谷,“以鋃鐺鎖來滇”,箇中的悲歡榮辱、跌宕起伏,百般滋味,凡人難以品嚐,但他卻以豁達、樂觀的心胸以對。

坎坷苦難的經歷,賦予他目光如炬,洞穿世事悲喜。“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飽含了楊升庵對人生、社會、歷史的透徹領悟與瀟灑態度。

2、他的高度就是尺度。

楊升庵在文學上的成就為當時文壇頂峰。據《辭海》稱,其著作主要集中在古韻學、文字訓詁學、民間文學研究、地方史志研究等方面。他位列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是詩詞曲文雜劇小說彈詞兼善的全能型天才。

一首《臨江仙》,令無數才人為之傾倒。王文才先生《升庵著述序跋》對其文學有這樣的總體評價:“公重辭賦似漢,詩律似唐,下至宋詞元曲,文之末耳,亦不減秦七、黃九、東籬、小山,噫,一何多能哉!”

他以獨立於流派與體制之外的創作姿態,憑其翰林學士的淵博學養,雲南山野之風的薰染,以及求新求變的文學自覺,讓他的文學能夠自由出入雅、俗兩界,成為明代中後期文壇標杆式的人物。

3、他的文風就是作風。

楊升庵被貶謫雲南, 72歲生涯中,除晚歲潛居四川瀘州6年,37歲前先後家居北京、成都兩地外,長達35年歲月都在滇黔川邊地戍所度過。

升庵在雲南上中下各階層教化中華學術文化,迴歸田野,足跡遍及雲南山川河谷。升庵先生詩多向民間歌謠學習,讀來親切可愛,讓人耳目一新,非典故辭藻、陳詞濫調可比擬,是新鮮的、活潑的詩。這些詩歌恰如他的為人一樣,親切、寬厚、質樸。

楊慎在滇鄉播傳中華文化,教化中華風俗,“人有扣,無貴賤,靡不應。時出緒言,以誨掖群髦。”他在邊地的深耕厚植,直接推進、深化了滇鄉人民對中華文化、習俗並中華民族母體的親和力與向心力。

4、他的詩書就是史書。

楊升庵的詩書囊括了時代全景,是當時社會的縮影。據資料記載,升庵先生一生著作百餘種,作詩二千多首,而《明詩別裁集》僅選升庵詩十五首,流行的文學史著作更不提升庵先生一字,作品選也不錄升庵先生一詩。如今,升庵先生的作品中,還被人們知道的僅有一首《臨江仙》詞。

楊慎的詩詞文曲,都源於對現實生活的體悟和感受,他在雲南邊地生活了三十五年,與雲南人民建立起了同呼吸共命運的深厚情誼,這也使得他較之同時代的精英文人更加的“接地氣”,這些貼近民間生活“接地氣”的創作,讓我們得以瞭解曾經閉塞不為人知的邊地風土民情,這些鮮活真實的底層人生不會被記錄於史書之上,楊慎的詩文具有“補正史之遺”的獨特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他的詩書就是史書!

我們今天研究楊升庵,就是要萃取精神養分,學習他的精神。

1、學習他嚴謹治學的精神。

他敢於質疑權威,“人不可不學,但不可為講師溺訓詀(zhān)”;他重視一手資料,強調“目觀身歷”,為了撰修《南詔野史》而深入魏寶山彝族村寨進行調查,險些殞命。

他躬身實踐“凡觀一代書,需曉一代語;觀一方書,需通一方之言”的理念,據說他精於僰文,翻譯整理用僰文寫成的鉅著《西南列國志》。在雲南邊境戍所,他仍是潛心著述,精研中華優秀典籍,筆耕不輟。

2、學習他剛正不阿的精神。

在“議大禮”事件中,楊升庵的“忠”、“勇”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捍衛儒家正統禮儀,他不惜與強權抗爭,捨生取義,兩次被杖,僥倖存活,終致貶謫邊地。

明武宗荒嬉遊蕩,許多大臣因反對武宗遊幸江南塞北而被廷杖,年輕氣盛的楊升庵也“抗疏切諫”。明世宗(嘉靖皇帝)由藩入主,卻絕不願受舊內閣的控制,楊升庵始而“偕同列三十六人”抗爭,以集體辭職來要挾皇帝,遭到停俸的懲罰。

繼則仍不退縮,“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甚至“偕廷臣左順門力諫”,甚至糾眾“撼門大哭,聲徹殿庭”。楊升庵等人終於被皇帝下令在朝庭上痛打了一頓,也因此遠謫雲南。

他的政治理想姑且不論,但其政治信念和許身國事而不顧一己安危的氣質,令人敬仰。

3、學習他豁達隨勢的精神。

在朝為官的楊升庵,充盈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的入世精神和“知其不可而為之”儒者態度。遭到貶謫後,他的思想轉向道家,追求老莊超凡脫俗的意境。

儒家知識分子傳統的人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正是他思想轉變的軌跡。隨著楊升庵廟堂夢偃的思想蛻變,他對佛學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高小慧說,歷代吟詠三國的詩詞如杜甫的《蜀相》、杜牧的《赤壁》、蘇軾的《念奴嬌》,“哪一首也沒有楊升庵的《臨江仙》那麼一副四大皆空的超脫”。

豁達隨勢的態度,成就了楊升庵後半生的學術聲名和盛世文采。他被貶謫,對本人是不幸的,但對中華文化有幸。

4、學習他深入民間的精神。

楊升庵貶謫雲南之後,設館講學,結社同好,培養了一大批本土作家,用博學宏才為邊塞帶去文化的種子,用另一種方式精忠報國。

“據統計……明初楊升庵謫戍永昌前,雲南全省只有二十多人寫有著述四十多種。楊升庵到達保山以後至明末的短短一百年內,雲南已有一百五十餘人寫出了著作二百六十餘種,其中百餘種寫於楊慎同時或稍後。”可見楊升庵對雲南文化影響之大。

在瀘州六年裡,楊升庵寫詩詞280多首,也與文人唱和交往,留下不少佳話。我們應該在瀘州建立“楊慎學術論壇”和研究基地,建設“臨江仙廣場”和碼頭,塑立楊升庵雕像,舉辦大型詩詞吟誦會,拍攝《楊升庵》電視劇,把雲南、新都、瀘州、北京等地聯結一起,共建文化走廊和共同體。

如今,瀘州老窖香飄世界,新都丹桂醉留遊客。在這迷人的芳香中,我們追尋楊升庵人格學品的馨香高潔。

我們懷念升庵,傳承文明,目的是增強文化自信,推動美麗繁榮和諧四川建設,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